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49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涉及屋面防水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在屋面排水结构中,水落斗大多直接插设在屋面预设的通孔中,二者之间存在间隙而易使液体渗漏,同时,屋面上缺少必要的防水结构,其进一步加剧了液体渗漏的现象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设置导向面,以加快屋面体上表面的进入雨水通水口内腔的速度;设置防水层和附加层,以减少雨水渗入屋面体内部并进一步向下渗漏的现象;设置限位环套以卡接通水件,进而保障通水件在通水口内侧壁的位置稳定性,达到了有效减少液体在水落口处出现渗漏现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屋面防水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屋面顶部大多通过开挖贯穿的水落口以排水,而水落口的内腔预埋有水落斗以收集屋面上汇流到水落口中的液体,水落斗底部连接有水管,以将水落斗中的液体快速向下排出。现有公布号为CN103088972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水落斗,其包括由陶瓷制成的水落斗。水落斗由出水口、预埋女儿墙部分和排水口共同组成,其可设置于屋面或墙体中以排水。墙体或屋面结构在安装水落斗前,会预先贯穿开设一个便于预埋女儿墙部分穿过并卡紧的通孔,以限定水落斗的主体位置,出水口可收集待排出的液体,排水口可将液体向外排出。但是,在屋面排水结构中,水落斗大多直接插设在屋面预设的通孔中,二者之间存在间隙而易使液体渗漏,同时,屋面上缺少必要的防水结构,其进一步加剧了液体渗漏的现象,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其具有有效减少液体在水落口处出现渗漏现象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包括屋面体和贯穿屋面体厚度方向设置的通水口,所述通水口内侧壁设置有通水件,所述通水口内侧壁且位于其顶部倾斜设置有导向面,所述通水口内侧壁且位于其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接通水件的限位环套;所述屋面体上表面设置有附加层,所述附加层远离屋面体方向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极大地增加了雨水进入通水口内腔的空间,进而提高了雨水从通水口处排出的速度和效率。限位环套用于抵接通水件外侧壁,以提高通水件在通水口内侧壁的位置稳定性。防水层和附加层贴覆于屋面体上表面,以减少雨水与屋面体的接触,并进一步减少雨水下渗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通水件外侧壁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抵接条,所述屋面体上表面且位于其靠近通水口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便于抵接条插入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内腔与通水口内腔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条的外周尺寸与卡合槽的内侧壁尺寸相适配,抵接条插入卡合槽内腔后,通过减少通水件与通水口之间的空隙,以减少雨水从二者之间的空隙中漏出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条的横截面呈燕尾槽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型的抵接条远离通水件方向的一端尺寸远大于另一端,其相较于其他形状,可使抵接条插入卡合槽内腔后不易晃动,进入有效保障了通水件在通水口内侧壁的位置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条外侧壁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过盈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盈套在抵接条插入卡合槽内腔时形变收缩,以挤占抵接条与卡合槽之间的空隙,进而提高通水件在通水口内侧壁的连接紧密度,减少二者之间出现空隙,并加上你好雨水从空隙中渗漏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条外侧壁设置有限定过盈套位置的内嵌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盈套的厚度大于内嵌槽的深度,其贴合于内嵌槽内侧壁时凸出于抵接条外表面,进而以便在卡合槽内腔受力压缩,并保障抵接条在卡合槽内腔的连接紧密度。进一步地,所述过盈套远离内嵌槽方向的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台阶槽,所述台阶槽内侧壁设置有用于固定过盈套位置的锁止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止件优选自攻螺钉,其贯穿过盈套并螺纹拧紧于屋面体内部,以在通水件与通水孔抵接较为紧密的基础上,使通水件更为稳定的固定于通水孔内侧壁。进一步地,所述过盈套内部间隔设置有若干变形空腔,所述变形空腔沿过盈套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形空腔使过盈套变得更为柔软,以增加其受力后的形变面积,并进一步提高抵接条在卡合槽内侧壁的连接紧密度。进一步地,所述通水件内侧壁且位于抵接条处设置有若干沉降槽,所述沉降槽内侧壁设置有用于固定通水件位置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优选水泥钢钉,其贯穿通水件的筒体并延伸至屋面体内部,以使通水件更为稳定的固定于通水口内侧壁。