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37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具有压缩机(1)、室外热交换器(3)以及制冷剂量调整装置(20)。制冷剂量调整装置与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并具有:第一贮存器(21),其具有储存制冷剂的功能;第二贮存器(22),其具有储存制冷剂的功能,并且比第一贮存器轻;以及中继配管(23),其将第一贮存器与第二贮存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本技术涉及设置于室外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技术介绍
一般的空调装置具有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和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并且具有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制冷剂回路。在室外机中,除了如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膨胀阀等那样的制冷剂回路部件之外,还设置有向室外热交换器送风的室外送风机。空调装置根据机型来决定分别配置于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部件,在室外机中也有搭载具有贮存液体制冷剂的功能的制冷剂量调整装置作为制冷剂回路部件的机型。作为制冷剂量调整装置,假设有接收器或储能器等。现有的室外机为了在壳体内确保风路,而成为将制冷剂回路部件集中配置于左右的某一方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5921号公报然而,如专利文献1的室外机那样,在制冷剂回路部件偏向左右的某一方配置的情况下,室外机的重心大大地偏向左右的某一方。这样的室外机由于整体的重量平衡较差,因此处于难以搬运、容易翻倒的状况,因此对搬运作业造成障碍,并在安装作业中伴随困难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搬运作业以及安装作业的容易性、和安装后的稳定性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本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连接至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量调整装置,制冷剂量调整装置具有:第一贮存器,其具有储存制冷剂的功能;第二贮存器,其具有储存制冷剂的功能,并且比第一贮存器轻;以及中继配管,其将第一贮存器与第二贮存器连接。根据本技术,制冷剂量调整装置具有第一贮存器和第二贮存器,并且第一贮存器和第二贮存器通过中继配管连接。因此由于能够使制冷剂量调整装置的重量分散,因此能够抑制重心的偏移,因而能够提高搬运以及安装作业的容易性、和安装后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结构图。图2是例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图。图3是具体地表示图2的制冷剂量调整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模拟了图1所示的室外机的各结构部件的配置的结果、室外机的重心与理想的重心一致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结构图。图6是例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图。图7是具体地表示图6的制冷剂量调整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图8是将现有的室外机的各结构部件模块化来表示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结构图。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10具有形成外轮廓的长方体状的壳体10A。在图1中示出取下壳体10A的前面板后的状态。另外,壳体10A在正面观察时的上下方向的下部具有底面面板10m。在室外机10设置有分隔件15,该分隔件15是用于在壳体10A的内部确保充分的风路并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分隔板。对于室外机10而言,在分隔件15的下方设置有压缩机1、四通阀2、制冷剂量调整装置20、第一电器盒31以及第二电器盒32等。对于室外机10而言,在分隔件15的上方设置有向室外热交换器3送风的室外送风机35。制冷剂量调整装置20作为接收器发挥功能,该接收器贮存液体制冷剂,并且根据负载的变动使贮存的液体制冷剂循环。更具体而言,制冷剂量调整装置20具有:第一贮存器21,其具有储存制冷剂的功能;第二贮存器22,其具有储存制冷剂的功能,并且比第一贮存器21轻;以及中继配管23,其将第一贮存器21与第二贮存器22连接而使制冷剂通过。对于室外机10而言,第一贮存器21和第二贮存器22沿着壳体10A的正面观察时的左右方向排列,由此调整左右方向上的重量的平衡。在图1的例子中,压缩机1配置于壳体10A的正面观察时的左右方向的一个端部。而且,第一贮存器21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心配置于与压缩机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另外,第二贮存器22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心配置于压缩机1侧。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60通过配置压缩机1、第一贮存器21以及第二贮存器22,将室外机10的重心的位置调整为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将室外机10的重心称为“重心G”。另外,在图1的例子中,压缩机1、第一贮存器21以及第二贮存器22配置于壳体10A的底部。