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蓄水走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02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蓄水走廊,涉及园林设施技术领域,包括顶盖和支撑柱,顶盖包括顶盖主体、侧板和连接部,侧板通过连接部与顶盖主体边沿连接,顶盖主体、连接部和侧板之间形成一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槽,连接部顶面为集水槽槽底;支撑柱顶面向内开设有蓄水槽,连接部顶面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蓄水槽适配且连通,支撑柱侧面设置有用于取用蓄水槽内雨水的水龙头。当雨天时,雨水落在顶盖主体上,雨水顺顶盖主体滑落在集水槽内,集水槽内积存的水经进水口进入支撑柱内的蓄水槽内蓄水,当晴天时,打开水龙头将雨水接出浇灌周围绿植即可,该方案通过顶盖集水和支撑柱蓄水将雨天时的雨水转移到晴天时浇灌绿植实用,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蓄水走廊
本技术涉及园林设施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园林蓄水走廊。
技术介绍
走廊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走廊主要起到划分景区、造成多样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避免日晒雨淋等作用。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为一种园林走廊,包括支撑柱2和顶盖1,支撑柱2相对设置在顶盖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边沿处,顶盖1横截面形状呈拱形,当有雨水落在顶盖1上时,雨水顺着拱形顶盖1自顶盖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边沿流下,该方案避免了顶盖1上方积水情况的发生。但是,现有技术中当雨天时雨水顺着顶盖流下滴落在走廊两侧的地面上,而园林走廊周侧种植有很多绿植,当天气晴朗时,绿植需要有水来浇灌,雨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雨天时直接滴落比较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蓄水走廊,该园林蓄水走廊设置有蓄水机构,走廊通过蓄水机构可以在雨天时收集雨水,晴天时取用雨水浇灌绿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蓄水走廊,包括顶盖和支撑柱,所述顶盖包括顶盖主体、侧板和连接部,所述侧板通过连接部与顶盖主体沿宽度方向的边沿连接,所述顶盖主体、连接部和侧板之间形成一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槽,所述连接部顶面为集水槽槽底;所述支撑柱顶面向内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连接部顶面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蓄水槽适配且连通,所述支撑柱侧面设置有用于取用蓄水槽内雨水的水龙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天时,雨水落在顶盖主体上,雨水顺拱形顶盖主体滑落在集水槽内,集水槽内积存的水经进水口进入支撑柱内的蓄水槽内蓄水,当晴天时,打开水龙头将雨水接出浇灌周围绿植即可,该方案通过顶盖集水和支撑柱蓄水将雨天时的雨水转移到晴天时浇灌绿植实用,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其实用性好,易于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价值。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靠近连接部的位置开设有若干排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槽内雨水蓄满后,雨水不再进入蓄水槽内而是在集水槽内积存,当集水槽内的雨水积存到一定量之后超过排水口下沿的雨水从排水口中流出,排水槽的存在避免顶盖上积存的雨水过多而导致支撑柱承重过大产生的危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朝向走廊外的侧面上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排水口适配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自排水口中直接流出易滴落在走廊地面上,排水管的设置将排水口中排出的水排在走廊之外,避免弄湿走廊地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顶盖顶面能够接收雨水的面积增大,进而使得相同时间内顶盖接收的雨水更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口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有利于集水槽内雨水的进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盖表面有很多杂物,杂物会随着雨水进入进入口,通过在进水口处设置过滤板,将大体积的杂物隔离开,使之不易进入进水口导致进水口堵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侧面设置有清理口,所述清理口靠近蓄水槽槽底且位于蓄水槽槽底上方,所述清理口设置有密封门,所述清理口和密封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会带一些颗粒较小的杂物进入蓄水槽内,这些杂物大部分最终会沉积在蓄水槽槽底,密封门的设置使得操作者可定期打开密封门对蓄水槽槽底的杂物进行清理以确保蓄水槽的通畅及清洁。