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61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倒水装置,属于半自动倒水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架、底座和水杯座。底座表面上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用于卡装暖壶,底端两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立柱,立柱与固定架铰接,方便转动立柱时底座上的暖壶倾斜进而倒水,沿立柱轴向依次排布有至少两个弧形套,弧形套与立柱固定连接,弧形套用于将暖壶更稳定地卡装在底座上,用于容纳和支撑水杯的水杯座通过立柱顶部的两个固定杆铰接设置于两个固定杆的相对内侧,在转动立柱时暖壶倾斜,水杯座也跟着转动,水杯座中的水杯保持水平开口,暖壶中的水流到水杯中,进而完成倒水的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辅助倒水装置无需手动端起暖壶即可完成倒水的动作,适用于力气较弱老年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倒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半自动倒水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辅助倒水装置。
技术介绍
暖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日常生活中我们倒水都是拿起水壶倒水,但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加,力气也会逐渐减小,在使用暖壶倒水时比较麻烦,难以端起暖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倒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老年人在倒水时端起暖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辅助倒水装置,包括:固定架;底座,设有用于卡装暖壶的固定槽,所述底座两端固设有两个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固定架铰接,沿所述立柱轴向依次排布有至少两个用于卡装暖壶的弧形套,所述弧形套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立柱顶部分别固设有固定杆;和水杯座,铰接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杆的相对内侧,用于容纳和支撑水杯。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弧形套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暖壶的弹性套。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杆为伸缩杆。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水杯座通过两个销轴铰接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杆的相对内侧。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立柱上固设有把手。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架包括矩形支架和垂直固设于所述矩形支架上的两个立杆,所述立杆与所述立柱铰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水杯座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水杯的弹性垫圈。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弹性垫圈为橡胶垫圈。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弹性套为橡胶套。<br>本技术提供的辅助倒水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辅助倒水装置的底座表面上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用于卡装暖壶,底端两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立柱,立柱与固定架铰接,方便转动立柱时底座上的暖壶倾斜进而倒水,沿立柱轴向依次间隔一定距离排布有至少两个弧形套,弧形套与立柱固定连接,弧形套用于将暖壶更稳定地卡装在底座上,防止暖壶偏移底座轴向方向,用于容纳和支撑水杯的水杯座通过立柱顶部的两个固定杆铰接设置于两个固定杆的相对内侧,在转动立柱时暖壶倾斜,水杯座也跟着转动,水杯座的轴向始终保持为竖直方向即暖壶倾斜到合适角度,水杯座中的水杯保持水平开口,暖壶中的水流到水杯中,进而完成倒水的动作。本技术的辅助倒水装置无需手动端起暖壶即可完成倒水的动作,适用于力气较弱老年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倒水装置未倒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倒水装置未倒水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倒水装置倒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倒水装置倒水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倒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倒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杯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架;101、矩形支架;102、立杆;2、底座;201、固定槽;3、立柱;4、弧形套;5、弹性套;6、固定杆;7、水杯座;8、螺钉;9、把手;10、固定块;11、暖壶;12、卡爪。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辅助倒水装置进行说明。辅助倒水装置包括固定架1、底座2和水杯座7。底座2上表面设有卡装暖壶11的固定槽201,底座2两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立柱3,立柱3与固定架1铰接,沿立柱3轴向依次间隔一定距离排布有至少两个弧形套4,弧形套4用于卡装暖壶11,弧形套4与立柱3固定连接;两个立柱3顶部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杆6;水杯座7铰接设置于两个固定杆6的相对内侧,水杯座7用于容纳和支撑水杯。本实施例中,立柱3轴向与底座2表面垂直,两个立柱3与固定架1通过两个螺栓铰接,两个立柱3与固定架1的两个铰接点的连线即为立柱3相对固定架1相对转动的转动轴;当立柱3相对固定架1转动时,水杯座7转动且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水杯座7的轴向始终是竖直方向;弧形套4的数量为两个时,远离底座2的那个弧形套4为半圆形的弧套,因为倒水时只需要一边倾斜,为了节省材料,只需要设置为半圆形弧套,靠近底座2的弧形套4为圆形套,两个弧形套4之间设置有壶把通过的空间;水杯座7底部为实体平板,用于支撑水杯,水杯座7周身为多根支柱,节省材料,支柱顶端设置环形圈;立柱3的轴线与固定杆6的轴线垂直且固定杆6的上表面与距离底座2最远的弧形套4的上表面平齐。本技术提供的辅助倒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底座2表面上设有固定槽201,固定槽201用于卡装暖壶11,底端两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立柱3,立柱3与固定架1铰接,方便转动立柱3时底座2上的暖壶11倾斜,沿立柱3轴向依次间隔一定距离排布有至少两个弧形套4,弧形套4与立柱3固定连接,弧形套4用于将暖壶11更稳定地卡装在底座2上,防止暖壶11偏移底座2轴向方向,用于容纳和支撑水杯的水杯座7通过立柱3顶部的固定杆6铰接设置于两个固定杆6的相对内侧,在转动立柱3时暖壶11倾斜,水杯座7也跟着转动,水杯座7的轴向始终保持为竖直方向即暖壶11倾斜到合适角度,水杯座7中的水杯保持水平开口,暖壶11中的热水流到水杯中,进而完成倒水的动作。本技术的辅助倒水装置无需手动端起暖壶11即可完成倒水的动作,适用于力气较弱老年人。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弧形套4内设置有弹性套5,弹性套5套设在暖壶11外表面,用于固定暖壶11。可选地,弹性套5为橡胶套,防止暖壶11在倾斜时与弧形套4刚性接触,磕碰暖壶11的壳体,对暖壶11壳体造成损伤。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两个立柱3顶部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杆6,两个固定杆6的相对内侧铰接有水杯座7。固定杆6的长短根据暖壶11的高度和暖壶11相对固定架1的转动轴的高度进行设定,要保证暖壶11倾斜流出的热水大部分正好落入水杯座7中的水杯内,同时可在水杯上方设置一个宽口漏斗,暖壶11倾倒出来的热水经宽口漏斗流入水杯中。两个固定杆6的相对内侧通过两个销轴铰接有水杯座7,水杯座7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轴向时刻为竖直方向,立柱3在转动时暖壶11与水杯座7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在发生变化,水杯座7中的水杯可接住暖壶11内倒出的大部分热水,为了避免热水倾倒在外面,在对暖壶11装水或倒水时可不用将暖壶11完全灌满或将暖壶11中的水完全倒出,使水杯完全接住暖壶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辅助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架;/n底座,设有用于卡装暖壶的固定槽,所述底座两端固设有两个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固定架铰接,沿所述立柱轴向依次排布有至少两个用于卡装暖壶的弧形套,所述弧形套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立柱顶部分别固设有固定杆;和/n水杯座,铰接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杆的相对内侧,用于容纳和支撑水杯。/n

【技术特征摘要】
1.辅助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
底座,设有用于卡装暖壶的固定槽,所述底座两端固设有两个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固定架铰接,沿所述立柱轴向依次排布有至少两个用于卡装暖壶的弧形套,所述弧形套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立柱顶部分别固设有固定杆;和
水杯座,铰接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杆的相对内侧,用于容纳和支撑水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套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暖壶的弹性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为伸缩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杯座通过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佳其刘志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