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85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其包括沉降池、基座、排液分流块、进污管、排泥管、多重滤网层、环形搅拌杆、分散盘、搅拌电机、絮凝添加管、小型电机、增压桨、传感器、单向阀和絮凝储料桶;通过环形搅拌杆进行搅拌混合,以便分层,注入污水后,污水达到絮凝添加管的位置后,传感器感应到,并将信号传递至单向阀,单向阀打开,储存在絮凝储料桶内的絮凝剂注入,环形搅拌杆搅拌10分钟后静置,淤泥沉降分层,并通过排泥管排出;该装置能够减少添加环节,免去人工添加絮凝剂的操作,自动进行添加,实现了对污水处理的及时添加药剂,方便快捷,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涂料生产加工中的污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涂料是一种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涂覆在物件表面,形成粘附牢固、具有一定强度、连续的固态薄膜。这样形成的膜通称涂膜,又称漆膜或涂层,我们平常所说的油漆只是涂料的一种。涂料能够涂布于物体表面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形成薄膜而起保护、装饰或其他特殊功能,涂料生产加工是指在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中加入颜料、溶剂和辅助材料,经加工后制成的覆盖材料。现有技术的涂料生产加工过程,会在各个环节产生污水,污水产生过后,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而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添加入絮凝剂以分层处理,添加过程都是靠人工进行,不能自动进行,耗费人力,不是进行实时地添加,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其能够减少添加环节,免去人工添加絮凝剂的操作,自动进行添加,实现了对污水处理的及时添加药剂,方便快捷,提高效率。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其包括沉降池、基座、进污管、排泥管、多重滤网层、絮凝添加管、传感器、单向阀和絮凝储料桶,沉降池的底部呈倒锥状,排泥管连接至沉降池的底部,以便于絮凝后排出污泥,沉降池固定在基座顶部,进污管置于基座内,进污管的底端连通至基底外侧,进污管的顶端连通至沉降池内,多重滤网层具有多层的滤网层,相邻层滤网层之间具有间隔且底端通过滤网连接,单层滤网层呈环状且滤网层的顶端由内向外倾斜,多层滤网层从沉降池的中部向内壁分布,絮凝添加管的底端连接至沉降池的侧面且连通沉降池内部,传感器固定在絮凝添加管的底端,传感器电连接至单向阀,絮凝储料桶连接至絮凝添加管的顶端,絮凝储料桶与絮凝添加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位于最外侧的滤网层顶端连接在沉降池内壁,絮凝添加管与沉降池的连接处高度大于沉降池内壁与滤网层的连接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还包括增压桨和小型电机,增压桨设置在絮凝添加管的底端,增压桨的轴连接至小型电机的机轴。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重滤网层的底层的滤网呈倾斜状,沉降池的内壁底部倾斜且与滤网之间形成便于排泥的倾斜通道。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排泥管与倾斜通道的底端连通且连通处靠近沉降池的中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基座的顶部中心处向上凸起设置,使得基座的顶部形成柱状体,进污管置于基座的柱状体内且进污管的顶端通过基座的顶端连通沉降池内。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还包括排液分流块,排液分流块的侧面分别设置有连通至内部的通孔,排液分流块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内部的通孔,进污管的顶端连接排液分流块的底部通孔并通过排液分流块的侧面通孔连通至沉降池内。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进污管的顶端还包括环形搅拌杆、分散盘和搅拌电机,环形搅拌杆连接至至少一个分散盘,环形搅拌杆的顶端呈柱状且底端带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搅拌杆,搅拌电机的机轴连接环形搅拌杆的顶端。