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81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硬质的电极支撑件设置在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内并能从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一端取出,所述植入装置包含:电极引导机构,用于支承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并对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导向;预弯电极控制机构,用于夹持并驱动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朝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二端运动;支撑件控制机构,其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引导机构,用于夹紧位于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外部的电极支撑件,并驱动电极支撑件朝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一端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耳蜗是一种植入式听觉辅助设备,包括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植入部分由信号接收及解码模块、刺激电极阵列组成,体外部分由麦克风、语音处理器以及用于向植入部分发送指令的信号发射器组成。医生将刺激电极植入耳蜗,通过电极对耳蜗内功能尚完好的听神经施加电刺激,使重度失聪的病人产生一定的声音知觉。传统的人工耳蜗电极为软直电极,在植入过程中依靠与耳蜗壁的相互作用,实现电极在耳蜗内的弯曲。植入后电极贴近耳蜗外壁,距神经较远(如图1A所示)。因此需要较大电刺激强度才能使目标神经兴奋,同时易引起非目标神经一同兴奋,产生异常听觉信号。理论上而言,更靠近蜗轴的电极,距离听神经更近,可以利用更小的刺激强度,更精准的兴奋目标神经,进而提升电极植入效果。预弯电极的出现便是基于以上理念。预弯电极根据耳蜗走形,将电极制成与其相匹配的螺旋形态,在电极中间或外部设有电极支撑件(包含直线导芯、导管、外鞘),迫使电极在植入前伸直呈直线状态。耳蜗是一个内部呈螺旋形盘绕的解剖结构,进行该预弯电极的植入时,当植入一部分电极后(头端接近在耳蜗底圈180度盘旋处附近),则将电极支撑件稳定,单独推进电极,使电极头部自然松解形成弯曲的形状盘旋入耳蜗中圈。随着植入深度的增加,无支撑的电极结构越长,即电极弯曲也越多,直至植入结束,预弯电极自然抱着蜗轴(如图1B、图2C所示),随后将电极支撑件全部取出。使用预弯电极可以使电极更好地刺激蜗轴中残余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术后效果优于传统电极。然而由于预弯电极在植入过程中需要手术医生双手高度配合,在狭窄的手术空间内,一手推进电极,一手稳定、拔出电极支撑件(如图2A至图2C所示),对手术医生要求较高,操作极具挑战性,易出现双手配合失误,导致内耳精细结构损伤,影响植入效果。现有的针对人工耳蜗预弯电极设计的植入装置自动化程度不高,不利于手持操作,也不便于基于现有耳科机器人进行改造。因此需要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能够自动的实现预弯电极的精准、稳定植入,保护内耳的精细结构,从而提高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能够实现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的标准化植入,通过分别控制推进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抽出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内的电极支撑件,提高了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本技术的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既适用于手持式自动植入,亦可加载于机器人机械臂进行植入操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在非弹性形变下呈耳蜗状,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内部设有能够自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一端取出的硬质电极支撑件,所述电极支撑件将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支撑为顺直状,所述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包含:电极引导机构,用于支承所述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并对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导向;预弯电极控制机构,用于夹持并驱动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朝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二端运动;支撑件控制机构,其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引导机构,用于夹紧位于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外部的所述电极支撑件,并驱动电极支撑件朝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一端运动。优选的,所述预弯电极控制机构包含:电极夹持机构和电极夹持驱动机构。所述电极夹持机构位于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的一侧,用于夹持电极,其包含:第一电极夹持杆、第二电极夹持杆、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具有一端封闭的圆筒型结构,第一固定块的中心轴平行于电极引导机构的长度方向;第一固定块第一端为封闭端,第一固定块第一端端面开有第一弧形槽;通过第一电极夹持杆中部铰接第二电极夹持杆中部,使第一电极夹持杆与第二电极夹持杆形成钳状结构;第一电极夹持杆第一端端部、第二电极夹持杆第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一端端面;第一电极夹持杆第一端、第二电极夹持杆第一端均向外膨出;第一电极夹持杆第二端端部、第二电极夹持杆第二端端部分别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延伸形成第一电极夹持臂、第二电极夹持臂,人工耳蜗预弯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夹持臂、第二电极夹持臂之间;通过所述电极夹持驱动机构改变第一电极夹持臂与第二电极夹持臂之间的间距,实现夹持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并通过电极夹持驱动机构驱动人工耳蜗预弯电极与电极夹持机构一体化的朝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二端运动。优选的,所述电极夹持驱动机构还包含: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其第一端为开口端,电极夹持外杆套杆与第一固定块同中心轴,且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第一端固定的嵌入设置在第一固定块第二端内;电极夹持外杆,其外径匹配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的内径;所述电极夹持外杆与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同中心轴;电极夹持外杆嵌入设置在所述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内,滑动连接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电极夹持外杆第一端为封闭端,其指向第一固定块;电极夹持外杆第一端的外端面设有一个匹配所述第一弧形槽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能够自第一弧形槽伸出至第一固定块外部,并向内压合第一电极夹持杆第一端、第二电极夹持杆第一端;通过电极夹持外杆第一端端面抵接第一固定块第一端端面,实现限位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内,电极夹持外杆第二端固定的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内;电极夹持控制电机,固定设置在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内,且第一滑块位于电极夹持外杆与所述电极夹持控制电机之间;电极夹持控制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且平行于电极夹持外杆的中心轴;通过电极夹持控制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滑块、电极夹持外杆一体化的沿电极夹持外杆的轴向运动。