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13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菌剂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包括采用设置有培养仓、挡板、流液口、搅拌仓,实现了培养仓与搅拌仓一体连接,微生物发酵液无需通过外界转移,直接通过流液口从培养仓到搅拌仓搅拌吸附的功能,解决了菌体在转移中被破坏或外界细菌的污染的问题;采用设置有电机、动力腔、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内齿轮相互配合,实现了多孔吸附剂在吸附微生物发酵液过程中,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反向转动,推动多孔吸附剂上下移动,可以均匀吸附的功能,解决了普通搅拌叶对于固体搅拌效果差难以搅拌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菌剂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经过生产繁殖后,利用多孔吸附剂吸附菌体的发酵液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现生产微生物菌剂中多为使用多个培养器皿培养不同微生物后,将之放置到搅拌罐中搅拌吸附,在转移菌体发酵液到搅拌罐过程中难以做到完全密封,容易造成菌体被破坏或外界细菌的污染;由于多孔吸附剂属于固体,现用搅拌多为普通搅拌叶或者增加一组搅拌叶,对于固体搅拌效果差难以搅拌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采用设置有培养仓、挡板、流液口、搅拌仓,实现了培养仓与搅拌仓一体连接,微生物发酵液无需通过外界转移,直接通过流液口从培养仓到搅拌仓搅拌吸附的功能,解决了菌体在转移中被破坏或外界细菌的污染的问题;采用设置有电机、动力腔、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内齿轮相互配合,实现了多孔吸附剂在吸附微生物发酵液过程中,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反向转动,推动多孔吸附剂上下移动,可以均匀吸附的功能,解决了普通搅拌叶对于固体搅拌效果差难以搅拌均匀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侧四周设置有四个培养仓;所述培养仓上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与培养仓之间采用转轴连接;四个所述培养仓中间位置设置有挡板;所述培养仓底部位于挡板位置设置有流液口;四个所述培养仓下端设置有搅拌仓;所述搅拌仓下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主体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搅拌仓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与电机输出轴之间采用销接;所述搅拌仓内底部设置有动力腔;所述第一搅拌叶于动力腔内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动力腔内第一齿轮一侧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动力腔之间采用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采用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搅拌叶外侧设置有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于动力腔内设置有内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内齿轮之间采用啮合连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顶盖上侧设置有第一把手。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挡板上端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为伸缩把手。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培养仓一侧内壁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培养仓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培养仓底部内设置有电热管。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搅拌仓一侧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搅拌仓一侧下端设置有出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设置有培养仓、挡板、流液口、搅拌仓,实现了培养仓与搅拌仓一体连接,微生物发酵液无需通过外界转移,直接通过流液口从培养仓到搅拌仓搅拌吸附;采用设置有电机、动力腔、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内齿轮相互配合,实现了多孔吸附剂在吸附微生物发酵液过程中,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反向转动,推动多孔吸附剂上下移动,可以均匀吸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的剖面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主体;2、培养仓;3、顶盖;4、挡板;5、搅拌仓;6、电机;7、第一搅拌叶;8、动力腔;9、第二齿轮;10、第二搅拌叶;11、内齿轮;12、温湿度传感器;13、电热管;14、进料口;15、出料口;201、流液口;301、第一把手;401、第二把手;701、第一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3所示,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上侧四周设置有四个培养仓2;所述培养仓2上端设置有顶盖3;所述顶盖3与培养仓2之间采用转轴连接;四个所述培养仓2中间位置设置有挡板4;所述培养仓2底部位于挡板4位置设置有流液口201;四个所述培养仓2下端设置有搅拌仓5;所述搅拌仓5下端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与主体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搅拌仓5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叶7;所述第一搅拌叶7与电机6输出轴之间采用销接;所述搅拌仓内底部设置有动力腔8;所述第一搅拌叶7于动力腔8内设置有第一齿轮701;所述动力腔8内第一齿轮701一侧设置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二齿轮9与动力腔8之间采用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01与第二齿轮9之间采用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搅拌叶7外侧设置有第二搅拌叶10;所述第二搅拌叶10于动力腔8内设置有内齿轮11;所述第二齿轮9与内齿轮11之间采用啮合连接;所述顶盖3上侧设置有第一把手301;所述挡板4上端设置有第二把手401;所述第二把手401为伸缩把手;所述培养仓2一侧内壁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12;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2与培养仓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培养仓2底部内设置有电热管13;所述搅拌仓5一侧上端设置有进料口14;所述搅拌仓5一侧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5。使用时,结合图1-3所示,使用者培育微生物时,拉动第一把手301,打开顶盖3,将不同菌种分别放置进不同培养仓2内,添加培养微生物所需的水和营养物质,盖上顶盖3,通过温湿度传感器12了解培养仓2内的温湿度,根据不同微生物所需生长环境,通过电热管13控制温度和打开顶盖3加水,当微生物培育结束后,通过进料口14在搅拌仓5内加入适量多孔吸附剂,打开顶盖3,拉动第二把手401,拉起挡板4,细菌液通过流液口201流入搅拌仓5,开启电机6,电机6输出轴带动第一搅拌叶7转动,同时带动第一齿轮701转动,第一齿轮701带动第二齿轮9和内齿轮11转动,带动第二搅拌叶10开始搅拌,搅拌完毕后关闭电机6,打开出料口15出料,微生物菌剂培养混合完毕。本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设置,所以本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上侧四周设置有四个培养仓(2);所述培养仓(2)上端设置有顶盖(3);所述顶盖(3)与培养仓(2)之间采用转轴连接;四个所述培养仓(2)中间位置设置有挡板(4);所述培养仓(2)底部位于挡板(4)位置设置有流液口(201);四个所述培养仓(2)下端设置有搅拌仓(5);所述搅拌仓(5)下端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与主体(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搅拌仓(5)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叶(7);所述第一搅拌叶(7)与电机(6)输出轴之间采用销接;所述搅拌仓内底部设置有动力腔(8);所述第一搅拌叶(7)于动力腔(8)内设置有第一齿轮(701);所述动力腔(8)内第一齿轮(701)一侧设置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二齿轮(9)与动力腔(8)之间采用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01)与第二齿轮(9)之间采用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搅拌叶(7)外侧设置有第二搅拌叶(10);所述第二搅拌叶(10)于动力腔(8)内设置有内齿轮(11);所述第二齿轮(9)与内齿轮(11)之间采用啮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上侧四周设置有四个培养仓(2);所述培养仓(2)上端设置有顶盖(3);所述顶盖(3)与培养仓(2)之间采用转轴连接;四个所述培养仓(2)中间位置设置有挡板(4);所述培养仓(2)底部位于挡板(4)位置设置有流液口(201);四个所述培养仓(2)下端设置有搅拌仓(5);所述搅拌仓(5)下端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与主体(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搅拌仓(5)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叶(7);所述第一搅拌叶(7)与电机(6)输出轴之间采用销接;所述搅拌仓内底部设置有动力腔(8);所述第一搅拌叶(7)于动力腔(8)内设置有第一齿轮(701);所述动力腔(8)内第一齿轮(701)一侧设置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二齿轮(9)与动力腔(8)之间采用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01)与第二齿轮(9)之间采用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搅拌叶(7)外侧设置有第二搅拌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成李志民郝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润泽致民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