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4271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接收请求端携带msgid发起的请求,判断需转换为何种指定协议,且指定好请求的服务地址及携带的用户信息;B.判断收到的请求是否为soap协议,或需转换的指定协议是否为soap协议,若是,将json报文与xml报文进行相互转换后再执行步骤C,若不是直接执行步骤C;C.根据步骤A确定的指定协议,将请求转发到指定服务方;D.处理请求回执,等待服务方的返回结果;E.将收到的返回结果进行存储,并将结果返回请求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满足快速完成对接,同时不需要所有的开发人员学习各种不同的协议及其规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软件通信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系统被不断普及,美观,重构,信息化系统快速变化演进。业务不再只是单个简单系统或单个复杂系统,可能涉及多方平台对接,多方app对接。因各自业务的业务特性,以及新老系统的差异,导致了对接协议的五花八门,尤其SOAP协议在曾经盛极一时,可以看到很多过去的成熟系统都会使用SOAP协议作为接口协议,另外一些系统实施前期,实现不够规范的公司,会使用一些websocket、或直接tcp长连接进行通信,然而,为了性能及灵活性等因素,更多的公司开始采用restful规范的http接口。为对接这些各种各样的不同协议或规范,目前传统的做法,需要在各种业务包中,加上一大堆的包作为支撑。并且这种方式需要我们的开发人员学会各种不同的协议,了解不同协议的实现和对接方式,相当繁琐。并且,目前大厂因自身强势,标准都由自身提供,其他厂商需自己去对接,另外,大厂技术能力强,直接对接成本相对较低,但小厂需要让员工去熟悉规范和学习实现,且可能有大量的对接需求,成本相对较高,没有一个统一的转换方法,降低开发人员学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接协议转换方法和系统,采用协议自动识别及自动转换技术,解决需重复实现不同协议进行对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接收请求端携带msgid发起的请求,判断需转换为何种指定协议,且指定好请求的服务地址及携带的用户信息;B.判断收到的请求是否为soap协议,或需转换的指定协议是否为soap协议,若是,将json报文与xml报文进行相互转换后再执行步骤C,若不是直接执行步骤C;C.根据步骤A确定的指定协议,将请求转发到指定服务方;若为短连接协议,需携带相应的请求url信息,若为长连接协议,需明确连接的平台或连接id,方便将请求放入指定通道;D.处理请求回执,等待服务方的返回结果;E.将收到的返回结果进行存储,并将结果返回请求端。优选的,在步骤A中,若指定协议为长连接协议,需要先协商确认对接的连接信息,并由协议转换系统建立连接,生成方便识别的连接id,方便后续报文的交叉发送。优选的,在步骤E中还包括请求跟踪重发步骤:对异常结果进行跟踪,判断是否为服务方系统异常,若为系统异常,直接点击重发,进行请求重试,若为业务异常,将结果反馈业务方,同时优化修正对请求的兼容。优选的,在步骤E中将结果返回请求端时,需进行soap协议判断,判断是否为soap协议,若是soap协议,同时请求端使用json作为请求报文格式,则需将json和xml报文进行格式互转后再返回请求端。优选的,步骤A中的请求端可以是第三方平台或本地客户端。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系统,该系统包括:协议转换识别模块,接收请求端携带msgid发起的请求,判断需转换为何种指定协议,且指定好请求的服务地址及携带的用户信息;协议报文转换模块,判断收到的请求是否为soap协议,或需转换的指定协议是否为soap协议,若是,将json报文与xml报文进行相互转换;协议转发模块,根据确定的指定协议,将请求转发到指定服务方;若为短连接协议,需携带相应的请求url等信息,若为长连接协议,需明确连接的平台或连接id,方便将请求放入指定通道;请求回执处理模块,处理请求回执,等待服务方的返回结果;请求存储模块,将收到的返回结果进行存储,并将结果返回请求端;请求跟踪重发模块,对异常结果进行跟踪,判断是否为服务方系统异常,若为系统异常,直接点击重发,进行请求重试,若为业务异常,将结果反馈业务方,同时优化修正对请求的兼容。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的步骤。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能满足快速完成对接,同时不需要所有的开发人员学习各种不同的协议及其规范。