在此,配置于壳体10A的底部意味着放置于底面面板10m、或者配置于底面面板10m的附近。因此能够使重心G的位置靠近上下方向的下方。此外,在图1的例子中,第一电器盒31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心配置于压缩机1侧的端部,第二电器盒32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心配置于与压缩机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由此,能够使重心G的位置更接近左右方向的中心。而且,第二电器盒32配置于比上下方向的中心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使重心G的位置靠近上下方向的下方。图2是例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图。图3是具体地表示图2的制冷剂量调整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参照图2和图3对空调装置60的制冷剂回路4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空调装置60具有室外机10和室内机50。室外机10具有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热交换器3、第一膨胀阀4a、制冷剂量调整装置20以及第二膨胀阀4b。室内机50至少具有室内热交换器5。即,空调装置60具备制冷剂回路40,该制冷剂回路40通过制冷剂配管45将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热交换器3、第一膨胀阀4a、制冷剂量调整装置20、第二膨胀阀4b以及室内热交换器5连接,供制冷剂循环。然而,若风吹向除了室外热交换器3之外的制冷剂回路40,则在制冷剂回路40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温度变化,从而成为稳定的空气调节的阻碍。因此,图1所示的分隔件15还起到阻碍向制冷剂配管45等送风的作用。压缩机1例如由逆变器驱动,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四通阀2切换制冷剂回路40中的制冷剂的流路。四通阀2在向室内机50供给冷能的制冷运转时为图1的实线的连接方向。另一方面,四通阀2在向室内机50供给热能的制热运转时为图1的虚线的连接方向。室外热交换器3和室内热交换器5例如由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在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一膨胀阀4a和第二膨胀阀4b例如由电子膨胀阀构成,对制冷剂减压而使其膨胀。四通阀2和压缩机1的吸入口由构成制冷剂配管45的一部分的吸入配管45a连接。第一膨胀阀4a和第一贮存器21由构成制冷剂配管45的一部分的第一接收器配管45b连接。第一贮存器21和第二膨胀阀4b由构成制冷剂配管45的一部分的第二接收器配管45c连接。制冷剂量调整装置20通过制冷剂配管45而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连接。在制冷剂量调整装置20中,第一贮存器21供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即吸入配管45a通过。另外,在第一贮存器21连接有与室外热交换器3相连的制冷剂配管45即第一接收器配管45b、和与负载侧相连的制冷剂配管45即第二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n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量调整装置,/n所述制冷剂量调整装置具有:/n第一贮存器,其具有储存制冷剂的功能;/n第二贮存器,其具有储存制冷剂的功能,并且比所述第一贮存器轻;以及/n中继配管,其将所述第一贮存器与所述第二贮存器连接,/n所述第一贮存器供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通过,并且将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相连的制冷剂配管、和与负载侧相连的制冷剂配管连接,/n在所述第一贮存器中的制冷剂的贮存量超过设定贮存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贮存器贮存制冷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量调整装置,
所述制冷剂量调整装置具有:
第一贮存器,其具有储存制冷剂的功能;
第二贮存器,其具有储存制冷剂的功能,并且比所述第一贮存器轻;以及
中继配管,其将所述第一贮存器与所述第二贮存器连接,
所述第一贮存器供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通过,并且将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相连的制冷剂配管、和与负载侧相连的制冷剂配管连接,
在所述第一贮存器中的制冷剂的贮存量超过设定贮存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贮存器贮存制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制冷剂量调整装置而言,所述第一贮存器与所述中继配管的连接部的位置比所述第二贮存器与所述中继配管的连接部的位置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贮存器配置于所述第二贮存器的上游的位置,
所述第二贮存器将从所述第一贮存器经由所述中继配管流入的制冷剂所包含的气体制冷剂向所述压缩机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制冷剂量调整装置而言,所述第二贮存器与所述中继配管的连接部的位置比所述第一贮存器与所述中继配管的连接部的位置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电器盒,其包括搭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江政雄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