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53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采用平台支架与平台操作架,所述平台支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以及方形框架,所述平台操作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方形框架悬吊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悬挑支撑杆位于所述平台操作架与方形框架的上方,所述方形框架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行走的万向轮,通过在方形框架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行走的万向轮,可以实现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在板块结构的屋面上的移动;通过将所述平台操作架固定悬吊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一端下方,安全、轻便、可反复使用,并且相比传统落地式操作平台更加经济,可以解决外挑较大的屋面挑檐操作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
本技术操作平台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在目前建筑中外挑较大屋面挑檐施工难度大,搭设传统落地式脚手架成本较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了现场外挑较大屋面挑檐施工难问题,又可以节省材料节省人工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已成为建筑施工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安全、便捷、可反复使用,并且相比传统落地式操作平台更加经济,可以解决外挑较大的屋面挑檐操作难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包括平台支架与平台操作架,所述平台支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以及方形框架,所述平台操作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方形框架悬吊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悬挑支撑杆位于所述平台操作架与方形框架的上方,所述方形框架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行走的万向轮。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所述平台操作架包括一台阶结构以及一对竖向连接架,所述竖向连接架为一平面结构,所述竖向连接架的上端固定安装于对应的悬挑支撑杆的一端,所述台阶结构的上侧两端分别于对应的所述竖向连接架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台阶结构的每个台阶面设有板块结构作为施工平台面,位于最下方的台阶面的面积最大。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所述悬挑支撑杆与竖向连接架之间设有第一斜撑,所述悬挑支撑杆与台阶结构之间设有第二斜撑。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所述平台支架内设有配重块。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所述方形框架的一侧支撑所述悬挑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方形框架的另一侧支撑所述悬挑支撑杆的中部。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所述方形框架的另一侧设有一对竖向支撑杆,悬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支撑杆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三斜撑。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还包括钢丝绳,所述方形框架的一侧支撑所述悬挑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方形框架的另一侧支撑所述悬挑支撑杆的中部,所述方形框架的另一侧设有一对竖向支撑杆,所述悬挑支撑杆上设有斜向向外的斜支撑,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竖向连接架的下部,另一端依次穿经斜支撑的自由端,竖向支撑杆的上端后与建筑结构固定。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采用平台支架与平台操作架,所述平台支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以及方形框架,所述平台操作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方形框架悬吊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悬挑支撑杆位于所述平台操作架与方形框架的上方,所述方形框架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行走的万向轮,通过在方形框架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行走的万向轮,可以实现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在板块结构的屋面上的移动;通过将所述平台操作架固定悬吊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一端下方,安全、轻便、可反复使用,并且相比传统落地式操作平台更加经济,可以解决外挑较大的屋面挑檐操作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平台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平台操作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悬挑支撑杆、2-方形框架、3-万向轮、4-台阶结构、5-竖向连接架、6-板块结构、7-护栏、8-第一斜撑、9-第二斜撑、10-配重块、11-竖向支撑杆、12-第三斜撑、13-钢丝绳、14-斜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包括平台支架与平台操作架,所述平台支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1以及方形框架2,所述平台操作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1的一端,所述方形框架2悬吊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1的另一端,所述方形框架2通过M20高强度螺栓连接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1的另一端,所述悬挑支撑杆1位于所述平台操作架与方形框架2的上方,所述方形框架2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行走的万向轮3。本技术提供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采用平台支架与平台操作架,所述平台支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1以及方形框架2,所述平台操作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1的一端,所述方形框架2悬吊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1的另一端,所述悬挑支撑杆1位于所述平台操作架与方形框架2的上方,所述方形框架2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行走的万向轮3,通过在方形框架2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行走的万向轮3,可以实现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在板块结构的屋面上的移动;通过将所述平台操作架固定悬吊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1的一端下方,安全、轻便、可反复使用,并且相比传统落地式操作平台更加经济,可以解决外挑较大的屋面挑檐操作难的问题。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所述平台操作架包括一台阶结构4以及一对竖向连接架5,所述竖向连接架5为一平面结构,所述竖向连接架5的上端固定安装于对应的悬挑支撑杆1的一端,所述台阶结构4的上侧两端分别于对应的所述竖向连接架5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台阶结构4的每个台阶面设有板块结构6作为施工平台面,所述板块结构6为木板,位于最下方的台阶面的面积最大,以方便施工人员施工。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平台支架与平台操作架分别设有用于实现吊装的吊耳板。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为了保护施工人员,每个台阶面的两侧设有护栏7,所述竖向连接架5的外侧之间设有护栏7。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所述悬挑支撑杆1与竖向连接架5之间设有第一斜撑8,所述悬挑支撑杆1与台阶结构4之间设有第二斜撑9,通过设置第一斜撑8与第二斜撑9,可以提高平台支架与平台操作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的安全性。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为了使得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更加平稳,提高施工安全性,所述平台支架内设有配重块10。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所述方形框架2的一侧支撑所述悬挑支撑杆1的另一端所述方形框架2的另一侧支撑所述悬挑支撑杆1的中部,所述方形框架2的另一侧设有一对竖向支撑杆11,悬挑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支撑杆1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三斜撑12,如此可以提高平台支架与平台操作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的安全性。优选的,在上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中,还包括钢丝绳13,所述方形框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支架与平台操作架,所述平台支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以及方形框架,所述平台操作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方形框架悬吊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悬挑支撑杆位于所述平台操作架与方形框架的上方,所述方形框架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行走的万向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支架与平台操作架,所述平台支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以及方形框架,所述平台操作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方形框架悬吊于所述平行设置的悬挑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悬挑支撑杆位于所述平台操作架与方形框架的上方,所述方形框架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行走的万向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操作架包括一台阶结构以及一对竖向连接架,所述竖向连接架为一平面结构,所述竖向连接架的上端固定安装于对应的悬挑支撑杆的一端,所述台阶结构的上侧两端分别于对应的所述竖向连接架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台阶结构的每个台阶面设有板块结构作为施工平台面,位于最下方的台阶面的面积最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外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支撑杆与竖向连接架之间设有第一斜撑,所述悬挑支撑杆与台阶结构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廷安潘雄翔林作胜单斌方思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