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16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包括将铜母排夹持在中间且夹持间距可调的上夹具和下夹具,所述上夹具由若干个排孔单元组成,相邻的所述排孔单元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排孔单元包括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若干个位置和数量均可调的孔径模具,孔径模具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铜母排上孔眼的排布,而且单批次钻孔的铜母排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整个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使用过程中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而且能大大提高钻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铜母排加工
,特别涉及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铜排又称铜母线、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接地铜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广泛用于金属冶炼、电化电镀、化工烧碱等超大电流电解冶炼工程。在铜矿冶炼过程中需要使用大批量的铜母排,铜母排在使用前需要排孔钻眼,而对于矿业公司来说,铜母排的使用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大批量的制作,而且对于不同的使用需求,铜母排上的孔的排布都会不一样,因此需要设计一款辅助装置来帮助钻眼布孔,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存在的问题,提供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包括将铜母排夹持在中间且夹持间距可调的上夹具和下夹具,所述上夹具由若干个排孔单元组成,相邻的所述排孔单元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排孔单元包括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若干个位置和数量均可调的孔径模具,孔径模具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为镜像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相对侧面上都设有沿长度方向贯穿的滑槽,所述孔径模具的两端滑动嵌设在滑槽中。进一步的,所述排孔单元通过杆状部件和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侧面都设有位置对应的连接孔,所述杆状部件穿设置于连接孔中,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杆状部件上且紧固件在杆状部件上的相对距离可调,每个所述排孔单元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紧固件。进一步的,所述杆状部件为螺纹杆,所述紧固件为螺母。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设置有两根,且两根螺纹杆靠近排孔单元的端部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上夹具和下夹具通过螺纹柱连接,所述上夹具和下夹具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竖直设置的连接孔,所述螺纹柱贯穿于连接孔内,所述螺纹柱上设有两个用于紧固所述上夹具和下夹具的紧固螺母,两个所述紧固螺母分别位于上夹具的上方和下夹具下方。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柱只设置在下夹具的相对两侧,且每一侧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夹持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每一侧上至上设置两根螺纹柱。进一步的,所述下夹具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夹持条,且所述夹持条与第一夹持板同向设置,两个夹持条分别位于上夹具的最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孔径模具的顶面设有“十”字状的标准线,标准线的交叉点与孔径模具的通孔中心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不仅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铜母排上孔眼的排布,而且单批次钻孔的铜母排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整个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使用过程中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而且能大大提高钻孔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装载铜母排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孔径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包括将铜母排夹持在中间且夹持间距可调的上夹具10和下夹具20,其中,上夹具10和下夹具20的夹持间距根据所夹持的铜母排数量确定,所述上夹具10由若干个排孔单元组成,相邻的所述排孔单元之间间距可调,所述排孔单元包括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夹持板11、第二夹持板12以及设置在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之间若干个位置和数量均可调的孔径模具13,孔径模具13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用于夹持固定中间的孔径模具13,防止钻孔时孔径模具13发生偏移。本技术中,铜母排夹持在上夹具10和下夹具20之间,本技术主要应用于片状铜母排,铜母排钻孔时多片叠加放置在上夹具10和下夹具20之间,然后通过上夹具10和下夹具20的夹持力将铜母排固定;上夹具10又由若干个排孔单元组成,排孔单元之间的间距可调,且排孔单元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增减,排孔单元上的孔径模具13用于辅助排孔,一个孔径模具13对应一个铜母排上的眼孔,由于孔径模具13相对于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和数量均可调,因此可以实现沿第一夹持板11长度方向上的孔眼排布,另外,由于排孔单元的数量和间距可调,因此可以实现垂直于第一夹持板11长度方向上的孔眼排布,实际钻孔时,使用钻头对准孔径模具13上的通孔向下钻通,即可在铜母排上钻孔。综合上述文字说明,本技术不仅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铜母排上孔眼的排布,而且单批次钻孔的铜母排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钻孔前先将上夹具10按孔眼排布需求进行固定安装,然后将待加工的铜母排放置在上夹具10和下夹具20之间并固定,最后只需要使用钻孔设备对准孔径模具13上的通孔进行钻孔即可,整个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使用过程中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而且能大大提高钻孔效率。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为镜像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的相对侧面上都设有沿长度方向贯穿的滑槽14,所述孔径模具13的两端滑动嵌设在滑槽14中。首先,孔径模具13与滑槽14的滑动嵌设结构能够满足孔径模具13位置可调的需求,另外,由于滑槽14为两端贯穿,因此可自由地从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的两端增加或减少孔径模具13的数量。对应的,孔径模具13的截面为倒置的“凸”字形,其两侧用于与滑槽14嵌合滑动。如图3所示,所述孔径模具13的顶面设有“十”字状的标准线131,标准线131的交叉点与孔径模具13的通孔中心重合,这样调节时只需要将标准线131对准调整的基尺即可,便于排孔时确定孔径模具13的通孔的中心位置,降低误差。如图1所示,所述排孔单元通过杆状部件21和紧固件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的侧面都设有位置对应的连接孔,所述杆状部件21穿设置于连接孔中,所述紧固件22设置在杆状部件21上且紧固件22在杆状部件21上的相对距离可调,每个所述排孔单元的两侧均设有紧固件22。杆状部件21能够将各个排孔单元串接排列,类似于烧烤串的串接结构,每个排孔单元两侧的紧固件22用于将排孔单元固定在杆状部件21上,另外由于杆状部件21与排孔单元是贯穿式连接结构,所以可自由地在杆状部件21上增加或减少排孔单元以满足不同排孔要求,而且用于固定排孔单元的紧固件22在杆状部件21上的相对距离是可调的,因此也能针对不同的排孔距离要求进行适当的调节。如图1所示,所述杆状部件21为螺纹杆,所述紧固件22为螺母。螺纹杆与螺母是最简单但最实用的连接件,通过拧动螺母便可自由调节螺母在螺纹杆上的位置,同时实现调节排孔单元的目的,而且排孔单元两侧设置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铜母排夹持在中间且夹持间距可调的上夹具(10)和下夹具(20),所述上夹具(10)由若干个排孔单元组成,相邻的所述排孔单元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排孔单元包括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夹持板(11)、第二夹持板(12)以及设置在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之间若干个位置和数量均可调的孔径模具(13),孔径模具(13)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铜母排夹持在中间且夹持间距可调的上夹具(10)和下夹具(20),所述上夹具(10)由若干个排孔单元组成,相邻的所述排孔单元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排孔单元包括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夹持板(11)、第二夹持板(12)以及设置在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之间若干个位置和数量均可调的孔径模具(13),孔径模具(13)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为镜像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的相对侧面上都设有沿长度方向贯穿的滑槽(14),所述孔径模具(13)的两端滑动嵌设在滑槽(1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孔单元通过杆状部件(21)和紧固件(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11)与第二夹持板(12)的侧面都设有位置对应的连接孔,所述杆状部件(21)穿设置于连接孔中,所述紧固件(22)设置在杆状部件(21)上且紧固件(22)在杆状部件(21)上的相对距离可调,每个所述排孔单元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紧固件(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母排钻眼布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部件(21)为螺纹杆,所述紧固件(22)为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