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莲花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57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3
一种新型救生圈,属于救生圈技术领域。它包括第一救生圈、第二救生圈、第一充气嘴、第二充气嘴和快速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气嘴的端部穿过第一救生圈,外露在第一救生圈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充气嘴的端部连接有快速充气装置,所述的快速充气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救生圈内圈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中只需给第一救生圈充气即可,当遇到稍长硬物将第一救生圈刺破时,由于第二救生圈处于不充气状态,硬物难以刺到第二救生圈上,待将硬物拔出后,触发快速充气装置,即可给第二救生圈快速充气,以达到双重保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救生圈
本技术属于救生圈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救生圈。
技术介绍
救生圈是救生设备中的一个主要种类,通常是作为水上救援的安全防护必备产品,现有的救生圈均为单层设计,这类救生圈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破损,则很容易给使用者带来危险,为此,人们专利技术了双层的救生圈,用以解决单层救生圈容易破损的问题,但是,此类双层救生圈内外层均由PVC材料制成,使用时内外圈都必须事先充气,充气后的双层救生圈由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距有限,且内圈也处于充气状态,一旦遇到稍微长一点的硬物时,有可能内外两层救生圈都会被同时扎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是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病,提供一种新型救生圈,它采用双层结构设计,但在使用时,只需事先给第一救生圈充气即可,当第一救生圈发生破损后,再迅速给第二救生圈充气。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救生圈,它包括第一救生圈、套设在第一救生圈内的第二救生圈、设在第一救生圈上的第一充气嘴、设在第二救生圈上的第二充气嘴和快速充气装置,其要点在于:所述第二充气嘴的端部穿过第一救生圈,外露在第一救生圈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充气嘴的端部连接有快速充气装置,所述的快速充气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救生圈内圈的侧壁上。快速充气装置的设计,使第一救生圈在破损后,可通过手动触发快速充气装置,将第二救生圈充满气。作为优选,所述的快速充气装置依次包括壳体、设在壳体上端的触发开关、与触发开关接触连接的刺针、与刺针连接控制刺针上下运动的弹簧、设在刺针正下方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的压缩气瓶和设在壳体外侧面上与壳体内部相连通的排气嘴;所述的排气嘴与第二充气嘴的端部连接。拨动触发开关,触发开关控制刺针向下运动,将压缩气瓶刺破,压缩气瓶内的压缩气体从压缩气瓶内喷出,通过排气嘴进入第二充气嘴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救生圈的外侧面与快速充气装置的对应处设有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两端分别粘接在第一救生圈的外侧面上,所述的快速充气装置通过固定带固定在第一救生圈的外侧面上。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气嘴与第二充气嘴之间通过弯曲的软管连接在一起。弯曲的软管的设计使经过排气嘴瞬间排出的气体在弯曲的软管内得以缓冲,防止气体将第二充气嘴损坏。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救生圈的外侧面与第一救生圈的内侧面在与第二气嘴的对应处相互重叠,且与第二充气嘴通过热合粘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救生圈的体积略小于第一救生圈的体积。以确保第二救生圈有足够的浮力托起被救人员。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救生圈由PVC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救生圈由TPU淋膜尼龙布制成。TPU淋膜尼龙布的设计可以抗击更大的压力,其韧性更强,更加牢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过程中只需给第一救生圈充气即可,当遇到稍长硬物将第一救生圈刺破时,由于第二救生圈处于不充气状态,硬物难以刺到第二救生圈上,待将硬物拔出后,触发快速充气装置,即可给第二救生圈快速充气,以达到双重保护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去掉快速充气装置后的AA剖视图。图3:快速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3的CC剖视图。图1-4中,1-第一救生圈,2-第二救生圈,3-第一充气嘴,4-第二充气嘴,5-快速充气装置,6-壳体,7-触发开关,8-刺针,9-弹簧,10-压缩气瓶,11-排气嘴,12-弯曲的软管,13-固定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就图1-4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它包括第一救生圈1、套设在第一救生圈1内的第二救生圈2、设在第一救生圈1上的第一充气嘴3、设在第二救生圈2上的第二充气嘴4和快速充气装置5,所述第二充气嘴3的端部穿过第一救生圈1,外露在第一救生圈1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充气嘴4的端部连接有快速充气装置5,所述的快速充气装置5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救生圈1内圈的侧壁上。快速充气装置5的设计,使第一救生圈1在破损后,可通过手动触发快速充气装置5,将第二救生圈2充满气。所述的快速充气装置5依次包括壳体6、设在壳体6上端的触发开关7、与触发开关7接触连接的刺针8、与刺针8连接控制刺针8上下运动的弹簧9、设在刺针8正下方与壳体6通过螺纹连接的压缩气瓶10和设在壳体6外侧面上与壳体6内部相连通的排气嘴11;所述的排气嘴11与第二充气嘴4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救生圈1的外侧面与快速充气装置5的对应处设有固定带13,所述的固定带13两端分别粘接在第一救生圈1的外侧面上,所述的快速充气装置5通过固定带13固定在第一救生圈1的外侧面上。所述的排气嘴11与第二充气嘴4之间通过弯曲的软管12连接在一起。弯曲的软管12的设计使经过排气嘴11瞬间排出的气体在弯曲的软管12内得以缓冲,防止气体将第二充气嘴4损坏。所述第二救生圈2的外侧面与第一救生圈1的内侧面在与第二气嘴4的对应处相互重叠,且与第二充气嘴4通过热合粘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二救生圈2的体积略小于第一救生圈1的体积。以确保第二救生圈2有足够的浮力托起被救人员。所述的第一救生圈1由PVC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救生圈2由TPU淋膜尼龙布制成。TPU淋膜尼龙布的设计可以抗击更大的压力,其韧性更强,更加牢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救生圈,它包括第一救生圈、套设在第一救生圈内的第二救生圈、设在第一救生圈上的第一充气嘴、设在第二救生圈上的第二充气嘴和快速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气嘴的端部穿过第一救生圈,外露在第一救生圈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充气嘴的端部连接有快速充气装置,所述的快速充气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救生圈内圈的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救生圈,它包括第一救生圈、套设在第一救生圈内的第二救生圈、设在第一救生圈上的第一充气嘴、设在第二救生圈上的第二充气嘴和快速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气嘴的端部穿过第一救生圈,外露在第一救生圈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充气嘴的端部连接有快速充气装置,所述的快速充气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救生圈内圈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充气装置依次包括壳体、设在壳体上端的触发开关、与触发开关接触连接的刺针、与刺针连接控制刺针上下运动的弹簧、设在刺针正下方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的压缩气瓶和设在壳体外侧面上与壳体内部相连通的排气嘴;所述的排气嘴与第二充气嘴的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救生圈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莲花
申请(专利权)人:金莲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