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075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包括壳体、称重组件、传递组件、承重组件和托盘,称重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部顶端且位于蒸汽烹饪装置风机的进风口处,托盘卡接在承重组件上,承重组件通过传递组件与称重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食物置于托盘上,将托盘卡接在承重组件上,承重组件通过传递组件将食物的重量传递至称重组件,完成对食物的称重,且通过将称重组件设置在蒸汽烹饪装置风机的进风口处,利用蒸汽烹饪装置内风机的负压抽力带动周边空气实现称重组件的冷却,使其始终置于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并且,传递组件的设置延长了热量从蒸汽烹饪装置发热管到称重组件的距离,降低了热量传递效率,避免了使用低导热材料,从而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蒸汽烹饪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
技术介绍
用户在烘烤食物时,对烘烤时间无法进行很好的判断,导致烹饪口感不佳是烤箱使用的主要缺陷;针对这一缺陷,可通过称重传感器来称出食材的重量,再结合智能菜单来确定烹饪的时间,即使是烹饪新手也能够快速烹饪出健康美味的菜品。然而,目前蒸汽烹饪装置只能实现在单个烹饪层称重(例如在腔体两侧分别设置称重传感器)或单个专用位置实现称重功能(例如在内腔底部设置承重立柱配合托盘实现食物称重),且以上称重结构通常采用至少两个及以上的称重传感器结合使用,才能满足平衡称重的效果,从而因为称重传感器的使用数量增加,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及元器件可靠性的提高。并且,由于称重传感器的工作环境温度要求一般是在90℃范围内,目前主要通过采用低导热材料以减少高温烟气对称重传感器的温度传递,从而增加了称重功能的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解决了现有称重蒸汽烹饪装置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其包括壳体、称重组件、传递组件、承重组件以及托盘,称重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部顶端且位于蒸汽烹饪装置风机的进风口处,所述托盘卡接在承重组件上,所述承重组件通过传递组件与称重组件连接并且通过所述传递组件将承重组件上物体的重量传递至称重组件。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所述传递组件包括四组传递单元以及支撑架,四组所述传递单元分别两两设置在蒸汽烹饪装置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支撑架设置在蒸汽烹饪装置内侧顶部且和传递单元连接。所述传递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导向柱和缓冲垫,所述导向柱设置在壳体外侧且与设置在壳体内的承重组件对应,所述缓冲垫设置在导向柱内且穿过壳体侧面。当所述连接杆设置两个以上时,相邻的所述连接杆通过过渡杆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U型支杆、固定杆以及承托杆,两根所述U型支杆的竖直边分别与四组传递单元连接,所述固定杆设置在两根所述U型支杆的水平杆之间,所述承托杆设置在两根所述U型支杆水平杆之间的中部用于承托称重组件。所述承重组件设置两个,分别位于蒸汽烹饪装置内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其均包括一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平行的两条边沿水平方向穿过导向柱和连接杆连接。所述承重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的若干相互平行的横杆,所述第一竖杆第二竖杆上端均向外延伸出延伸端,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下端固定在U型支架的拐角处。进一步包括辅助称重组件,所述辅助称重组件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提高称重组件的测量精度。所述辅助称重组件中层板、导向槽以及限位环,所述导向槽开设在中层板上且与传递单元数量对应,所述限位环套设在传递组件上且位于中层板上方,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导向槽的内径。进一步包括吸顶支架,所述吸顶支架设置在壳体内侧的顶部用于固定称重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将食物置于托盘上,将托盘卡接在承重组件上,承重组件通过传递组件将食物的重量传递至称重组件,完成对食物的称重,且通过将称重组件设置在蒸汽烹饪装置风机的进风口处,利用蒸汽烹饪装置内风机的负压抽力带动周边空气实现称重组件的冷却,使其始终置于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并且,通过传递组件的设置延长了热量从蒸汽烹饪装置发热管到称重组件的距离,从而增加了传热时间,有效减少烹饪时腔体内的高温热量传递到称重组件上,避免了使用低导热材料,从而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另一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辅助称重组件6与U