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29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其中,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包括: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连接螺栓;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机构旋转;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运动时带动所述驱动机构运动。以解决在高空维修U型螺栓时需要停电或带电等电位等操作,使得工作效率低容易损伤导线,且因U型螺栓位置限制导致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带电维修工具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输电线路带电维修时,由于输电线路是架空运行,直线杆塔导线上悬垂线U型螺栓经常有松动和丢失现象,若不及时处理,必然会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甚至造成震动断线事故,因此带电处理悬垂线U型螺栓松动和丢失现象直接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传统的悬垂线U型螺栓松动和丢失处理方法一般采用输电线路停电或者带电等电位等方法处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且工作效率较低,严重时可能引起导线氧化腐蚀或损伤导线。如等电位软梯法只能在单回路或双回路下层上进行,间接带电操作没有专业工具,因此,上述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杆塔形式结构限制线夹U型所处位置限制,操作极不方便。同时,由于在杆塔高空风大,导线排列摆动不稳定而远离导线,不容易紧固线夹U型螺栓,增加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以解决在高空维修U型螺栓时需要停电或带电等电位等操作,使得工作效率低容易损伤导线,且因U型螺栓位置限制导致操作不方便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包括: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连接螺栓;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机构旋转;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运动时带动所述驱动机构运动。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固定机构旋转;所述电机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套筒内部形状与所述螺栓的螺母外部形状相匹配,所述螺母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套筒运动,所述套筒运动时带动所述螺母运动。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框架和转向机构;所述框架为U型,所述电机的另一端置于所述框架内,所述转向机构的一端从所述U型的一侧插入所述框架的内部,再从所述U型的另一侧穿出;所述转向机构处于所述框架内部的部分与所述电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框架的底部连接绝缘杆。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杆和转向盘;所述转向杆的一端从所述框架一侧插入所述框架内部,再从另一侧穿出;所述转向杆处于所述框架内部的部分连接所述电机的另一端;所述转向杆处于所述框架外部的任意一端与所述转向盘连接,所述转向盘转动时带动所述转向杆转动,所述转向杆转动时带动所述电机运动。优选地,所述框架两侧分别设有孔,所述孔内表面和所述转向杆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互相匹配的螺纹结构,所述转向杆的一端从所述框架一侧的所述孔旋转插入所述框架内部,再从所述框架另一侧的所述孔穿出。优选地,所述绝缘杆上安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动、关闭、正转或反转。优选地,所述绝缘杆上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池用于给所述电机供电。优选地,还包括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内部安装有无线输出模块,所述无线输出模块用于发出信号;所述控制器内部安装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无线输出模块发出的信号;所述遥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器动作。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以解决在高空维修U型螺栓时需要停电或带电等电位等操作,使得工作效率低容易损伤导线,且因U型螺栓位置限制导致操作不方便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包括: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和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一端连接螺栓,驱动机构的一端与固定机构的另一端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固定机构旋转,调节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调节机构运动时带动驱动机构运动。以解决在高空维修U型螺栓时需要停电或带电等电位等操作,使得工作效率低容易损伤导线,且因U型螺栓位置限制导致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与调节机构连接,调节机构调整驱动机构和固定机构的垂直方向角度,使得固定机构能够根据其要拆装固定的螺栓的位置角度配合进行调整。在本技术及图1中,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和传动机构。电机3的一端与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固定机构的另一端连接,电机3用于驱动传动机构带动固定机构旋转。电机3与调节机构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2,传动杆2的本体为圆柱体,传动杆2的一端与电机3连接,传动杆2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机构的另一端,当电机3启动时,驱动传动杆2轴向转动,传动杆2转动时带动固定机构轴向旋转。其中,传动机构还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与电机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机构连接,传动杆2安装在壳体内部。在本技术及图1中,固定机构包括:套筒1,套筒1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套筒1内部形状与螺栓的螺母外部形状相匹配,螺母放置在套筒1内。传动机构带动套筒1运动,套筒1运动时带动螺母运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套筒1本体为圆柱体,内腔为六边形,一端为开口,套筒1的另一端与传动杆2的另一端连接,电机3启动时通过传动杆2带动套筒1沿着中心轴转动。螺栓的螺母置于套筒1内部,随着套筒1正转或反转进行安装或拆卸。在本技术及图1中,调节机构包括:框架10和转向机构。框架10为U型,电机3的另一端置于框架10内,转向机构的一端从U型的一侧插入框架10的内部,再从U型的另一侧穿出。转向机构处于框架10内部的部分与电机3的另一端连接。框架10的底部连接绝缘杆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框架10由两个相互平行的立板组成,两个立板之间底部通过横梁固定,电机3的另一端置于两个立板之间,电机3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和固定机构;/n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连接螺栓;/n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机构旋转;/n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运动时带动所述驱动机构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和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连接螺栓;
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机构旋转;
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运动时带动所述驱动机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和传动机构;
所述电机(3)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3)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固定机构旋转;
所述电机(3)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套筒(1),所述套筒(1)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套筒(1)内部形状与所述螺栓的螺母外部形状相匹配,所述螺母放置在所述套筒(1)内;
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套筒(1)运动,所述套筒(1)运动时带动所述螺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框架(10)和转向机构;
所述框架(10)为U型,所述电机(3)的另一端置于所述框架(10)内,所述转向机构的一端从所述U型的一侧插入所述框架(10)的内部,再从所述U型的另一侧穿出;
所述转向机构处于所述框架(10)内部的部分与所述电机(3)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框架(10)的底部连接绝缘杆(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带电作业的螺栓自动拆装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世奇栾洪涛周义民陈立明张磊范子竹金宇晗苗雨宋青龙张博禹付天博杨鸿妍满大伟马兴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庆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