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绍伯专利>正文

锥面离合式插接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8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锥面离合式插接筷,它由构成其接触食物、口、唇部位的柱状“梢”件[1]与构成其供手捏持部位的柱状“杆”件[2],凭端部榫、卯轴向插接,装成可逆行分离的筷支,其特征在于:其“梢”件[1]端部的榫,是一段大端与其圆柱段等径、同轴线相连的截尖锥体,其“杆”件[2]端部的卯,是与该柱体同轴线的大端向外的锥孔;该两构件[1、2]以“梢”件的锥段表面与“杆”件的锥孔表面为离合界面,该作为离合界面的两锥形表面的锥度相同,其值在1∶50~1∶5之间。(*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餐具。以竹木为筷就餐,具诸多优点,至今仍为十几亿人沿用。为避免共用餐筷传染病疫,近年来,在流动进餐场合广泛使用一次性筷,使林木资源被加速伐耗,悖背环境保护。因而,常闻多方呼吁淘汰一次性筷。然而,筷具欲卫生地供重复使用,必多耗能、水资源,清洗过程又难免扩散或转移污染,人类为此担负的环境、经济代价,并非相对轻微,若采用人工材料制造一次性筷,其代价——尤其是其材料生产过程的环境代价——将会更高;而一次性筷的防疫作用显著,它以竹木为料,其原料生产过程有益于环境保护。权衡可见,不应一谓淘汰一次性筷,而应禁造高耗料一次性木筷,同时创造并倡用以速衍性植物为材料的低料耗一次性筷,努力从增加生产、降低消耗两个方面谋求竹木资源总体繁衍速度与伐耗速度相适应。这才是我们的明智选择。为此,有人着眼降低竹木消耗,提出一种触食、触唇部位为竹料的插接筷(附图说明图1是该已有技术插接筷作了局部剖的纵向视图)。它由分别成件的柱状“梢”[J]——筷的触食、触唇部份,与柱状“杆”——筷被手捏持的部份,以圆柱形榫、卯插投,纵向接成筷支,供就餐使用;餐后,弃“梢”件[J],留“杆”件[G],更装新“梢”件转为下回使用。欲以此大幅降低竹木消耗,这无疑是缓解上述问题的一条有益途径。但是,它因以圆柱形榫、卯插投构合而存在以下技术性问题其“梢”件[J]榫根部位[w处]横截面突变,必致“应力集中”,该处本为筷支脆弱部位,偏巧在使用时恰似值于受集中载荷的悬臂樑根部,又增危恶,因而难免断折失效;其配合部位的力学性能受榫、卯形状精度及尺寸精度的影响剧烈,而竹木径向尺寸还随湿度变化而胀缩,因而工艺难度大,实际上难以达到满意的配合效果;其二构件自接触到紧固,或自紧固至脱离,位移大、作功多,耗时长,因而离合操作难得轻快。所以,它未被社会实际运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插接筷,它能有效解决断折失效问题,在与同材质同规格整体式一次性筷相同的力学性能及功用的前提下,较整体式一次性筷节省竹木材料6成以上,较已有技术插接筷省15%以上,还能在1秒钟内完成装接或分离。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筷支仍由柱状“梢”件与柱状“杆”件同轴线插接而成,并可逆行分离,但“梢”件不设圆柱形榫而设一与其圆柱段同轴线相连、小端向外的截尖锥体,“杆”件端部不设圆柱形卯,而设与该柱同轴线、与“梢”件锥段同锥度的锥孔,该二构件以其锥体、锥孔的锥形表面为界面进行结合或分离;藉锥面离合的特性提高筷支抗挠能力、联接可靠性及离合操作简便性。本技术提出的筷,其二构件以锥形表面作离合界面,因而其联接具有“楔”特性——采用小锥度锥面,轴向力能演变成数倍的锥面法向力,使接触部位产生必要的弹性压缩变形,从而获得足够的“静摩擦”;结合部位截面渐变,避免了“应力集中”;形成锥体、锥孔所降低的构件该处的承荷能力,能藉装配获得相互补偿;只需保证离合界面锥度精度,就可由构件轴向相对移动自行调适而获得满意的配合效果;所以,它易于获得、且稳定具有同材质同规格整体式筷支相同的抗挠性能。又因以锥面作离合界面,对构件结合部位径向尺寸精度要求低,故其制造难度、耗费相对为低,又可弱化湿度变化对配合造成的影响。也因以锥面作离合界面,二构件自接触至紧固,或自紧固至脱离,位移小、作功少、耗时短,兼之,产生足够锥面法向力所需施力小,所以,筷支装接、拆离都显轻快。