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改良屏蔽筒的断路器灭弧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217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改良屏蔽筒的断路器灭弧室结构,静端导电柱与动端导电柱的接触位置设置在上壳内;上壳内壁设有上内螺纹,屏蔽筒的外壁为外螺纹面;外螺纹面与上内螺纹匹配,上壳与下壳之间封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改良屏蔽筒的断路器灭弧室结构,静端导电柱与动端导电柱的接触位置设置在上壳内,屏蔽筒只需固定于上壳内是对工艺的简化,方便屏蔽筒旋入;保证屏蔽筒与上壳之间的接触能使得屏蔽筒的热量加快消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改良屏蔽筒的断路器灭弧室结构
本技术属于灭弧室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改良屏蔽筒的断路器灭弧室结构。
技术介绍
真空灭弧室,又名真空开关管,是中高压电力开关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管内真空优良的绝缘性使中高压电路切断电源后能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避免事故和意外的发生,主要应用于电力的输配电控制系统,还应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铁路、广播、通讯、工业高频加热等配电系统。具有节能、节材、防火、防爆、体积小、寿命长、维护费用低、运行可靠和无污染等特点。真空灭弧室从用途上又分为断路器用灭弧室和负荷开关用灭弧室,断路器灭弧室主要用于电力部门中的变电站和电网设施,负荷开关用灭弧室主要用于电网的终端用户。真空灭弧室的屏蔽筒正对着静端导电柱和动端导电柱的触头拉开后的燃弧区,其主要作用是可以阻挡电弧生成物四周喷溅的作用,有助于电弧熄灭后残余等离子体的衰减,防止上壳与下壳受污染。燃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蒸汽被屏蔽筒表面冷凝,金属蒸汽被冷凝的越快则越利于灭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改良屏蔽筒的断路器灭弧室结构。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改良屏蔽筒的断路器灭弧室结构,包括上壳、下壳、静端盖、动端盖、静端导电柱、动端导电柱和屏蔽筒。所述静端盖连接于上壳的上部,所述静端导电柱穿过静端盖进入上壳中;所述动端盖连接于下壳的下部,所述动端导电柱穿过动端盖进入下壳中;所述屏蔽筒设置于上壳和下壳组成的整体中。所述静端导电柱与动端导电柱的接触位置设置在上壳内;所述上壳内壁设有上内螺纹,所述屏蔽筒的外壁为外螺纹面;所述外螺纹面与上内螺纹匹配,上壳与下壳之间封接。屏蔽筒与灭弧室的内腔只有以螺纹配合的方式结合,才能保证两者接触面积大且贴合。若灭弧室不分上壳与下壳,屏蔽筒以螺纹的方式旋入整个灭弧室中部非常困难,特别是当屏蔽筒进入灭弧室后更加难以旋入。静端导电柱与动端导电柱的接触位置设置在上壳内,屏蔽筒只需固定于上壳内,这是由于在陶瓷配体上加工螺纹并不方便,下壳内壁上无需加工是对工艺的简化。上壳与下壳一般选用Al2O3陶瓷管壳。Al2O3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电绝缘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高温下不易分解与蒸发等一系列优点,即能保证真空灭弧室在生产及运行过程中的气密性又不易损坏。屏蔽筒正对着静端导电柱和动端导电柱的触头拉开后的燃弧区,其主要作用是可以阻挡电弧生成物四周喷溅的作用,有助于电弧熄灭后残余等离子体的衰减,防止上壳与下壳受污染。燃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蒸汽被屏蔽筒表面冷凝,金属蒸汽被冷凝的越快则越利于灭弧,上壳的质量比屏蔽筒大得多,保证屏蔽筒与上壳之间的接触能使得屏蔽筒的热量加快消散。可选的,所述外螺纹面与上内螺纹匹配缝隙之间设有导热胶层。导热胶层保证屏蔽筒与上壳之间的接触导热良好。优选的,所述外螺纹面与上内螺纹匹配缝隙之间设有导热膜层(图未示)。导热膜层保证屏蔽筒与上壳之间的接触导热良好。优选的,所述屏蔽筒的内壁为螺纹结构。屏蔽筒内壁的表面积越大,则越利于金属蒸汽的冷却,促进灭弧。