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至少包括转向立管,位于转向立管前侧的前轮支撑臂,前轮支撑臂上的前轮与转向立管非同轴设置;还包括位于转向立管后侧的后轮支撑臂,后轮支撑臂前端与转向立管为可折叠方式的连接,后轮支撑臂上的后轮与转向立管也是非同轴设置;所述后轮支撑臂前端设有悬空的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在后轮支撑臂为折叠状态时可与地面接触,用于支撑前轮支撑臂后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具有不影响骑行的载物空间,而且可折叠为推车,从而可以带货整车推行至最终目的地,增加便捷性的同时可避免泊车带来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能能车,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的电动或非电动代步工具都是设计成为载人为主,许多额外载货空间都是外挂。代步工具到了目的地附近后,往往都需要在目的地附近的固定停车点进行泊车卸货,再送达到最后目的地,无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这个过程不仅麻烦,而且将代步工具停滞的固定停车点也会提高代步工具和货物的被盗风险。小型个人代步工具(PersonalMobilityDevice,简称PMD)用途广泛,可以用来载人,载货,适用于马路,人行道,室内,厨房,工业区,货舱,或机场等。目前市面上的PMD中也有一些载货单车,纯人力或有电动助力,并且配备有特定的位置可以放大型货物。但是许多PMD不适合载货,尤其是一些个人改装后的单车、电动滑板车或电动车,它们一般都是采用外挂篮子或箱子的方式实现载货目的,这种外挂结构会导致车子不平衡,在骑行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滑板车,许多使用者往往把背包货物放置在使用者空间,使得使用者以非往常的骑行姿势,不仅骑行不舒适,而且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绝大多数可用于载货的PMD往往体积庞大,占很多空间,转弯的角度也小。有一些公共场所不适合或禁止使用。作为送货的过程往往需要找停车点,货物和交通工具会有被盗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它不仅具有不影响骑行的载物空间,而且可折叠为推车,从而可以带货整车推行至最终目的地,增加便捷性的同时可避免泊车带来的风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其特点是:至少包括转向立管,位于转向立管前侧的前轮支撑臂,前轮支撑臂上的前轮与转向立管纵向非同轴设置;即前轮转轴不在转向立管的延长线方向。还包括位于转向立管后侧的后轮支撑臂,后轮支撑臂前端与转向立管为转动连接,后轮支撑臂上的后轮与转向立管也是纵向非同轴设置;即后轮转轴不在转向立管的延长线方向。该结构可以用前轮支撑臂作为载货支撑,后轮支撑臂作为载人支撑,整体重心位于前后轮之间,能够提高载货骑行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所述后轮支撑臂前端设有悬空的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在后轮支撑臂转动至与转向立管相折叠时与地面接触,用于支撑前轮支撑臂后端。骑行时,转向立管位于整车中心位置,用于操控方向。而折叠后轮支撑臂后,整车后方的支撑由辅助轮来提供,转向立管在功能上就变成了整车后端的推杆,本技术的多功能车即可在功能上成为一辆推车,可出入更多的场合。上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中,所述所述辅助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优选为2个分立于两侧的辅助轮,这样在折叠后,推车更加稳定。前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中,辅助轮的设立方式至少有两种,一种是辅助轮通过轮架设置在后轮支撑臂的前端向前延伸的位置,后轮支撑臂折叠90度后,辅助轮自然转向地面,可用于支撑;第二种是将辅助轮的轮架与后轮支撑臂为可转动的连接,可人为地转动轮架至与地面接触,并悬空后轮。前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中,当辅助轮为第二种结构时,还可将所述后轮支撑臂为可伸缩式,要推行时,可以缩短后轮支撑臂,同样可达到推车的功能。前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中,所述转向立管为单管结构,或为可收纳后轮支撑臂的双管结构。为双管结构时,后轮支撑臂可折叠到两管之间,从而降低折叠后的整体厚度。前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中,所述前轮与转向立管之间设有转向连杆,转向立管转动时通过转向连杆使前轮做相应转动;或者,所述转向立管与前轮支撑臂固定,转向立管转动时带动整个前轮支撑臂转动。前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中,所述前轮支撑臂后端与转向立管为可折叠方式的连接,从而可以使前轮支撑臂和后轮支撑臂都能折向转向立管,折叠成最小空间,便于收纳。前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中:所述可折叠方式通过折叠机构实现,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其中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上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其中第一连接杆上铰接有解锁踏板;所述解锁踏板包括与第二连杆上的锁槽相扣合的锁钩,还包括连接锁钩的踏板,解锁踏板的铰接轴位于踏板和锁钩之间。