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11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器,该背光模组包括:底框、发光灯条、反射膜、导光板、光学膜片和中框;底框和中框均为金属框,底框包括底板和连接在底板四周的侧板,中框与各侧板卡接以使中框和底框之间形成容纳腔,反射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依次从叠加设于底板上并容纳在容纳腔内,所述反射膜靠近所述底板设置,发光灯条固设于侧板的内侧并从侧面照射所述导光板。通过将中框和底框设置成金属框来代替传统背光模组中的塑料底壳,这样金属框的厚度可以做到0.2mm以下而不会变形,有利于背光模组向超薄背光模组发展,同时中框和底框卡接,既方便发光灯条、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组装,又保证了整个背光模组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器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器。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是位于液晶显示屏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屏的视觉效果。传统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和塑料底壳,其中光源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后均匀照射在液晶显示屏上,塑料底壳用于固定支撑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为了防止变形,塑料底壳的厚度一般不能小于1mm,使得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比较厚,当背光模组的尺寸变大后,塑料底壳的厚度会逐渐增厚,导致显示器的整体厚度较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中塑料底壳比较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底框、发光灯条、反射膜、导光板、光学膜片和中框;所述底框和所述中框均为金属框,所述底框包括底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所述中框与各所述侧板卡接以使所述中框和底框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反射膜、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依次叠加设于所述底板上并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反射膜靠近所述底板设置,所述发光灯条固设于所述侧板的内侧并从侧面照射所述导光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框为铝框,所述中框为不锈钢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框的厚度为0.1~0.2mm,所述中框的厚度为0.08~0.12mm。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侧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定位凸块,所述中框上设有与对应的各所述定位凸块卡接的定位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包括承载框板,以及由所述承载框板的四周折弯而形成的围板,所述定位孔由对所述围板冲孔成型,所述定位孔处折弯设置有凸出所述承载框板外表面的定位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块为梯形台,所述定位孔为方形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角部处设有定位凸柱,所述光学膜片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柱定位装配的定位槽口,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靠近所述发光灯条的一侧设有避空槽,所述侧板为平面侧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车载显示器,包括:面框、液晶面板以及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所述中框远离所述底框的一侧上,所述面框与所述中框卡接并罩住所述液晶面板的四周边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上粘接有泡棉条,所述液晶面板设于所述泡棉条上,所述中框上还设有抵接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侧面的硅胶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硅胶条靠近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设有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器,通过将中框和底框设置成金属框来代替传统背光模组中的塑料底壳,这样金属框的厚度可以做到0.2mm以下而不会变形,而且发光灯条设置在侧板的内侧,这样有利于背光模组向超薄背光模组发展,同时中框和底框卡接,既方便发光灯条、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组装,又保证了整个背光模组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器中底框和发光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器的中框、硅胶条和导电泡棉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器的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角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器的光学膜片、导光板、发光灯条和中框装配后的局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中面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框;11、底板;12、侧板;121、定位凸块;2、发光灯条;3、反射膜;4、导光板;41、定位凸柱;42、避空槽;5、光学膜片;51、定位槽口;52、上增光膜;53、下增光膜;54、扩散膜;6、中框;61、承载框板;62、围板;621、定位孔;622、卡钩;63、定位片;7、面框;71、卡孔;8、液晶面板;9、泡棉条;10、硅胶条;101、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器,该车载显示器包括:面框7、液晶面板8和背光模组。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底框1、发光灯条2、反射膜3、导光板4、光学膜片5和中框6。其中,底框1和中框6均为金属框,这样使得底框1和中框6均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使得底框1和中框6的厚度能做到0.2mm以下而不会变形,这样使得背光模组可以向超薄背光模组发展。在本实施例中,底框1和中框6均为矩形框,底框1包括底板11和连接在底板11四周的侧板12,中框6与各侧板12卡接以使中框6和底框1之间形成容纳腔,反射膜3、导光板4和光学膜片5依次从下至上叠加设于底板11上并容纳在容纳腔内,反射膜3靠近底板11设置,中框6和底框1卡接,这样方便发光灯条2、反射膜3、导光板4和光学膜片5的安装、拆卸和维修,发光灯条2固设于侧板12的内侧并从侧面照射导光板4,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发光灯条2为LED灯条,这样能降低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背光模组,通过将中框6和底框1设置成金属框来代替传统背光模组中的塑料底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发光灯条、反射膜、导光板、光学膜片和中框;所述底框和所述中框均为金属框,所述底框包括底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所述中框与各所述侧板卡接以使所述中框和底框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反射膜、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依次叠加设于所述底板上并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反射膜靠近所述底板设置,所述发光灯条固设于所述侧板的内侧并从侧面照射所述导光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发光灯条、反射膜、导光板、光学膜片和中框;所述底框和所述中框均为金属框,所述底框包括底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所述中框与各所述侧板卡接以使所述中框和底框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反射膜、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依次叠加设于所述底板上并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反射膜靠近所述底板设置,所述发光灯条固设于所述侧板的内侧并从侧面照射所述导光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为铝框,所述中框为不锈钢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的厚度为0.1~0.2mm,所述中框的厚度为0.08~0.1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定位凸块,所述中框上设有与对应的各所述定位凸块卡接的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承载框板,以及由所述承载框板的四周折弯而形成的围板,所述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程言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帝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