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播车及转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794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播车及转播系统,涉及视频转播的技术领域,包括车厢本体、支撑部和工作台本体;支撑部设置于车厢本体内,工作台本体支撑于支撑部上且工作台本体与支撑部转动连接,以能够将工作台本体收纳在靠近车厢本体的一侧。由于工作台本体支撑于支撑部上且工作台本体与支撑部转动连接,使得工作台本体能够相对于车厢本体转动,在转播车不需要进行转播作业时,可将平放的工作台本体立设在靠近车厢本体的一侧,一方面便于对工作台本体进行翻转收纳,另一方面完成收纳后的工作台本体减少了车厢本体内部空间的占用,车厢本体可以做的更小一些,利于车厢本体的紧凑化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播车及转播系统
本技术涉及视频传播
,尤其是涉及一种转播车及转播系统。
技术介绍
转播车是一种载有电视转播系统的车辆,具有摄录像和编辑等功能,主要用于视频的实况转播。转播车可以远离电视中心进行现场录像和现场编辑工作,并能即时向电视中心传送所录制的节目,机动灵活性好,使用方便。现有的工作台多固定设置在车厢内,工作台不能进行翻转收纳,在转播车转播时或者不要转播作业时,工作台均占用了车厢内的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播车,以缓解了现有转播车内的工作台不能进行翻转收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转播车,包括车厢本体、支撑部和工作台本体;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内,所述工作台本体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且所述工作台本体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以能够将所述工作台本体收纳在靠近所述车厢本体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本体和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支撑本体滑动连接,所述工作台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至少设置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沿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台本体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本体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伸出所述导向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能够沿所述导向槽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车厢本体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转播车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上,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工作台本体收纳在靠近所述车厢本体的一侧时与限制所述工作台本体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和卡接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车厢本体的顶部铰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工作台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挂置部;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的顶部,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限位杆卡接配合,以将所述限位杆收纳于所述车厢本体。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本体包括主操作台和副操作台;所述副操作台位于所述主操作台和所述车厢本体之间,并与所述主操作台连接;所述主操作台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所述副操作台设置为在将所述主操作台收纳在靠近所述车厢本体的一侧时与所述支撑部抵接,以支撑所述主操作台。进一步的,所述副操作台上设置有缓冲块,所述副操作台通过所述缓冲块与所述支撑部抵接。进一步的,转播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和所述工作台本体之间的挂置组件;所述挂置组件包括第一挂置架和第二挂置架,所述第一挂置架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二挂置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挂置架连接,所述第二挂置架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工作台本体的方向倾斜且与所述车厢本体的顶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播系统,包括所述的转播车。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转播车,包括车厢本体、支撑部和工作台本体;支撑部设置于车厢本体内,工作台本体支撑于支撑部上且工作台本体与支撑部转动连接,以能够将工作台本体收纳在靠近车厢本体的一侧。由于工作台本体支撑于支撑部上且工作台本体与支撑部转动连接,使得工作台本体能够相对于车厢本体转动,在转播车不需要进行转播作业时,可将平躺的工作台本体直立的设置在靠近车厢本体的一侧,便于对工作台本体进行翻转收纳且完成收纳后的工作台本体减少了车厢本体内部空间的占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播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播车中的工作台本体完成收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车厢本体;200-支撑部;210-支撑本体;220-第一连接轴;230-第二连接轴;240-导向槽;300-工作台本体;310-主操作台;320-副操作台;330-缓冲块;400-限位组件;410-限位杆;420-卡接部;500-挂置组件;510-第一挂置架;520-第二挂置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播车,包括车厢本体100、支撑部200和工作台本体300;支撑部200设置于车厢本体100内,工作台本体300支撑于支撑部200上,且工作台本体300与支撑部200转动连接,以能够将工作台本体300收纳在靠近车厢本体100的一侧。具体的,车厢本体100的一侧设置有能够沿转播车的长度或者高度方向推拉的车门,操作人员通过车门进入到车厢本体100内;支撑部200可设置为由方钢或者槽钢焊接形成的支撑架体,支撑架体的顶部可焊接有支撑板上,支撑部200的长度方向和车厢本体100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支撑部200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车厢本体100内。工作台本体300支撑在支撑部200的顶部,工作台本体300可通过转动铰链铰接在支撑部200上,使得工作台本体300可相对于支撑部200转动;工作台本体300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呈水平设置状态,对支撑部200的占用面积较大,通过工作台本体300向远离车门的一侧翻转,可使得工作台本体300呈直立状态的收纳在靠近车厢本体100的一侧或者使得工作台本体300抵靠在车厢本体100上,进而减少了工作台本体300对支撑部200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本体(100)、支撑部(200)和工作台本体(300);/n所述支撑部(200)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100)内,所述工作台本体(300)支撑于所述支撑部(200)上,且所述工作台本体(300)与所述支撑部(200)转动连接,以能够将所述工作台本体(300)收纳在靠近所述车厢本体(100)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本体(100)、支撑部(200)和工作台本体(300);
所述支撑部(200)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100)内,所述工作台本体(300)支撑于所述支撑部(200)上,且所述工作台本体(300)与所述支撑部(200)转动连接,以能够将所述工作台本体(300)收纳在靠近所述车厢本体(10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0)包括支撑本体(210)和第一连接轴(220);
所述第一连接轴(220)与所述支撑本体(210)滑动连接,所述工作台本体(300)与所述第一连接轴(220)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0)还包括第二连接轴(230);
所述第二连接轴(230)至少设置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230)沿所述第一连接轴(220)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轴(2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22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230)的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台本体(300)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210)上设置有导向槽(240);
所述第一连接轴(220)与所述导向槽(240)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220)伸出所述导向槽(2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230)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轴(220)能够沿所述导向槽(240)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车厢本体(100)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播车还包括限位组件(400);
所述限位组件(400)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100)上,所述限位组件(400)用于在所述工作台本体(300)收纳在靠近所述车厢本体(100)的一侧时限制所述工作台本体(300)的转动。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付生王立光雷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联合超高清协同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