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婴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57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形婴儿床,属于家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变形婴儿床,包括前板和后栏,后栏的两侧连接有侧栏,后栏和两个侧栏围成的框体内设置有床板,侧栏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包括位于侧栏上侧面的水平段和位于侧栏前侧面的竖直段,前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滑块;使用时,直接将前板相对于侧框滑动,然后将前板滑出于侧框的部分朝向侧框翻转,最后继续滑动前板完成婴儿床与置物台之间的转换,因而使用者可以在一只手抱着婴儿的情况下,单手即可完成转化过程,便于婴儿床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婴儿床
本技术涉及家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变形婴儿床。
技术介绍
婴儿床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家具,传统的婴儿床存在许多问题。在空间上,婴儿床占地面积较大,且功能单一,因而婴儿床在不被使用时将变为冗余,会将狭小的空间变得更加紧促;在时间上,当婴儿成长至孩童阶段后,婴儿床将不再使用,只好搁置在储藏室或者作为废品变卖,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相关领域中通常对婴儿床进行复杂的设计,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从而克服上述的问题。例如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婴童床(申请号为201820239884X)的中国专利文件,该申请的婴童床包括前栏、后栏、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躺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部均设有滚轮,所述前栏和后栏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有若干个供躺板连接的调节孔,若干个调节孔均距排列,调节孔均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由底部至顶部高度的1/4-2/3处,所述第二侧板上还设有供躺板连接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分别至第一侧板顶部和第二侧板顶部的最短距离为10-15cm。该申请案的婴儿床能够变换为书桌以及单人床使用。又如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可变形床(申请号为2012102266922)的中国专利文件,该申请案的可变形床,包括床板,两个长护栏,两个短护栏,侧板,还包括可滑动折叠式床腿,及与床板通过滑槽连接的横杆。由于采用了独特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从婴儿床变形成成人单人床,并且可以拆卸组装的可变形床。上述这些可变形的床都是一次性的功能转换过程,从婴儿床到单人床或是书桌的变换通常只进行一次,因而即使转换过程较为复杂也能够接受。但对于需要经常进行转换过程,例如婴儿床和尿布台或置物台之间的转换,其转换过程应当是简单的、方便的和快捷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婴儿床的功能转换过程步骤复杂而不够方便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变形婴儿床。本方案的婴儿床的前板能够相对于侧栏滑动和翻转,以转换为置物台使用,其转换过程简单、方便、快捷。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可变形婴儿床,包括前板和后栏,所述后栏的两侧连接有侧栏,所述后栏和两个侧栏围成的框体内设置有床板;所述侧栏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包括位于所述侧栏上侧面的水平段和位于所述侧栏前侧面的竖直段;所述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前板能够相对于侧栏滑动和翻转。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为T形槽,所述第一滑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形状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侧栏上侧面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侧栏前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的水平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的竖直段平行设置,所述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配合的第二滑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为T形槽,所述第二滑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的形状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水平段的后端开设有供第一滑块卡入/脱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滑槽的前端开设有供第二滑块卡入/脱出的第二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滑槽的上端开设有供第二滑块卡入/脱出的第三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床板包括前床板和后床板,所述后床板设置在框体上,所述前床板与后床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后床板上连接有塞角,所述塞角与框体在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相贯通的连接孔,用连接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将塞角与框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上铰接有顶升件,所述顶升件的运动端铰接在前板的侧边上。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可变形婴儿床,包括前板和后栏,后栏的两侧连接有侧栏,后栏和两个侧栏围成的框体内设置有床板,侧栏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包括位于侧栏上侧面的水平段和位于侧栏前侧面的竖直段,前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滑块;使用时,直接将前板相对于侧框滑动,然后将前板滑出于侧框的部分朝向侧框翻转,最后继续滑动前板完成婴儿床与置物台之间的转换,因而使用者可以在一只手抱着婴儿的情况下,单手即可完成转化过程,便于婴儿床的使用。(2)本技术中,侧栏上侧面设置有第二滑槽,侧栏前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的水平段平行设置,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的竖直段平行设置,前板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配合的第二滑块,第一滑槽水平段的后端开设有供第一滑块卡入的第一开口,第二滑槽的前端开设有供第二滑块卡入的第二开口,因而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形成锁定前板的榫卯结构,防止前板从框体上侧面滑落的同时,提高前板与框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3)本技术中,床板包括前床板和后床板,后床板上连接有塞角,塞角与框体在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相贯通的连接孔,用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将塞角与框体连接,前床板与后床板可拆卸连接,因而当婴儿成长至孩童时,可将前床板与后床板拆离,从而将置物台转换成书桌使用,其转换过程简单、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婴儿床处于置物台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婴儿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婴儿床处于书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顶升件与前板的配合关系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00、框体;101、第一滑槽;102、第二滑槽;103、第三滑槽;110、侧栏前边框;120、侧栏上边框;130、侧栏下边框;140、侧栏后边框;150、后栏上边框;160、后栏下边框;170、栏杆;210、前床板;220、后床板;230、塞角;300、前板;301、第一滑块;302、第二滑块;310、把持部;320、顶升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变形婴儿床,参照图1和图2,其具体包括框体100、床板和前板300。其中,框体100为三个边栏组成的“匚”字形结构,框体100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形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300)和后栏,所述后栏的两侧连接有侧栏,所述后栏和两个侧栏围成的框体(100)内设置有床板;所述侧栏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01),所述第一滑槽(101)包括位于所述侧栏上侧面的水平段和位于所述侧栏前侧面的竖直段;所述前板(3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01)配合的第一滑块(301),所述前板(300)能够相对于侧栏滑动和翻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300)和后栏,所述后栏的两侧连接有侧栏,所述后栏和两个侧栏围成的框体(100)内设置有床板;所述侧栏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01),所述第一滑槽(101)包括位于所述侧栏上侧面的水平段和位于所述侧栏前侧面的竖直段;所述前板(3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01)配合的第一滑块(301),所述前板(300)能够相对于侧栏滑动和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01)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01)为T形槽,所述第一滑块(30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滑槽(101)的形状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形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栏上侧面设置有第二滑槽(102),所述侧栏前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滑槽(103),所述第二滑槽(102)与第一滑槽(101)的水平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滑槽(103)与第一滑槽(101)的竖直段平行设置,所述前板(3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102)和第三滑槽(103)配合的第二滑块(3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形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卓蓉熊先青赵荣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