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排汗的新型校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51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排汗的新型校服,包括校服本体,所述校服本体包括缝合连接的校服前片、校服后片和衣袖,所述校服前片和校服后片的内测均连接有多个第一排汗装置,所述第一排汗装置包括条形排汗槽管、分别连接在条形排汗槽管两端的两跟第一连接绳,所述条形排汗槽管的两端穿出校服本体与外侧相通,所述校服前片与校服后片上的对应条形排汗槽管之间两端的第一连接绳可相互捆绑连接,所述条形排汗槽管两端的上方均设有进风口,风通过进风口或领口处进风,将皮肤上的汗液吹流至条形排汗槽管或弧形排汗槽管内,最后聚集后的汗液从条形排汗槽管的两端排出或从各排出管排出,配合风力达到高效排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排汗的新型校服
本技术涉及校服
,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高效排汗的新型校服。
技术介绍
传统的校服没有高效排汗的功能,当学生穿着校服在运动时,人体产生的汗水会直接与校服接触,导致校服完全湿透,由于校服湿透后,会直接与人体相贴合,导致穿着不舒适,严重时,还容易导致感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排汗的新型校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效排汗的新型校服,包括校服本体,所述校服本体包括缝合连接的校服前片、校服后片和衣袖,所述校服前片和校服后片的内测均连接有多个第一排汗装置,且校服前片上的第一排汗装置与校服后片上的第一排汗装置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排汗装置包括条形排汗槽管、分别连接在条形排汗槽管两端的两跟第一连接绳,所述条形排汗槽管横向设置于校服本体内,且其截面为半圆弧形,所述条形排汗槽管的两端穿出校服本体与外侧相通,所述第一连接绳与条形排汗槽管靠近人体一侧的端部连接,所述校服前片与校服后片上的对应条形排汗槽管之间两端的第一连接绳可相互捆绑连接,所述条形排汗槽管两端的上方均设有进风口,所述条形排汗槽管为柔性的气囊结构。优选的,衣袖内均设有第二排汗装置,所述第二排汗装置包括弧形排汗槽管、连接在弧形排汗槽管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绳以及多个排出管,所述弧形排汗槽管截面为半圆弧形,所述弧形排汗槽管和各排出管均与衣袖内壁连接,所述排出管一端与弧形排汗槽管相通,另一端延伸至袖口处与外界相通,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绳均穿出衣袖外,且之间可捆绑连接,所述弧形排汗槽管与各排出管均为柔性的气囊结构。优选的,条形排汗槽管包括相通的第一槽管和第二槽管,所述第一槽管与第二槽管均倾斜连接在校服本体的内壁。优选的,校服前片或校服后片的条形排汗槽管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两端均与条形排汗槽管相通连接,所述连接管为柔性的气囊结构。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运动时,风通过进风口或领口处进风,将皮肤上的汗液吹流至条形排汗槽管或弧形排汗槽管内,最后聚集后的汗液从条形排汗槽管的两端排出或从各排出管排出,配合风力达到高效排汗的效果,同时条形排汗槽管、弧形排汗槽管、排出管以及连接管均为柔性气囊结构,与人体接触时,更加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校服前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校服后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条形槽管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排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校服前片,2校服后片,3衣袖,4第一排汗装置,41条形排汗槽管,411第一槽管,412第二槽管,42第一连接绳,5进风口,6第二排汗装置,61弧形排汗槽管,62第二连接绳,63排出管,7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一种高效排汗的新型校服,包括校服本体,所述校服本体包括缝合连接的校服前片1、校服后片2和衣袖3,所述校服前片1和校服后片2的内测均连接有多个第一排汗装置4,且校服前片1上的第一排汗装置4与校服后片2上的第一排汗装置4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排汗装置4包括条形排汗槽管41、分别连