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导向面,以加快屋面体上表面的进入雨水通水口内腔的速度;设置防水层和附加层,以减少雨水渗入屋面体内部并进一步向下渗漏的现象;设置限位环套以卡接通水件,进而保障通水件在通水口内侧壁的位置稳定性。2、设置相互适配的卡合槽和抵接条,以限定通水件在通水口内侧壁的位置,并减少其雨水从二者之间的空隙中渗漏的现象;设置带有变形空腔的过盈套,以进一步提高抵接条在卡合槽内腔的抵紧程度,进而保障通水件与通水口之间贴合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通水件和屋面体连接关系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抵接条和通水件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过盈套和变形空腔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屋面体;101、通水口;102、附加层;103、防水层;104、导向面;105、限位环套;106、卡合槽;2、通水件;201、沉降槽;202、固定件;3、抵接条;301、内嵌槽;4、过盈套;401、变形空腔;402、台阶槽;403、锁止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参照图1,包括屋面体1和贯穿屋面体1厚度方向设置的通水口101。屋面体1为建筑物的屋顶,通水孔贯穿屋面体1的顶壁和底壁,以便屋面体1上的雨水穿过后向下排放。参照图1,屋面体1上表面设置有一层附加层102,附加层102是由高聚物改性沥青浆体涂抹于屋面体1上表面形成的一层防水涂层,其材料难溶于水以减少雨水渗入屋面体1内部,进而造成雨水向下渗漏并进入室内的现象。参照图1,附加层102远离屋面体1方向的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水层103,防水层103的材料优选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其通过减少雨水下渗以配合附加层102进一步减少雨水渗入屋面体1内腔,并向下渗漏进室内的现象。参照图1,通水口101内侧壁且位于其顶部倾斜设置有导向面104,导向面104极大地增加了屋面体1上表面的雨水流入通水口101内腔的速度和效率,进而减少了雨水在屋面体1上表面的停留时间,并进一步减少了雨水下渗的现象。参照图1和图3,通水口101内侧壁且位于底部沿水平方向一体成型有限位环套105,通水口101内侧壁设置有通水件2,通水件2优选防锈处理过的水落斗,且其远离屋面体1方向的一端连接有水管(图中未示出),以将通水件2内腔收集的雨水快速排出。通水件2的顶部外周与通水口101内侧壁相适配,且其顶部的外周尺寸远大于其底部的外周尺寸,以便限位环套105卡接,进而限定通水件2在通水口101内侧壁的位置。参照图2和图3,通水件2外侧壁沿其高度方向间隔焊接有若干抵接条3,抵接条3的横截面呈燕尾槽型。屋面体1上表面且位于其导向面104靠近通水口101方向的一端沿纵向开设有等同于抵接条3数量的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包括屋面体(1)和贯穿屋面体(1)厚度方向设置的通水口(101),所述通水口(101)内侧壁设置有通水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101)内侧壁且位于其顶部倾斜设置有导向面(104),所述通水口(101)内侧壁且位于其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接通水件(2)的限位环套(105);所述屋面体(1)上表面设置有附加层(102),所述附加层(102)远离屋面体(1)方向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1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包括屋面体(1)和贯穿屋面体(1)厚度方向设置的通水口(101),所述通水口(101)内侧壁设置有通水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101)内侧壁且位于其顶部倾斜设置有导向面(104),所述通水口(101)内侧壁且位于其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接通水件(2)的限位环套(105);所述屋面体(1)上表面设置有附加层(102),所述附加层(102)远离屋面体(1)方向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件(2)外侧壁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抵接条(3),所述屋面体(1)上表面且位于其靠近通水口(101)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便于抵接条(3)插入的卡合槽(106),所述卡合槽(106)内腔与通水口(101)内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面排水用水落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条(3)的横截面呈燕尾槽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面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方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能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