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98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滤网、连通结构、阀门、连通管、密封结构、浮球、转向柱、牵引绳、转轴、密封盖和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阀门可以使使用者自由地对积聚于“U”型管道内的残留污水进行排除,避免地下室的空气遭到污染,污水由连通管被排走后,关闭阀门,密封盖落下将排水管连通下水道的一端密封,防止下水道内的污浊气体逸出,进行排水时,“U”型管部分首先被充满,浮球浮起拉动牵引绳,使得密封盖打开,随着污水的不断排入,最终由排水管排出,此时“U”型管内重新留存一部分的液体发挥“液封”功能,通过定期开关阀门,可以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保护地下室的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装置,具体为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属于地下室排水

技术介绍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还算比较经济。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地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常用于地下室使用的“U”型排水管道通过液封的方式,可以对来自下水道的污浊气体起到阻拦的作用。然而,排水用的“U”型管道内发挥“液封”功能的残余污水在地下室较为潮湿阴冷的环境条件下更易细菌等的繁殖,“U”型管内长期暴露的“液封”用水也可能对地下室的空气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可以随时对“U”型管内的污水进行去除,同时对管道进行密封,并不会对正常的排水功能造成影响,防止下水道内的气体由管道逸出,改善地下室的空气条件。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呈“U”型结构,所述排水管上连接有连通结构,所述连通结构包括阀门和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的“U”形结构处底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侧面相连通,所述连通管中部安装有所述阀门,所述排水管内还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浮球、转向柱、牵引绳、转轴、密封盖和固定块,所述转轴设于所述排水管的内侧壁弯折处,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密封盖的顶部设有所述固定块,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柱垂直于所述排水管,且所述转向柱的两端均与所述排水管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转向柱与所述浮球固定连接。优选的,为了防止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流入管道,造成堵塞,影响管道的正常排水功能,所述排水管的入口处安装有滤网,所述排水管的入口端高于所述排水管另一侧的弯折处。优选的,为了防止浮球自由地进行位移,对排水管的正常排水功能造成影响,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滑槽,所述滑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槽相对设置于所述排水管内侧壁,所述浮球的两侧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排水管滑动连接。优选的,为了防止密封盖转动过度,使得密封盖不能自动地对下水管道连接端进行密封,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三角形,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转轴的两端。优选的,为了方便对排水管内的装置进行检修更换以及清洁,提高排水管的实用性,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检修盖,所述检修盖与所述排水管的外侧壁卡合连接,所述检修盖的截面呈倒“U”型结构。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增加检修盖和排水管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气体和液体逸出,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软垫圈,所述软垫圈设于所述检修盖与所述排水管的抵触面之间,所述软垫圈固定连接于所述检修盖的内侧壁上。优选的,为了方便当排水装置安装完成后对阀门进行操作,所述连通结构还包括安装管,所述安装管固定连接于所述连通管的侧面,所述安装管的顶端与所述滤网位于同一高度上。优选的,为了方便使用者对阀门进行开关操作,以排出位于“”型管内的污水,所述连通结构还包括旋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安装管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旋钮,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阀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阀门可以使使用者自由地对积聚于“U”型管道内的残留污水进行排除,当用于“液封”的污水因地下室的潮湿环境滋生大量细菌时,由于这些污水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及时将这些污水排出,可以避免地下室的空气遭到污染,污水由连通管被排走后,关闭阀门,此时密封盖落下,将排水管连通下水道的一端密封,防止下水道内的污浊气体逸出,当排水管进行排水时,“U”型管部分首先被充满,浮球浮起拉动牵引绳,使得密封盖打开,随着污水的不断排入,最终由排水管排入下水道,此时“U”型管内重新留存一部分的液体发挥“液封”功能,使用者通过定期开关阀门,对“U”型管内的污水进行排空,可以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保护地下室的空气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排水管与密封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连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水管,2、滤网,3、连通结构,31、旋钮,32、安装管,33、阀门,34、连通管,35、第一齿轮,36、第二齿轮,37、调节杆,4、密封结构,41、检修盖,42、滑槽,43、浮球,44、转向柱,45、牵引绳,46、转轴,47、密封盖,48、固定块,49、限位块,49a、软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1,所述排水管1的一端呈“U”型结构,所述排水管1上连接有连通结构3,所述连通结构3包括阀门33和连通管34,所述连通管34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的“U”形结构处底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34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的另一端侧面相连通,所述连通管34中部安装有所述阀门33,所述排水管1内还设有密封结构4,所述密封结构4包括浮球43、转向柱44、牵引绳45、转轴46、密封盖47和固定块48,所述转轴46设于所述排水管1的内侧壁弯折处,所述密封盖47的一端与所述转轴46转动连接,所述密封盖47的顶部设有所述固定块48,所述牵引绳45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48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柱44垂直于所述排水管1,且所述转向柱44的两端均与所述排水管1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45的另一端绕过所述转向柱44与所述浮球43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排水管1的入口处安装有滤网2,所述排水管1的入口端高于所述排水管1另一侧的弯折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密封结构4还包括滑槽42,所述滑槽4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槽42相对设置于所述排水管1内侧壁,所述浮球43的两侧通过所述滑槽42与所述排水管1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密封结构4还包括限位块49,所述限位块49呈三角形,所述限位块49设于所述转轴46的两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密封结构4还包括检修盖41,所述检修盖41与所述排水管1的外侧壁卡合连接,所述检修盖41的截面呈倒“U”型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软垫圈49a,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的一端呈“U”型结构,所述排水管(1)上连接有连通结构(3),所述连通结构(3)包括阀门(33)和连通管(34),所述连通管(34)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的“U”形结构处底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34)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的另一端侧面相连通,所述连通管(34)中部安装有所述阀门(33),所述排水管(1)内还设有密封结构(4),所述密封结构(4)包括浮球(43)、转向柱(44)、牵引绳(45)、转轴(46)、密封盖(47)和固定块(48),所述转轴(46)设于所述排水管(1)的内侧壁弯折处,所述密封盖(47)的一端与所述转轴(46)转动连接,所述密封盖(47)的顶部设有所述固定块(48),所述牵引绳(45)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48)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柱(44)垂直于所述排水管(1),且所述转向柱(44)的两端均与所述排水管(1)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45)的另一端绕过所述转向柱(44)与所述浮球(4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的一端呈“U”型结构,所述排水管(1)上连接有连通结构(3),所述连通结构(3)包括阀门(33)和连通管(34),所述连通管(34)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的“U”形结构处底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34)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管(1)的另一端侧面相连通,所述连通管(34)中部安装有所述阀门(33),所述排水管(1)内还设有密封结构(4),所述密封结构(4)包括浮球(43)、转向柱(44)、牵引绳(45)、转轴(46)、密封盖(47)和固定块(48),所述转轴(46)设于所述排水管(1)的内侧壁弯折处,所述密封盖(47)的一端与所述转轴(46)转动连接,所述密封盖(47)的顶部设有所述固定块(48),所述牵引绳(45)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48)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柱(44)垂直于所述排水管(1),且所述转向柱(44)的两端均与所述排水管(1)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45)的另一端绕过所述转向柱(44)与所述浮球(4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的入口处安装有滤网(2),所述排水管(1)的入口端高于所述排水管(1)另一侧的弯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地下室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4)还包括滑槽(42),所述滑槽(4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槽(42)相对设置于所述排水管(1)内侧壁,所述浮球(43)的两侧通过所述滑槽(42)与所述排水管(1)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峰李志一杨逸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森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