接在条形排汗槽管41两端的两跟第一连接绳42,所述条形排汗槽管41横向设置于校服本体内,且其截面为半圆弧形,所述条形排汗槽管41的两端穿出校服本体与外侧相通,所述第一连接绳42与条形排汗槽管41靠近人体一侧的端部连接,所述校服前片1与校服后片2上的对应条形排汗槽管41之间两端的第一连接绳42可相互捆绑连接,所述条形排汗槽管41两端的上方均设有进风口5,所述条形排汗槽管41为柔性的气囊结构;运动时,风通过进风口5将皮肤上的汗液吹流至条形排汗槽管41内,最后聚集后的汗液从条形排汗槽管41的两端排出,配合风力达到高效排汗的效果,通过第一连接绳42之间的捆绑连接,使得校服前片1与校服后片2上的对应条形排汗槽管41均与人体皮肤紧密接触,使得汗液有效的排入条形排汗槽管41内,同时条形排汗槽管41为柔性的气囊结构使得与人体接触时,更加舒适。如图1-图2、图4所示,衣袖3内均设有第二排汗装置6,所述第二排汗装置6包括弧形排汗槽管61、连接在弧形排汗槽管61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绳62以及多个排出管63,所述弧形排汗槽管61截面为半圆弧形,所述弧形排汗槽管61和各排出管63均与衣袖3内壁连接,所述排出管63一端与弧形排汗槽管61相通,另一端延伸至袖口处与外界相通,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绳62均穿出衣袖3外,且之间可捆绑连接,所述弧形排汗槽管61与各排出管63均为柔性的气囊结构;运动时,风通过领口处将皮肤上的汗液吹流至弧形排汗槽管61内,最后聚集后的汗液从排出管63排出,配合风力达到高效排汗的效果,通过第二连接绳62之间的捆绑连接,使得弧形槽管与人体皮肤紧密接触,使得汗液有效的排入弧形排汗槽管61内,同时弧形排汗槽管61为柔性的气囊结构使得与人体接触时,更加舒适。如图1-图2所示,条形排汗槽管41包括相通的第一槽管411和第二槽管412,所述第一槽管411与第二槽管412均倾斜连接在校服本体的内壁,便于条形排汗槽管41内的汗液从第一槽管411和第二槽管412排出。如图1-图2所示,校服前片1或校服后片2的条形排汗槽管41之间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两端均与条形排汗槽管41相通连接,所述连接管7为柔性的气囊结构;进一步使得校服前片1和校服后片2条形排汗槽管41之间的部分不会直接与人体接触,同时汗液也可从连接管7自上而下排出,提高汗液排出效率。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凡是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排汗的新型校服,包括校服本体,所述校服本体包括缝合连接的校服前片、校服后片和衣袖,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服前片和校服后片的内测均连接有多个第一排汗装置,且校服前片上的第一排汗装置与校服后片上的第一排汗装置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排汗装置包括条形排汗槽管、分别连接在条形排汗槽管两端的两跟第一连接绳,所述条形排汗槽管横向设置于校服本体内,且其截面为半圆弧形,所述条形排汗槽管的两端穿出校服本体与外侧相通,所述第一连接绳与条形排汗槽管靠近人体一侧的端部连接,所述校服前片与校服后片上的对应条形排汗槽管之间两端的第一连接绳可相互捆绑连接,所述条形排汗槽管两端的上方均设有进风口,所述条形排汗槽管为柔性的气囊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排汗的新型校服,包括校服本体,所述校服本体包括缝合连接的校服前片、校服后片和衣袖,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服前片和校服后片的内测均连接有多个第一排汗装置,且校服前片上的第一排汗装置与校服后片上的第一排汗装置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排汗装置包括条形排汗槽管、分别连接在条形排汗槽管两端的两跟第一连接绳,所述条形排汗槽管横向设置于校服本体内,且其截面为半圆弧形,所述条形排汗槽管的两端穿出校服本体与外侧相通,所述第一连接绳与条形排汗槽管靠近人体一侧的端部连接,所述校服前片与校服后片上的对应条形排汗槽管之间两端的第一连接绳可相互捆绑连接,所述条形排汗槽管两端的上方均设有进风口,所述条形排汗槽管为柔性的气囊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排汗的新型校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内均设有第二排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烟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裕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