优选的,所述电极夹持驱动机构还包含:电极前进支撑套杆,其内径匹配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的外径,电极前进支撑套杆与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同中心轴;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第二端嵌入设置在所述电极前进支撑套杆第一端内部,电极夹持外杆套杆滑动连接电极前进支撑套杆;第二滑块,其设置在所述电极前进支撑套杆内,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第二端固定的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内;电极进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极前进支撑套杆第二端内,且第二滑块位于电极夹持外杆套杆与所述电极进退电机之间;电极进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且平行于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的中心轴;通过电极进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二滑块、电极夹持外杆套杆一体化的沿电极夹持外杆的轴向运动。优选的,所述支撑件控制机构包含:支撑件夹持机构和支撑件夹持驱动机构。所述支撑件夹持机构位于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的另一侧,用于夹持电极支撑件,其包含:第一支撑件夹持杆、第二支撑件夹持杆、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具有一端封闭的圆筒型结构,第二固定块的中心轴平行于电极引导机构的长度方向;第二固定块第一端为封闭端,第二固定块第一端端面开有第二弧形槽;通过第一支撑件夹持杆中部铰接第二支撑件夹持杆中部,使第一支撑件夹持杆与第二支撑件夹持杆形成钳状结构;第一支撑件夹持杆第一端端部、第二支撑件夹持杆第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第一端端面;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在非弹性形变下呈耳蜗状,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内部设有能够自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一端取出的硬质电极支撑件,所述电极支撑件将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支撑为顺直状,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包含:/n电极引导机构,用于支承所述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并对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导向;/n预弯电极控制机构,用于夹持并驱动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朝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二端运动;/n支撑件控制机构,其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引导机构,用于夹紧位于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外部的所述电极支撑件,并驱动电极支撑件朝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一端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在非弹性形变下呈耳蜗状,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内部设有能够自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一端取出的硬质电极支撑件,所述电极支撑件将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支撑为顺直状,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包含:
电极引导机构,用于支承所述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并对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导向;
预弯电极控制机构,用于夹持并驱动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朝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二端运动;
支撑件控制机构,其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引导机构,用于夹紧位于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外部的所述电极支撑件,并驱动电极支撑件朝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一端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弯电极控制机构包含:电极夹持机构和电极夹持驱动机构;
所述电极夹持机构位于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的一侧,用于夹持电极,其包含:第一电极夹持杆、第二电极夹持杆、第一固定块;
所述第一固定块具有一端封闭的圆筒型结构,第一固定块的中心轴平行于电极引导机构的长度方向;第一固定块第一端为封闭端,第一固定块第一端端面开有第一弧形槽;
通过第一电极夹持杆中部铰接第二电极夹持杆中部,使第一电极夹持杆与第二电极夹持杆形成钳状结构;第一电极夹持杆第一端端部、第二电极夹持杆第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一端端面;第一电极夹持杆第一端、第二电极夹持杆第一端均向外膨出;
第一电极夹持杆第二端端部、第二电极夹持杆第二端端部分别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延伸形成第一电极夹持臂、第二电极夹持臂,人工耳蜗预弯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夹持臂、第二电极夹持臂之间;通过所述电极夹持驱动机构改变第一电极夹持臂与第二电极夹持臂之间的间距,实现夹持人工耳蜗预弯电极;并通过电极夹持驱动机构驱动人工耳蜗预弯电极与电极夹持机构一体化的朝向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第二端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夹持驱动机构还包含:
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其第一端为开口端,电极夹持外杆套杆与第一固定块同中心轴,且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第一端固定的嵌入设置在第一固定块第二端内;
电极夹持外杆,其外径匹配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的内径;所述电极夹持外杆与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同中心轴;电极夹持外杆嵌入设置在所述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内,滑动连接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电极夹持外杆第一端为封闭端,其指向第一固定块;电极夹持外杆第一端的外端面设有一个匹配所述第一弧形槽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能够自第一弧形槽伸出至第一固定块外部,并向内压合第一电极夹持杆第一端、第二电极夹持杆第一端;通过电极夹持外杆第一端端面抵接第一固定块第一端端面,实现限位所述第一延伸部;
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内,电极夹持外杆第二端固定的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内;
电极夹持控制电机,固定设置在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内,且第一滑块位于电极夹持外杆与所述电极夹持控制电机之间;电极夹持控制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且平行于电极夹持外杆的中心轴;通过电极夹持控制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滑块、电极夹持外杆一体化的沿电极夹持外杆的轴向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夹持驱动机构还包含:
电极前进支撑套杆,其内径匹配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的外径,电极前进支撑套杆与电极夹持外杆套杆同中心轴;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第二端嵌入设置在所述电极前进支撑套杆第一端内部,电极夹持外杆套杆滑动连接电极前进支撑套杆;
第二滑块,其设置在所述电极前进支撑套杆内,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第二端固定的嵌入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内;
电极进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极前进支撑套杆第二端内,且第二滑块位于电极夹持外杆套杆与所述电极进退电机之间;电极进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且平行于电极夹持外杆套杆的中心轴;通过电极进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二滑块、电极夹持外杆套杆一体化的沿电极夹持外杆的轴向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控制机构包含:支撑件夹持机构和支撑件夹持驱动机构;
所述支撑件夹持机构位于人工耳蜗预弯电极的另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欢吴皓李蕴陈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