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雨天时,雨水落在顶盖主体上,雨水顺拱形顶盖主体滑落在集水槽内,集水槽内积存的水经进水口进入支撑柱内的蓄水槽内蓄水,当晴天时,打开水龙头将雨水接出浇灌周围绿植即可,该方案通过顶盖集水和支撑柱蓄水将雨天时的雨水转移到晴天时浇灌绿植实用,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其实用性好,易于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价值。2.当蓄水槽内雨水蓄满后,雨水不再进入蓄水槽内而是在集水槽内积存,当集水槽内的雨水积存到一定量之后超过排水口下沿的雨水从排水口中流出,排水槽的存在避免顶盖上积存的雨水过多而导致支撑柱承重过大产生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1、顶盖;1.1、顶盖主体;1.2、侧板;1.3、连接部;1.4、集水槽;1.5、进水口;1.6、排水口;2、支撑柱;2.1、蓄水槽;2.2、清理口;2.3、密封门;2.4、密封圈;3、过滤板;4、排水管;5、水龙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园林蓄水走廊,如图2所示,包括顶盖1和支撑柱2,其中顶盖1包括顶盖1主体、侧板1.2和连接部1.3,侧板1.2数量有两块且通过两块连接部1.3分别与顶盖1主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连接,其中顶盖1主体横截面呈拱形,连接部1.3水平设置,侧板1.2与连接部1.3之间夹角为钝角,顶盖1主体、连接部1.3和侧板1.2之间形成一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槽1.4,支撑柱2有多个且两两一对相对设置在顶盖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边沿处,支撑柱2一端垂直于连接部1.3且与连接部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地面连接。如图3所示,支撑柱2横截面为正方形,支撑柱2沿长度方向顶面中心位置开设有蓄水槽2.1,蓄水槽2.1沿支撑柱2长度方向向下延伸,支撑柱2底面封闭,蓄水槽2.1内壁进行防水工艺处理,连接部1.3顶面开设有与蓄水槽2.1连通的进水口1.5,进水口1.5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方便落于连接部1.3上的雨水可以顺利进入进水口1.5,进水口1.5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杂物的过滤板3,侧板1.2靠近连接部1.3的位置开设有排水口1.6,侧板1.2朝向走廊外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排水口1.6连通的排水管4,排水口1.6和排水管4的设置用于防止蓄水槽2.1蓄水完成后顶盖1上积存雨水过多造成的危险。如图3所示,支撑柱2底端设置有用于清理沉积在蓄水槽2.1底部杂物的清理口2.2,清理口2.2位于支撑柱2朝向走廊外的一侧侧面,且清理口2.2设置高度高于蓄水槽2.1槽底设置高度,清理口2.2与蓄水槽2.1连通,清理口2.2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清理口2.2的密封门2.3,密封门2.3和清理口2.2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加两者之间密封性的密封圈2.4,密封门2.3上设置有用于取用蓄水槽2.1内雨水的水龙头5。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当雨天时,雨水落在顶盖1主体上顺拱形顶盖1主体滑落在集水槽1.4内,集水槽1.4内积存的水经过滤板3过滤后自进水口1.5进入蓄水槽2.1内蓄水,当蓄水槽2.1内雨水蓄满后,雨水不再进入蓄水槽2.1内而是在集水槽1.4内积存,当集水槽1.4内的雨水积存到一定量之后超过排水口1.6下沿的雨水从排水口1.6中流出以减轻顶盖1的压力;当晴天时,打开水龙头5将雨水接出浇灌周围绿植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蓄水走廊,包括顶盖(1)和支撑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包括顶盖主体(1.1)、侧板(1.2)和连接部(1.3),所述侧板(1.2)通过连接部(1.3)与顶盖主体(1.1)沿宽度方向的边沿连接,所述顶盖主体(1.1)、连接部(1.3)和侧板(1.2)之间形成一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槽(1.4),所述连接部(1.3)顶面为集水槽(1.4)槽底;所述支撑柱(2)顶面向内开设有蓄水槽(2.1),所述连接部(1.3)顶面开设有进水口(1.5),所述进水口(1.5)与蓄水槽(2.1)适配且连通,所述支撑柱(2)侧面设置有用于取用蓄水槽(2.1)内雨水的水龙头(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蓄水走廊,包括顶盖(1)和支撑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包括顶盖主体(1.1)、侧板(1.2)和连接部(1.3),所述侧板(1.2)通过连接部(1.3)与顶盖主体(1.1)沿宽度方向的边沿连接,所述顶盖主体(1.1)、连接部(1.3)和侧板(1.2)之间形成一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槽(1.4),所述连接部(1.3)顶面为集水槽(1.4)槽底;所述支撑柱(2)顶面向内开设有蓄水槽(2.1),所述连接部(1.3)顶面开设有进水口(1.5),所述进水口(1.5)与蓄水槽(2.1)适配且连通,所述支撑柱(2)侧面设置有用于取用蓄水槽(2.1)内雨水的水龙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蓄水走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靠近连接部(1.3)的位置开设有若干排水口(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蓄水走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家勇霍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九思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