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改良屏蔽筒的断路器灭弧室结构,静端导电柱与动端导电柱的接触位置设置在上壳内,屏蔽筒只需固定于上壳内是对工艺的简化,方便屏蔽筒旋入;保证屏蔽筒与上壳之间的接触能使得屏蔽筒的热量加快消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灭弧室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无屏蔽筒的灭弧室结构纵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含有屏蔽筒的灭弧室结构纵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屏蔽筒整体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壳、11-上内螺纹、2-下壳、3-静端盖、4-动端盖、5-静端导电柱、6-动端导电柱、7-屏蔽筒、71-外螺纹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改良屏蔽筒的断路器灭弧室结构,包括上壳1、下壳2、静端盖3、动端盖4、静端导电柱5、动端导电柱6和铜制屏蔽筒7。所述静端盖3连接于上壳1的上部,所述静端导电柱5穿过静端盖3进入上壳1中;所述动端盖4连接于下壳2的下部,所述动端导电柱6穿过动端盖4进入下壳2中;所述屏蔽筒7设置于上壳1和下壳2组成的整体中。所述静端导电柱5与动端导电柱6的接触位置设置在上壳1内;所述上壳1内壁设有上内螺纹11,所述屏蔽筒7的外壁为外螺纹面71;所述外螺纹面71与上内螺纹11匹配,上壳1与下壳2之间封接。屏蔽筒7与灭弧室的内腔只有以螺纹配合的方式结合,才能保证两者接触面积大且贴合。若灭弧室不分上壳1与下壳2,屏蔽筒7以螺纹的方式旋入整个灭弧室中部非常困难,特别是当屏蔽筒7进入灭弧室后更加难以旋入。静端导电柱5与动端导电柱6的接触位置设置在上壳1内,屏蔽筒7只需固定于上壳1内,这是由于在陶瓷配体上加工螺纹并不方便,下壳2内壁上无需加工是对工艺的简化。上壳1与下壳2选用Al2O3陶瓷管壳。Al2O3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电绝缘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高温下不易分解与蒸发等一系列优点,即能保证真空灭弧室在生产及运行过程中的气密性又不易损坏。屏蔽筒7正对着静端导电柱5和动端导电柱6的触头拉开后的燃弧区,其主要作用是可以阻挡电弧生成物四周喷溅的作用,有助于电弧熄灭后残余等离子体的衰减,防止上壳1与下壳2受污染。燃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蒸汽被屏蔽筒7表面冷凝,金属蒸汽被冷凝的越快则越利于灭弧,上壳1的质量比屏蔽筒7大得多,保证屏蔽筒7与上壳1之间的接触能使得屏蔽筒7的热量加快消散。所述外螺纹面71与上内螺纹11匹配缝隙之间设有导热膜层(图未示)。导热膜层保证屏蔽筒7与上壳1之间的接触导热良好。所述屏蔽筒7的内壁为螺纹结构。屏蔽筒7内壁的表面积越大,则越利于金属蒸汽的冷却,促进灭弧。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某一单一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取其他的实施例,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改良屏蔽筒的断路器灭弧室结构,包括上壳(1)、下壳(2)、静端盖(3)、动端盖(4)、静端导电柱(5)、动端导电柱(6)和屏蔽筒(7);/n所述静端盖(3)连接于上壳(1)的上部,所述静端导电柱(5)穿过静端盖(3)进入上壳(1)中;所述动端盖(4)连接于下壳(2)的下部,所述动端导电柱(6)穿过动端盖(4)进入下壳(2)中;所述屏蔽筒(7)设置于上壳(1)和下壳(2)组成的整体中;/n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端导电柱(5)与动端导电柱(6)的接触位置设置在上壳(1)内;所述上壳(1)内壁设有上内螺纹(11),所述屏蔽筒(7)的外壁为外螺纹面(71);所述外螺纹面(71)与上内螺纹(11)匹配,上壳(1)与下壳(2)之间封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改良屏蔽筒的断路器灭弧室结构,包括上壳(1)、下壳(2)、静端盖(3)、动端盖(4)、静端导电柱(5)、动端导电柱(6)和屏蔽筒(7);
所述静端盖(3)连接于上壳(1)的上部,所述静端导电柱(5)穿过静端盖(3)进入上壳(1)中;所述动端盖(4)连接于下壳(2)的下部,所述动端导电柱(6)穿过动端盖(4)进入下壳(2)中;所述屏蔽筒(7)设置于上壳(1)和下壳(2)组成的整体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端导电柱(5)与动端导电柱(6)的接触位置设置在上壳(1)内;所述上壳(1)内壁设有上内螺纹(11),所述屏蔽筒(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勇王正金淼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远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