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回转炉余温利用节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93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热回转炉余温利用节能设备,包括固定设置的炉体和转筒,炉体内表面布置有电加热层,转筒倾斜布置,转筒上端外表面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集气腔,转筒下端外表面套设有固定设置的进气腔,进气腔连通有进气管,集气腔连通有热气流管;还包括烘干筒和导气罩,烘干筒倾斜设置支撑在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上,第一辊组提供动力使烘干筒转动,导气罩套设在烘干筒的上端外表面,导气罩的内部空腔与热气流管连通,烘干筒的筒壁为空腔结构,所述导气罩的内部空腔还与烘干筒的筒壁的空腔通过进气孔连通,烘干筒的筒壁的下端布置有排气孔使烘干筒的筒壁的空腔与大气相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回转炉余温利用节能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烘干设备,特别是一种电热回转炉余温利用节能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热回转炉在加热物料时,有些物料需要在转筒内通入氧气,使得转筒内的物料在加热过程中能够发生比较完全的反应,转筒内的物料在加热和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的高热气体,这些高热气体被直接排放掉,导致高热气体所携带的热量损失了;同时,有些半成品需要加热烘烤,比如陶粒砂,加热时又要使用新的热能,导致能源消耗高,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电热回转炉排放的气体浪费大量热能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热回转炉余温利用节能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热回转炉余温利用节能设备,包括固定设置的炉体和转筒,所述炉体内部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炉体内表面布置有电加热层,所述转筒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炉体的内部,所述转筒倾斜布置,所述转筒上端外表面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集气腔,所述转筒下端外表面套设有固定设置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连通有进气管,所述集气腔连通有热气流管;还包括烘干筒和导气罩,所述烘干筒倾斜设置支撑在第一辊组和第二辊组上,所述第一辊组提供动力使所述烘干筒转动,所述导气罩固定设置,所述导气罩套设在所述烘干筒的上端外表面,所述导气罩的内部空腔与所述热气流管连通,所述烘干筒的筒壁为空腔结构,所述导气罩的内部空腔还与所述烘干筒的筒壁的空腔通过进气孔连通,所述烘干筒的筒壁的下端布置有排气孔使所述烘干筒的筒壁的空腔与大气相通。优选地,所述转筒与地面成夹角α,10°≦α≦15°;所述烘干筒与地面成夹角β,10°≦β≦15°。保持这个角度使得物料在转筒或烘干筒里的滞留时间比较合适。优选地,所述烘干筒的筒壁内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搅动片。搅动片随着转筒一起转动,对物料的翻滚和前进起到阻碍作用,从而起到一定程度的搅拌作用,使得物料受热更均匀,取得更好的烤干效果。进一步,所述搅动片的侧平面与所述烘干筒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呈夹角设置使得搅拌片不会完全阻止物料沿着烘干筒轴线移动,同时又起到很好的搅拌作用。一般地,所述炉体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炉体内部空腔温度的热电偶。设置热电偶能测量转筒的温度,通过调节供电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回转炉内温度。一般地,所述转筒上端布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转筒下端布置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烘干筒上端布置有第三输送带,所述烘干筒下端布置有第四输送带。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了回转炉的余热,节省了能源。通过将回转炉产生的高温气体引流到干燥设备的烘干筒筒壁的夹层,使得烘干筒的筒壁获得比较高的温度,烘干筒筒壁上的陶粒砂从筒壁获得热量,从而起到了对陶粒砂的烘干作用,节省了能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一种电热回转炉余温利用节能设备,包括固定在地面的炉体2和转筒1,炉体2内部为空心管结构,炉体2内表面布置有电加热层21,转筒1可转动地套设在炉体2的内部,转筒1与地面成夹角α,10°≦α≦15°。