型支柱321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安装板8所在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横杆44与导向柱连接312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2中延伸端45与导向柱312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中缓冲垫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中承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中吸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壳体1、称重组件2、传递组件3、承重组件4以及托盘5,所述称重组件2设置在壳体1内部顶端且位于蒸汽烹饪装置风机的进风口处,所述托盘5卡接在承重组件4上,所述承重组件4通过传递组件3与称重组件2连接并且通过所述传递组件3将承重组件4上物体的重量传递至称重组件2;所述称重组件2为悬臂梁式传感器。这样,采用上述结构,将食物置于托盘5上,将托盘5卡接在承重组件4上,承重组件4通过传递组件3将食物的重量传递至称重组件2,完成对食物的称重,将称重组件2设置在蒸汽烹饪装置风机的进风口处,利用蒸汽烹饪装置内风机的负压抽力带动周边空气实现称重组件的冷却,使悬臂梁式传感器始终置于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且通过传递组件3的设置延长了热量从蒸汽烹饪装置发热管到称重组件2的距离,从而增加了传热时间,有效减少烹饪时腔体内的高温热量传递到称重组件2上,避免了使用低导热材料,从而降低了成本。如图2-7所示,所述传递组件3包括四组传递单元31以及支撑架32,四组所述传递单元31分别两两设置在蒸汽烹饪装置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支撑架32设置在蒸汽烹饪装置内侧顶部且和传递单元31连接;所述传递单元31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311、导向柱312和缓冲垫313,所述导向柱312设置在壳体1外侧且与设置在壳体1内的承重组件4对应,所述缓冲垫313设置在导向柱312内且穿过壳体1侧面。当所述连接杆311设置两个以上时,相邻的所述连接杆311通过过渡杆314连接;所述支撑架3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U型支杆321、固定杆322以及承托杆323,两根所述U型支杆321的竖直边分别与四组传递单元31连接,所述固定杆322设置在两根所述U型支杆321的水平杆之间,所述承托杆323设置在两根所述U型支杆321水平杆之间的中部用于承托称重组件2;这样,通过在侧面导向柱312内设置外置缓冲垫313,有效减少支撑架32、承重组件4与蒸汽烹饪装置腔体的累加装配误差,且外置式缓冲垫313从腔体内部装拆,方便安装及售后维修;另外缓冲垫313使腔体与外部实现阻隔,有效阻止烹饪时腔体内热量的散失;利用通过缓冲垫313腔体的变形压缩,使承重组件4安装及承置食物后仍处于稳定状态,提高称重归零及称重状态的平稳性。如图8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1)、称重组件(2)、传递组件(3)、承重组件(4)以及托盘(5),所述称重组件(2)设置在壳体(1)内部顶端且位于蒸汽烹饪装置风机的进风口处,所述托盘(5)卡接在承重组件(4)上,所述承重组件(4)通过传递组件(3)与称重组件(2)连接并且通过所述传递组件(3)将承重组件(4)上物体的重量传递至称重组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1)、称重组件(2)、传递组件(3)、承重组件(4)以及托盘(5),所述称重组件(2)设置在壳体(1)内部顶端且位于蒸汽烹饪装置风机的进风口处,所述托盘(5)卡接在承重组件(4)上,所述承重组件(4)通过传递组件(3)与称重组件(2)连接并且通过所述传递组件(3)将承重组件(4)上物体的重量传递至称重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组件(3)包括四组传递单元(31)以及支撑架(32),四组所述传递单元(31)分别两两设置在蒸汽烹饪装置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支撑架(32)设置在蒸汽烹饪装置内侧顶部且和传递单元(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单元(31)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311)、导向柱(312)和缓冲垫(313),所述导向柱(312)设置在壳体(1)外侧且与设置在壳体(1)内的承重组件(4)对应,所述缓冲垫(313)设置在导向柱(312)内且穿过壳体(1)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杆(311)设置两个以上时,相邻的所述连接杆(311)通过过渡杆(3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称重功能的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U型支杆(321)、固定杆(322)以及承托杆(323),两根所述U型支杆(321)的竖直边分别与四组传递单元(31)连接,所述固定杆(322)设置在两根所述U型支杆(321)的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伟添陈权明刘嘉龙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