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85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上方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主沉淀室和副沉淀室,所述主沉淀室的底部高度高于副沉淀室底部高度,所述主沉淀室底端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避让槽和固定槽,所述避让槽内部安装有液压伸缩柱,且液压伸缩柱顶端铰接有沉淀底板,所述固定槽内部连接有液压铰链,且液压铰链顶部连接有沉淀底板,所述液压铰链位于沉淀底板近副沉淀室端,且副沉淀室的长宽均等于主沉淀室的底部长宽,所述副沉淀室侧边的沉淀池主体内部开设有排污管。该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的底部沉淀物能够快速集中在一起,方便清理人员集中排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时,通常会使用到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沉淀。现有的沉淀池底部为平面,当需要清理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时,人工将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集中至排污管的一侧,较为耗费体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沉淀池底部沉淀需要人工集中,较为消耗体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上方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主沉淀室和副沉淀室,所述主沉淀室的底部高度高于副沉淀室底部高度,所述主沉淀室底端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避让槽和第一固定槽,所述避让槽内部安装有液压伸缩柱,且液压伸缩柱顶端铰接有沉淀底板,所述第一固定槽内部连接有液压铰链,且液压铰链顶部连接有沉淀底板,所述液压铰链位于沉淀底板近副沉淀室端,且副沉淀室的长宽均等于主沉淀室的底部长宽,所述副沉淀室侧边的沉淀池主体内部开设有排污管。优选的,副沉淀室底部远排污管端为倾斜面,且副沉淀室的底部高度等于排污管内孔底部高度。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主体上方内部开设有第二固定槽,且第二固定槽内部嵌合连接有隔离滤网板。优选的,所述隔离滤网板的长度大于主沉淀室和副沉淀室的长度之和,且隔离滤网板的宽度大于主沉淀室和副沉淀室的宽度。优选的,所述隔离滤网板顶端两侧均安装有提手,且提手的顶部高度不高于沉淀池主体的顶部高度。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主体侧边上方开设有上清液出口管道,且上清液出口管道和排污管内部均安装有通止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的底部沉淀物能够快速集中在一起,方便清理人员集中排污。本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的沉淀底板能够通过液压伸缩柱被倾斜顶起,以令沉淀底板上的沉淀物能够沿着倾斜的沉淀底板滑落至副沉淀室内部被集中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的沉淀池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的隔离滤网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沉淀室,2、隔离滤网板,3、副沉淀室,4、提手,5、第二固定槽,6、通止阀,7、排污管,8、液压伸缩柱,9、避让槽,10、沉淀底板,11、第一固定槽,12、液压铰链,13、沉淀池主体,14、上清液出口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13,沉淀池主体13上方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主沉淀室1和副沉淀室3,副沉淀室3底部远排污管7端为倾斜面,且副沉淀室3的底部高度等于排污管7内孔底部高度,此结构使得副沉淀室3内的沉淀物能够沿着一侧的斜面集中,且排污管7的高度不会过高,沉淀池主体13上方内部开设有第二固定槽5,且第二固定槽5内部嵌合连接有隔离滤网板2,此结构使得隔离滤网板2能够方便在第二固定槽5内进行拆卸,隔离滤网板2的长度大于主沉淀室1和副沉淀室3的长度之和,且隔离滤网板2的宽度大于主沉淀室1和副沉淀室3的宽度,此结构使得隔离滤网板2能够完全覆盖主沉淀室1和副沉淀室3顶部,以对进入沉淀池主体13内的污水进行初步过滤,隔离滤网板2顶端两侧均安装有提手4,且提手4的顶部高度不高于沉淀池主体13的顶部高度,此结构使得提手4不会凸出于沉淀池主体13顶面,方便使用者在沉淀池主体13顶面上摆放顶盖等物品,沉淀池主体13侧边上方开设有上清液出口管道14,且上清液出口管道14和排污管7内部均安装有通止阀6,此结构使得沉淀后的上清液能够通过沉淀池主体13被排出,且能够通过通止阀6控制上清液出口管道14和排污管7的流通,主沉淀室1的底部高度高于副沉淀室3底部高度,主沉淀室1底端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避让槽9和第一固定槽11,避让槽9内部安装有液压伸缩柱8,且液压伸缩柱8顶端铰接有沉淀底板10,第一固定槽11内部连接有液压铰链12,且液压铰链12顶部连接有沉淀底板10,液压铰链12位于沉淀底板10近副沉淀室3端,且副沉淀室3的长宽均等于主沉淀室1的底部长宽,副沉淀室3侧边的沉淀池主体13内部开设有排污管7,此结构使得沉淀底板10能够通过液压伸缩柱8被倾斜顶起,以令沉淀底板10上的沉淀物能够沿着沉淀底板10的斜面滑落至内部被集中,方便集中清理。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污水处理用沉淀池时,首先使用者可以将污水从沉淀池主体13顶部通入沉淀池主体13内部,污水会先穿过隔离滤网板2,污水中的较大杂质会被隔离滤网板2过滤隔开,当污水在主沉淀室1和副沉淀室3内沉淀后,沉淀物会落至沉淀底板10上和沉淀池主体13底部,沉淀后的上清液可以通过上清液出口管道14被排出,当使用者需要集中清理沉淀池主体13内的沉淀物时,可以通过液压伸缩柱8将铰接的沉淀底板10一端向上升起,液压伸缩柱8的另一端能够通过第一固定槽11内的液压铰链12进行角度的调节,于是沉淀底板10上的沉淀物会沿着倾斜的沉淀底板10落至副沉淀室3内部,无需进行人工集中,然后再通过排污管7将沉淀物排出,使用者可以通过通止阀6控制上清液出口管道14和上清液出口管道14的通止,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主体(13)上方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主沉淀室(1)和副沉淀室(3),所述主沉淀室(1)的底部高度高于副沉淀室(3)底部高度,所述主沉淀室(1)底端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避让槽(9)和第一固定槽(11),所述避让槽(9)内部安装有液压伸缩柱(8),且液压伸缩柱(8)顶端铰接有沉淀底板(10),所述第一固定槽(11)内部连接有液压铰链(12),且液压铰链(12)顶部连接有沉淀底板(10),所述液压铰链(12)位于沉淀底板(10)近副沉淀室(3)端,且副沉淀室(3)的长宽均等于主沉淀室(1)的底部长宽,所述副沉淀室(3)侧边的沉淀池主体(13)内部开设有排污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主体(13)上方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主沉淀室(1)和副沉淀室(3),所述主沉淀室(1)的底部高度高于副沉淀室(3)底部高度,所述主沉淀室(1)底端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避让槽(9)和第一固定槽(11),所述避让槽(9)内部安装有液压伸缩柱(8),且液压伸缩柱(8)顶端铰接有沉淀底板(10),所述第一固定槽(11)内部连接有液压铰链(12),且液压铰链(12)顶部连接有沉淀底板(10),所述液压铰链(12)位于沉淀底板(10)近副沉淀室(3)端,且副沉淀室(3)的长宽均等于主沉淀室(1)的底部长宽,所述副沉淀室(3)侧边的沉淀池主体(13)内部开设有排污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沉淀室(3)底部远排污管(7)端为倾斜面,且副沉淀室(3)的底部高度等于排污管(7)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宏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富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