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分散盘呈环形,且分散盘的环内径大于基座的柱状体的直径,使得分散盘在基座的柱状体外侧进行搅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进污管将涂料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水注入沉降池内,通过排液分流块将污水均布在沉降池内,通过多重滤网层对污水进行过滤,当污水的水面升高至絮凝添加管时,传感器感应到水并将信号传递至单向阀,单向阀开启并从絮凝储料桶内流出絮凝剂,通过增压桨将絮凝剂吸入沉降池内,通过环形搅拌杆和分散盘对污水和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最后静置进行分层,位于底层的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该装置能够减少添加环节,免去人工添加絮凝剂的操作,自动进行添加,实现了对污水处理的及时添加药剂,方便快捷,提高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的示意图;图标:1-沉降池;2-基座;3-排液分流块;4-进污管;5-排泥管;6-多重滤网层;7-环形搅拌杆;8-分散盘;9-搅拌电机;10-絮凝添加管;11-小型电机;12-增压桨;13-传感器;14-单向阀;15-絮凝储料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表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其包括沉降池1、基座2、排液分流块3、进污管4、排泥管5、多重滤网层6、环形搅拌杆7、分散盘8、搅拌电机9、絮凝添加管10、小型电机11、增压桨12、传感器13、单向阀14和絮凝储料桶15,沉降池1座于基座2,排液分流块3连接在基座2顶部,进污管4和排泥管5置于基座2内,多重滤网层6设置在沉降池1内,环形搅拌杆7连接分散盘8,搅拌电机9连接环形搅拌杆7,絮凝添加管10连接沉降池1,小型电机11连接增压桨12,增压桨12设置在絮凝添加管10,传感器13连接在絮凝添加管10,絮凝添加管10连接絮凝储料桶15,单向阀14设置在絮凝添加管10与初凝储料桶之间,通过进污管4将涂料加工后的污水通入内沉降池1内,通过环形搅拌杆7进行搅拌混合,以便分层,注入污水后,污水达到絮凝添加管10的位置后,传感器13感应到,并将信号传递至单向阀14,单向阀14打开,储存在絮凝储料桶15内的絮凝剂注入,环形搅拌杆7搅拌10分钟后静置,淤泥沉降分层,并通过排泥管5排出。沉降池1的上半部分设置为圆筒状,沉降池1的下半部分设置为沉降池1的底部,沉降池1的底部呈倒锥状且底部面倾斜,沉降池1的内壁底部由外侧向中心位置倾斜,位于沉降池1内的污泥可沿倾斜的沉降池1底部流动至沉降池1的底部中心位置,排泥管5连接至沉降池1的底部,且该连接处位于基座2的外侧,以便于絮凝后污泥排出沉降池1,沉降池1的底部焊接固定在基座2,基座2的底部固定在地面或其他工作平台,基座2的顶部中心处向上凸起设置,使得基座2的顶部形成柱状体,该凸起设置段的直径与沉降池1的底部开口处正好匹配,柱状体插入至沉降池1内且位于竖直方向,插入后,沉降池1的底部和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池、基座、进污管、排泥管、多重滤网层、絮凝添加管、传感器、单向阀和絮凝储料桶,所述沉降池的底部呈倒锥状,所述排泥管连接至沉降池的底部,以便于絮凝后排出污泥,所述沉降池固定在基座顶部,所述进污管置于基座内,所述进污管的底端连通至基底外侧,所述进污管的顶端连通至沉降池内,所述多重滤网层具有多层的滤网层,相邻层滤网层之间具有间隔且底端通过滤网连接,单层滤网层呈环状且滤网层的顶端由内向外倾斜,多层滤网层从沉降池的中部向内壁分布,所述絮凝添加管的底端连接至沉降池的侧面且连通沉降池内部,所述传感器固定在絮凝添加管的底端,所述传感器电连接至单向阀,所述絮凝储料桶连接至絮凝添加管的顶端,所述絮凝储料桶与絮凝添加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池、基座、进污管、排泥管、多重滤网层、絮凝添加管、传感器、单向阀和絮凝储料桶,所述沉降池的底部呈倒锥状,所述排泥管连接至沉降池的底部,以便于絮凝后排出污泥,所述沉降池固定在基座顶部,所述进污管置于基座内,所述进污管的底端连通至基底外侧,所述进污管的顶端连通至沉降池内,所述多重滤网层具有多层的滤网层,相邻层滤网层之间具有间隔且底端通过滤网连接,单层滤网层呈环状且滤网层的顶端由内向外倾斜,多层滤网层从沉降池的中部向内壁分布,所述絮凝添加管的底端连接至沉降池的侧面且连通沉降池内部,所述传感器固定在絮凝添加管的底端,所述传感器电连接至单向阀,所述絮凝储料桶连接至絮凝添加管的顶端,所述絮凝储料桶与絮凝添加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的滤网层顶端连接在沉降池内壁,所述絮凝添加管与沉降池的连接处高度大于沉降池内壁与滤网层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还包括增压桨和小型电机,所述增压桨设置在絮凝添加管的底端,所述增压桨的轴连接至小型电机的机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沉降池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滤网层的底层的滤网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霞勇林枝成白小燕杨玉娟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邦保和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