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加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0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路面加厚结构,包括旧路面层,所述旧路面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透水路基层,所述透水路基层远离粘结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沉降层,所述防沉降层远离透水路基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远离透水路基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面层,所述面层包括粗质层、中质层、和细质层。该路面加厚结构,通过设置有透水路基层和防沉降层,可以有效克服使用传统手段进行铺设弯沉值大的缺陷,有利于提高加厚过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通过设置有混凝土层和面层,该结构与现有的表层路面结构保持一致,使得加厚路面与新建路面的外观一致,利于保持城市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面加厚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
,具体为路面加厚结构。
技术介绍
自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到2008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超过6万公里,其中绝大部分是沥青路面,按照沥青路面8~15年的设计年限,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公路已陆续进入大、中修阶段,然而,我国沥青路面的真正使用寿命远没有达到设计寿命,一般在通车3~5年就需要翻修。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种高级路面,具有美观、养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路面的使用性能会随使用年份的增长而逐渐恶化。当现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需承受超过原设计预定重量和数量的荷载,或者已部分损坏而不能继续使用时,均需铺设加厚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路面加厚结构通常是直接在道路上增设沥青层,采用上述这种结构,在进行加厚设置后,路面的弯沉值难以维持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导致弯沉值难以控制,且再次对进行加厚处理后的路面进行处理,处理的手段常为重新回填,这样对降低弯沉值的作用并不大影响使用。现有的路面加厚结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其还具有以下缺点:直接在道路上增设沥青层,会导致铺设沥青层后的弯沉值难以控制,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路面加厚结构,通过设置有透水路基层和防沉降层,可以有效克服使用传统手段进行铺设弯沉值大的缺陷,有利于提高加厚过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通过设置有混凝土层和面层,利于保持城市美观,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路面加厚结构,包括旧路面层,所述旧路面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透水路基层,所述透水路基层远离粘结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沉降层,所述防沉降层远离透水路基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远离透水路基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面层,所述面层包括粗质层、中质层、和细质层,所述粗质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质层,所述中质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细质层。可选的,所述粘结层为高粘防水沥青。可选的,所述透水路基层选用的材质为石渣。可选的,所述防沉降层为土工布。可选的,所述粗质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可选的,所述中质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可选的,所述细质层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可选的,所述粗质层、中质层、和细质层的厚度为2cm-8cm。可选的,所述透水路基层的厚度为6cm-20cm可选的,所述旧路面层的内部设置有环氧树脂混合物。本技术提供了路面加厚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路面加厚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透水路基层和防沉降层,透水路基层可以对地面进行填补,克服旧路面层凸凹不平的缺陷,另外,透水路基层的材质选用石渣,经济实用,填充效果好,可以有效克服使用传统手段进行铺设弯沉值大的缺陷,另外通过使用土工布作为防沉降层使用,土工布强度高,主要材质塑料纤维使得土工布在干湿状态下都能拥有充分的强力和拉伸力,可以很好的稳定透水路基层以及混凝土层,再次有利于降低弯沉值,有利于提高加厚过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该路面加厚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混凝土层和面层,面层包括粗质层、中质层、和细质层,该结构与现有的表层路面结构保持一致,使得加厚路面与新建路面的外观一致,利于保持城市美观,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旧路面层,2-粘结层,3-透水路基层,4-防沉降层,5-混凝土层,6-面层,601-粗质层,602-中质层,603-细质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旧路面层1,旧路面层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粘结层2,粘结层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透水路基层3,透水路基层3远离粘结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沉降层4,防沉降层4远离透水路基层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5,混凝土层5远离透水路基层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面层6,面层6包括粗质层601、中质层602、和细质层603,粗质层6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质层602,中质层6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细质层603,粘结层2为高粘防水沥青,透水路基层3选用的材质为石渣,防沉降层4为土工布,粗质层601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中质层602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细质层603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粗质层601、中质层602、和细质层603的厚度为2cm-8cm,透水路基层3的厚度为6cm-20cm,旧路面层1的内部设置有环氧树脂混合物,其中,对于车流量多的路段可选用级配砂砾代替石渣进行铺设,土工布具有加固柔性路面,修补道路上的裂缝,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的作用。在使用时,采用“整体结合式”的方法,即先对旧路面进行彻底清理,然后在进行加厚整合,先对旧路面层1进行处理,清理旧路面层顶部的垃圾灰尘残渣,用工具将旧路面层1处理成毛面(将旧路面层1设置成毛面的目的是使得旧路面层1与新加厚用的路面连接更加紧密,防止长时间使用风化出现裂缝),通过环氧树脂混合物对旧路面层1内的裂缝进行修补,然后在旧路面上进行铺设该装置的加厚结构,其中,高粘防水沥青的粘结层2可以使得旧路面结构与本路面结构连接紧密,目的是使新旧路面结合成整体,由土工布组成的防沉降层4可以对路面结构进行隔离,利于支撑混凝土层5以及混凝土层5顶部的面层6保持相对平整,有利于降低弯沉值,且通过设置混凝土层5以及混凝土层5顶部的面层6,面层6包括粗质层601、中质层602、和细质层603,可以使得加厚过的路面结构符合工程学的路面结构,且更便于使用,在铺设完成好进行养护即可投入使用,在投入使用后,与新铺设的路面差别较小,使用寿命长。综上所述,该路面加厚结构,使用时,通过设置有透水路基层3和防沉降层4,透水路基层3可以对地面进行填补,克服旧路面层1凸凹不平的缺陷,另外,透水路基层3的材质选用石渣,经济实用,填充效果好,可以有效克服使用传统手段进行铺设弯沉值大的缺陷,另外通过使用土工布作为防沉降层4使用,土工布强度高,主要材质塑料纤维使得土工布在干湿状态下都能拥有充分的强力和拉伸力,可以很好的稳定透水路基层3以及混凝土层5,再次有利于降低弯沉值,有利于提高加厚过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通过设置有混凝土层5和面层6,面层6包括粗质层601、中质层602、和细质层603,该结构与现有的表层路面结构保持一致,使得加厚路面与新建路面的外观一致,利于保持城市美观,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面加厚结构,包括旧路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旧路面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透水路基层,所述透水路基层远离粘结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沉降层,所述防沉降层远离透水路基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远离透水路基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面层,所述面层包括粗质层、中质层和细质层,所述粗质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质层,所述中质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细质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加厚结构,包括旧路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旧路面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透水路基层,所述透水路基层远离粘结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沉降层,所述防沉降层远离透水路基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远离透水路基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面层,所述面层包括粗质层、中质层和细质层,所述粗质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质层,所述中质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细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加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为高粘防水沥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加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路基层选用的材质为石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加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沉降层为土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平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定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