转筒1支撑在主动辊9和从动辊10上,主动辊9由电机驱动从而驱动转筒1转动。转筒1上端布置有第一输送带8,转筒1下端布置有第二输送带7。炉体2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测量炉体2内部空腔温度的热电偶22。转筒1上端外表面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集气腔3,转筒1下端外表面套设有固定设置的进气腔4,进气腔4连通有进气管5,集气腔3连通有热气流管6。烘干筒11倾斜设置支撑在第一辊组16和第二辊组17上,第一辊组16提供动力使烘干筒11转动,烘干筒11与地面成夹角β,10°≦β≦15°。导气罩12固定设置,导气罩12套设在烘干筒11的上端外表面,导气罩12的内部空腔与热气流管6连通,烘干筒11的筒壁为空腔结构,导气罩12的内部空腔还与烘干筒11的筒壁的空腔通过进气孔13连通,烘干筒11的筒壁的下端布置有排气孔14使烘干筒11的筒壁的空腔与大气相通。烘干筒11的筒壁内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搅动片15,搅动片15的侧平面与烘干筒11的轴线呈夹角设置。烘干筒11上端布置有第三输送带18,烘干筒11下端布置有第四输送带19。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物料通过第一输送带8进入转筒1内,转筒1在主动辊的驱动下转动,物料最后从第二输送带7上输送到其他岗位,电加热层通电对转筒内的物料加热,氧气从进气管5进入进气腔4、然后进入转筒1内使物料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最后得到高温的混合气体进入集气腔3,高温气体通过热气流管6进入导气罩12,导气罩12内的高温气体通过进气孔13进入烘干筒11的筒壁的空腔,最后从排气孔14排出,从而对筒壁进行加热,对烘干筒11内的陶粒砂进行加热。烘干筒11在第一辊组16的驱动下转动,陶粒砂从第三输送带18进入烘干筒11,最后从第四输送带19进入其他工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回转炉余温利用节能设备,包括固定设置的炉体(2)和转筒(1),所述炉体(2)内部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炉体(2)内表面布置有电加热层(21),所述转筒(1)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炉体(2)的内部,所述转筒(1)倾斜布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转筒(1)上端外表面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集气腔(3),所述转筒(1)下端外表面套设有固定设置的进气腔(4),所述进气腔(4)连通有进气管(5),所述集气腔(3)连通有热气流管(6);/n还包括烘干筒(11)和导气罩(12),所述烘干筒(11)倾斜设置支撑在第一辊组(16)和第二辊组(17)上,所述第一辊组(16)提供动力使所述烘干筒(11)转动,所述导气罩(12)固定设置,所述导气罩(12)套设在所述烘干筒(11)的上端外表面,所述导气罩(12)的内部空腔与所述热气流管(6)连通,所述烘干筒(11)的筒壁为空腔结构,所述导气罩(12)的内部空腔还与所述烘干筒(11)的筒壁的空腔通过进气孔(13)连通,所述烘干筒(11)的筒壁的下端布置有排气孔(14)使所述烘干筒(11)的筒壁的空腔与大气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回转炉余温利用节能设备,包括固定设置的炉体(2)和转筒(1),所述炉体(2)内部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炉体(2)内表面布置有电加热层(21),所述转筒(1)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炉体(2)的内部,所述转筒(1)倾斜布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筒(1)上端外表面套设有固定设置的集气腔(3),所述转筒(1)下端外表面套设有固定设置的进气腔(4),所述进气腔(4)连通有进气管(5),所述集气腔(3)连通有热气流管(6);
还包括烘干筒(11)和导气罩(12),所述烘干筒(11)倾斜设置支撑在第一辊组(16)和第二辊组(17)上,所述第一辊组(16)提供动力使所述烘干筒(11)转动,所述导气罩(12)固定设置,所述导气罩(12)套设在所述烘干筒(11)的上端外表面,所述导气罩(12)的内部空腔与所述热气流管(6)连通,所述烘干筒(11)的筒壁为空腔结构,所述导气罩(12)的内部空腔还与所述烘干筒(11)的筒壁的空腔通过进气孔(13)连通,所述烘干筒(11)的筒壁的下端布置有排气孔(14)使所述烘干筒(11)的筒壁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仲毅吴荻孙功博王伟余世文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三峡中润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