前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中,所述前轮支撑臂为载客结构或载货结构;所述后轮支撑臂为脚踏板或座椅;所述多功能车为无动力、脚踏驱动、内燃机驱动或电动驱动。从而可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PMD。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首先通过将前轮、后轮和转向立管非同轴设置,使载货重心和载人重心分利于转向立管两侧,且整体重心又位于前轮和后轮之间,是车体具有载货功能的同时,还兼具稳定性高、操作更为灵活的优点。此外,本技术还将载人用的后路支撑臂做成可折叠结构,折叠后后轮支撑臂可与转向立管重合,辅助轮则成为新的“后轮”,转向立管作为推杆,使之成为使用场合受限更少的推车,从而可以解决一般PMD无法到达最终目的地的问题。而且,由于可以折叠成推车后随身携带,可以避免泊车带来的被盗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图1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辅助轮为第二种设置方式时的功能变形过程图;图4是实施例中第一种整车折叠状态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第二种整车折叠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5折叠结构的多车横向堆叠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折叠结构的多车纵向排列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中的第一种车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中的第二种车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中的第三种车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中前端放置轮椅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中前端为前叉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中后端为带座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中后端为单车(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中第一种转向结构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中第二种转向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的转向连杆的连接原理示意图;图18是带弹簧的前轮转向结构示意图;图19是实施例中2只立管的车体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所示结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21是轮毂轴心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前轮支撑臂,2-后轮支撑臂,3-前轮,4-后轮,5-辅助轮,6-转向立管,7-车把,8-转向连杆,101-轮框,102-内部轴承,103-车头轴承,201-第一固定段,202-第二固定段,203-第一连接杆,204-第二连接杆,205-踏板,206-锁钩,ea-转向立管轴线,da-前轮轴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基本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至少包括转向立管6,位于转向立管前侧的前轮支撑臂1,前轮支撑臂上的前轮3与转向立管6纵向非同轴设置;还包括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转向立管,位于转向立管前侧的前轮支撑臂,前轮支撑臂上的前轮与转向立管纵向非同轴设置;/n还包括位于转向立管后侧的后轮支撑臂,后轮支撑臂前端与转向立管转动连接,后轮支撑臂上的后轮与转向立管也是纵向非同轴设置;/n所述后轮支撑臂前端设有悬空的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在后轮支撑臂转动至与转向立管相折叠时与地面接触,用于支撑前轮支撑臂后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4 SG 10201904682X1.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转向立管,位于转向立管前侧的前轮支撑臂,前轮支撑臂上的前轮与转向立管纵向非同轴设置;
还包括位于转向立管后侧的后轮支撑臂,后轮支撑臂前端与转向立管转动连接,后轮支撑臂上的后轮与转向立管也是纵向非同轴设置;
所述后轮支撑臂前端设有悬空的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在后轮支撑臂转动至与转向立管相折叠时与地面接触,用于支撑前轮支撑臂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通过轮架设置在后轮支撑臂的前端向前延伸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支撑臂上设有伸缩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为推车的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的轮架与后轮支撑臂为可转动的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维多诺·哈林,
申请(专利权)人:维多诺·哈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