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输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25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输管道结构。长输管道结构包括多个管道单体,每两个管道单体通过连接节点相接;管道单体包括同轴的外管及内管,连接节点均包括同轴的外筒及内筒,外管端部与内管端部插入至对应的内筒与外筒之间,外管外表面与外筒内表面贴合接触,内管的内表面与内筒外表面贴合接触,外管、内管、外筒及内筒通过连接件相接;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第一抗剪组件,外筒与内筒之间设有第二抗剪组件,且外管与内管之间及外筒与内筒之间浇筑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各管道单体均具有外管、混凝土及内管三层结构,且各管道单体之间通过具有外筒、混凝土及内筒三层结构的连接节点相接,能有效保证其结构强度及连接可靠性,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输管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输送管道结构
,尤其是指一种长输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规的长输管道多为圆钢管管道和钢筋混凝土圆管道,直径多在0.5米~1.5米范围内,一端采用扩大头的形式,通过封头实现管道之间的连接。钢管内常年输送液体,很容易锈蚀,长期的侵蚀会减小管壁的有效厚度,降低管壁的刚度,在土壤和外界的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局部屈曲。同时由于管道内液体对内壁的侵蚀,致使杂质也越来越多,质检很难达标,管道往往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得更换。钢筋混凝土管道长期在液体侵蚀下,钢筋易发生锈蚀,管壁的抗渗性很难保证,长期会形成渗漏现象。管道区域经历轻微的震动后,钢筋混凝土管道端口的常规连接很容易松动,很难保证管道的密闭性。后来人们为避免管道渗漏,在混凝土管道中间布置钢管,形成内置钢管混凝土组合管道,尽管增加了管道的刚度和强度,但给管道之间的可靠连接提出了更大挑战。因此,如何能提高长输管道的使用寿命、结构强度以及连接可靠性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输管道结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结构强度及连接可靠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长输管道结构包括多个顺次相接的管道单体,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管道单体之间通过连接节点密封固定相接;各所述管道单体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及内管,各所述连接节点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及内筒,各所述管道单体的所述外管的端部与所述内管的端部插入至对应的所述连接节点的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所述外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贴合接触,所述内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筒的外表面贴合接触,并且所述外管、所述内管、所述外筒及所述内筒通过连接件相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及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均浇筑混凝土。如上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中,各所述管道单体的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均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环形隔板,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通过所述环形隔板保持同轴。如上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连接节点的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浇筑口及排气口。如上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设有第一抗剪组件,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设有第二抗剪组件。如上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抗剪组件包括于所述外管的内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一抗剪结构以及于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二抗剪结构,各所述第一抗剪结构及各所述第二抗剪结构沿所述管道单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抗剪组件包括于所述外筒的内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三抗剪结构以及于所述内筒的外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四抗剪结构,各所述第三抗剪结构及各所述第四抗剪结构沿所述连接节点的轴向间隔设置。如上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中,各组所述第一抗剪结构、各组所述第二抗剪结构、各组所述第三抗剪结构及各组所述第四抗剪结构均包括多个沿所述管道单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抗剪键。如上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均为无缝的缠绕式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管。如上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混凝土为自密实细石混凝土。如上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外管的外表面上间隔均匀布设有多组减震组件,各所述减震组件均连接于所述长输管道结构的基础上。如上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连接器与阻尼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固定相接的连接环及连接座,所述连接环与所述阻尼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外管的外表面相接,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与所述长输管道结构的基础相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通过将各管道单体设为具有外管、混凝土及内管三层结构,且每两根相邻的管道单体之间通过连接节点相接,改变了传统管道的连接方式,能有效保证其结构强度、连接可靠性及密闭性,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满足使用年限要求。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进行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直线型管道单体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管道单体的径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与两管道单体连接后未浇筑混凝土之前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与两管道单体连接后浇筑混凝土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外筒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外筒的径向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内筒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内筒的径向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管道单体的外管上设置连接器的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器与管道单体相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减震组件的连接器与管道单体相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减震组件的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与其基础通过多组减震组件相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结构的制造流程图;图16是本技术提供的长输管道的另一制造流程图。附图标号说明:1、管道单体;11、外管;111、连接孔;1111、连接件;112、第一抗剪结构;1121、抗剪键;113、安装孔;12、内管;121、连接孔;122、第二抗剪结构;1221、抗剪键;13、环形隔板;14、混凝土;2、连接节点;21、外筒;211、连接孔;212、浇筑口;213、排气口;214、第三抗剪结构;2141、抗剪键;22、内筒;221、连接孔;222、第四抗剪结构;2221、抗剪键;23、混凝土;3、减震组件;31、连接器;311、连接环;312、连接座;3121、螺栓孔;32、阻尼器;4、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长输管道结构(也可以称作一种超大直径的长输GFRP夹层混凝土组合管道结构),其中,长输管道结构包括多个顺次相接的管道单体1,每两个相邻的管道单体1之间通过连接节点2密封固定相接,使多个管道单体1连接形成长输管道;请参阅图1~图9所示,其中,各管道单体1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11及内管12,各连接节点2均包括同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输管道结构包括多个顺次相接的管道单体,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管道单体之间通过连接节点密封固定相接;/n各所述管道单体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及内管,各所述连接节点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及内筒,各所述管道单体的所述外管的端部与所述内管的端部插入至对应的所述连接节点的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所述外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贴合接触,所述内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筒的外表面贴合接触,并且所述外管、所述内管、所述外筒及所述内筒通过连接件相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及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均浇筑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输管道结构包括多个顺次相接的管道单体,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管道单体之间通过连接节点密封固定相接;
各所述管道单体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及内管,各所述连接节点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及内筒,各所述管道单体的所述外管的端部与所述内管的端部插入至对应的所述连接节点的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所述外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贴合接触,所述内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筒的外表面贴合接触,并且所述外管、所述内管、所述外筒及所述内筒通过连接件相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及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均浇筑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管道单体的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均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环形隔板,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通过所述环形隔板保持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的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浇筑口及排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设有第一抗剪组件,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设有第二抗剪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剪组件包括于所述外管的内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一抗剪结构以及于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沿其轴向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静宋化宇姜良芹张文福刘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