2、本专利技术增加了重发的实现,方便了因系统原因造成的请求失败的跟踪和处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以任何形式受限于实施例内容。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接收请求端携带msgid发起的请求,请求端可以是第三方平台、新旧系统或本地客户端(app或pc客户端),判断需转换为何种指定协议,且指定好请求的服务地址及携带的用户信息;B.判断收到的请求是否为soap协议,或需转换的指定协议是否为soap协议,若是,将json报文与xml报文进行格式相互转换后再执行步骤C,若不是直接执行步骤C;C.根据步骤A确定的指定协议,将请求进行转发,按协议规范,将报文转发到指定服务方;若指定协议为短连接协议,需携带相应的请求url信息,若指定协议为长连接协议,需明确连接的平台或连接id,方便将请求放入指定通道;D.处理请求回执,等待服务方的返回结果,增强系统整体效率;E.将收到的返回结果进行存储,并将结果返回请求端。在本实施,在步骤A中,若指定协议为长连接协议,如websocket,需要先协商确认对接的连接信息,并由协议转换系统建立连接,生成方便识别的连接id,方便后续报文的交叉发送。在本实施,在步骤E中还包括请求跟踪重发步骤:对异常结果进行跟踪,判断是否为服务方系统异常,若为系统异常,直接点击重发,进行请求重试,若为业务异常,将结果反馈业务方,同时优化修正对请求的兼容。在本实施,在步骤E中将结果返回请求端时,需进行soap协议判断,判断是否为soap协议,若是soap协议,同时请求端使用json作为请求报文格式,则需将json和xml报文进行格式互转后再返回请求端。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系统,该系统包括:协议转换识别模块,接收请求端携带msgid发起的请求,判断需转换为何种指定协议,且指定好请求的服务地址及携带的用户信息;协议报文转换模块,判断收到的请求是否为soap协议,或需转换的指定协议是否为soap协议,若是,将json报文与xml报文进行相互转换;soap协议采用xml报文,而目前这种重量级文本协议已大多被json所替代,在系统中,请求方与接收方均可以使用json作为请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接收请求端携带msgid发起的请求,判断需转换为何种指定协议,且指定好请求的服务地址及携带的用户信息;/nB.判断收到的请求是否为soap协议,或需转换的指定协议是否为soap协议,若是,将json报文与xml报文进行相互转换后再执行步骤C,若不是直接执行步骤C;/nC.根据步骤A确定的指定协议,将请求转发到指定服务方;若为短连接协议,需携带相应的请求url信息,若为长连接协议,需明确连接的平台或连接id,方便将请求放入指定通道;/nD.处理请求回执,等待服务方的返回结果;/nE.将收到的返回结果进行存储,并将结果返回请求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接收请求端携带msgid发起的请求,判断需转换为何种指定协议,且指定好请求的服务地址及携带的用户信息;
B.判断收到的请求是否为soap协议,或需转换的指定协议是否为soap协议,若是,将json报文与xml报文进行相互转换后再执行步骤C,若不是直接执行步骤C;
C.根据步骤A确定的指定协议,将请求转发到指定服务方;若为短连接协议,需携带相应的请求url信息,若为长连接协议,需明确连接的平台或连接id,方便将请求放入指定通道;
D.处理请求回执,等待服务方的返回结果;
E.将收到的返回结果进行存储,并将结果返回请求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若指定协议为长连接协议,需要先协商确认对接的连接信息,并由协议转换系统建立连接,生成连接i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还包括请求跟踪重发步骤:对异常结果进行跟踪,判断是否为服务方系统异常,若为系统异常,直接点击重发,进行请求重试,若为业务异常,将结果反馈业务方,同时优化修正对请求的兼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接第三方平台多协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将结果返回请求端时,需进行soap协议判断,判断是否为soap协议,若是soap协议,同时请求端使用json作为请求报文格式,则需将json和xml报文进行格式互转后再返回请求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韬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