技术的结构、状貌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2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锥面离合式插接筷的纵向半剖视图及所指部位两构件[1、2]离开状态局部放大图。本图亦作《说明书摘要》附图。下面结合图2详细表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体锥面离合式插接筷的细节及工作情况。该筷支由构成其接触食物、口、唇部位的“梢”件[1]和构成其供手捏持部位的“杆”件[2]组合而成。“梢”件[1]是供作一次性使用的柱状单一实心零件,由圆柱段等径[d]连接小端向外的截尖锥段成为一体,其锥段锥度在1∶50~1∶5之间,锥段高度[h]不小于该锥体大端直径[d]的3倍,它与“杆”插接的力学效果最佳。本件宜采用竹木材料制造,按通用件生产、流通,由供餐者经常备供,或由进餐者自携,以分而不断的二“梢”纵列为双或以包装法式表征其未曾被餐用;其弃件宜作纤维性废物消毒利用或作可燃性垃圾收集处理。“杆”件[2]是可重复使用的柱状单一零件或柱状多零件构合件,其一端设与本柱体同轴线锥孔,该锥孔大端向外,锥度与“梢”件[1]锥段的锥度相同,它的大端直径[D]近于与之相配的“梢”件[1]的锥段大端直径[d],它的锥形空间高度[H]不小于本锥孔大端直径[D]的3倍;锥孔表面可以是连续锥面(图2中,在离开状态时将表现为锥孔表面素线投影重合为单一线段,且全为粗实线),也可以是中段凹离锥形空间的不连续锥面(图2给出的是中段凹离锥形空间的不连续锥面);该锥孔可以是不妨二构件[1、2]离合的任何形式孔底之盲孔(图未以盲孔给出),也可以是其小端再续接同轴线柱形孔的组合贯通孔(图2给出的是组合贯通孔),柱形孔中可再设能沿孔壁轴向滑移的推杆(或管)[3],以便借其将“梢”件[1]推离“杆”件[2];“杆”件[2]的外廓柱面可以是回转型面(各横截面皆为圆),也可以是多棱柱面与回转型面圆滑渡接的组合柱面(图2给出的是8棱柱面与回转型面的组合柱面)。本件宜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高强度材料制造,最好与笔、牙签筒等用具统筹为一体,由进餐者随身携带,一物多用。本件无论是多用途多零件构成或是单一用途单一零件、锥孔表面是否连续、外廓柱面是何形状、它与“梢”件[1]借推杆(或管)[3]推离或直接拔离,其供作本筷“杆”件的技术效能都一样。就餐时,将“梢”件[1]的锥段沿轴向插入“杆”件[2]的锥孔,相向推紧,由“静摩擦”将二构件结成筷支;餐毕,驱动推杆(或管)[3]推离或直接拔离“梢”件[1],即完成一回运用。更装新“梢”件又供下回使用。在等同抗挠性能、功用的前提下,本筷支材耗体积约为市面整体一次性筷的38%,尚不计因短化用材而提高材料利用率及降低工艺过程废品率所获节省,其竹木材耗降幅也不下60%;较之已有技术的插接筷,因“梢”件直径缩减,竹木材耗降幅不低于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锥面离合式插接筷,它由构成其接触食物、口、唇部位的柱状“梢”件[1]与构成其供手捏持部位的柱状“杆”件[2],凭端部榫、卯轴向插接,装成可逆行分离的筷支,其特征在于其“梢”件[1]端部的榫,是一段大端与其圆柱段等径、同轴线相连的截尖锥体,其“杆”件[2]端部的卯,是与该柱体同轴线的大端向外的锥孔;该两构件[1、2]以“梢”件的锥段表面与“杆”件的锥孔表面为离合界面,该作为离合界面的两锥形表面的锥度相同,其值在1∶50~1∶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面离合式插接筷,其特征是,其“杆”件[2]是多个零件组成的构合件,它可与笔、牙签筒等用具统筹为一体,也可以是单作筷“杆”使用的多零件构合件,该件端部锥孔的孔底不妨二构件[1、2]离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面离合式插接筷,其特征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绍伯
申请(专利权)人:蒋绍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