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属于废水生物处理领域,包括曝气池、二沉池、污泥管、布水孔、剩余污泥管、进泥孔、回流污泥管、集泥孔、选择装置壳体及污泥泵,曝气池的出口与二沉池的入口连接;二沉池的底部与污泥管连接;污泥管、布水孔、剩余污泥管、进泥孔、回流污泥管、集泥孔、选择装置壳体构成好氧颗粒污泥水力选择装置,污泥泵与污泥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实现了将原有的以絮体状态存在的活性污泥系统转化为以好氧颗粒污泥状态存在的生化系统,从而克服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水生物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
技术介绍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各国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然而,活性污泥法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是以絮状形态存在的,在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化学需氧量COD、总磷和总氮等去除率不稳定,易发生污泥膨胀,以及占地大,水力停留时间长等问题。好氧颗粒污泥是在好氧环境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固定过程,最终形成结构紧凑、外形规则的密集生物聚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自固定化微生物体系。在过去的20年中,废水生物处理领域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证明,好氧颗粒污泥在水质净化方面比传统活性污泥更具有优势。好氧颗粒污泥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和总氮等具有稳定和良好的去除效率;水力停留时间短,占地小,剩余污泥量小;不产生污泥膨胀。迄今为止,好氧颗粒污泥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之一。因此,如何将现有的絮状活性污泥转换为颗粒污泥就成为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活性污泥法工艺中存在着化学需氧量COD、总磷和总氮等去除率不稳定,易发生污泥膨胀,以及占地大,水力停留时间长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二沉池、污泥管、布水孔、剩余污泥管、进泥孔、回流污泥管、集泥孔、选择装置壳体及污泥泵,所述曝气池的出口与二沉池的入口连接;所述二沉池的底部与污泥管连接;所述污泥管与污泥泵相连接,同时污泥管的一端与二沉池连接,污泥管的另一端穿过选择装置壳体的侧壁延伸至其内部,污泥管位于选择装置壳体内部的管段末端封死,并在该管段的顶部均匀布置有布水孔;所述剩余污泥管的一部分置于选择装置壳体内部,另一部分外露于自然环境中,剩余污泥管位于选择装置壳体内部的管段末端封死,并在该管段的顶部均匀布置有进泥孔;所述回流污泥管的一端与曝气池连接,回流污泥管的另一端穿过选择装置壳体的侧壁延伸至其内部,回流污泥管位于选择装置壳体内部的管段末端封死,并在该管段的顶部均匀布置有集泥孔;所述选择装置壳体、污泥管、布水孔、剩余污泥管、进泥孔、回流污泥管和集泥孔构成好氧颗粒污泥水力选择装置。进一步,所述选择装置壳体的水面比曝气池的水面高。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实现了将原有的以絮体状态存在的活性污泥系统转化为以好氧颗粒污泥状态存在的生化系统,从而克服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着化学需氧量COD、总磷和总氮等去除率不稳定,易发生污泥膨胀,以及占地大,水力停留时间长等缺陷。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理解本技术,并不构成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记如下:1-曝气池、2-二沉池、3-污泥管、4-布水孔、5-剩余污泥管、6-进泥孔、7-回流污泥管、8-集泥孔、9-选择装置壳体、10-污泥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及元件并没有详细的叙述。如图1所示,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包括:曝气池1、二沉池2、污泥管3、布水孔4、剩余污泥管5、进泥孔6、回流污泥管7、集泥孔8、选择装置壳体9及污泥泵10,所述曝气池1是好氧生化反应进行的场所,曝气池1的出口与二沉池2的入口连接;所述二沉池2是固液分离单元,二沉池2的底部与污泥管3连接;所述污泥管3与污泥泵10相连接,同时污泥管3的一端与二沉池2连接,污泥管3的另一端穿过选择装置壳体9的侧壁延伸至其内部,污泥管3位于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的管段末端封死,并在该管段的顶部均匀布置有布水孔4;所述剩余污泥管5的一部分置于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另一部分外露于自然环境中,剩余污泥管5位于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的管段末端封死,并在该管段的顶部均匀布置有进泥孔6;所述回流污泥管7的一端与曝气池1连接,回流污泥管7的另一端穿过选择装置壳体9的侧壁延伸至其内部,回流污泥管7位于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的管段末端封死,并在该管段的顶部均匀布置有集泥孔8。下面结合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的各部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曝气池1是好氧生化反应进行的场所,接纳被处理的污水及由回流污泥管7输入的回流污泥,混合液进入二沉池2;所述二沉池2对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后的出水排放,污泥部分沉入底部;所述污泥管3排出二沉池2底部的污泥,进入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污泥管3在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的管段顶部均匀布置有布水孔4;所述布水孔4将来自污泥管3的污泥分布于其所在断面,并对污泥进行冲洗分选,污泥中的尺寸小,密度小,质量轻的颗粒污泥和絮体状污泥经进泥孔6进入剩余污泥管5,通过剩余污泥管5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之外;同时,在水力冲洗过程中,污泥中的尺寸较大,密度较大,质量较大的颗粒污泥沉到下部,经由集泥孔8进入回流污泥管7以回流污泥的形式输送到曝气池1,这些颗粒态的污泥,在刚刚开始分选的初期,在尺寸、密度、质量和数量上都处于低水平状态,经过在曝气池1内的连续培养,经过一定的周期后,在尺寸、密度、质量和数量上都会大幅度增加,直到达到好氧颗粒污泥状态;所述污泥管3、布水孔4、剩余污泥管5、进泥孔6、回流污泥管7、集泥孔8和选择装置壳体9组成了好氧颗粒污泥水力选择装置;所述污泥泵10加压将二沉池2底部的污泥通过污泥管3进入选择装置壳体9内,并由布水孔4分布在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选择装置壳体9的水面比曝气池1的水面高,回流污泥管7的污泥可自流进入曝气池1。本技术提出的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实现了将原有的以絮体状态存在的活性污泥转化为以好氧颗粒污泥状态存在,具体实现过程是:所述污泥管3、布水孔4、剩余污泥管5、进泥孔6、回流污泥管7、集泥孔8及选择装置壳体9组成了好氧颗粒污泥水力选择装置;该好氧颗粒污泥水力选择装置对曝气池1中原有活性污泥进行连续水力选择;在筛选之前的活性污泥中已经存在着部分初始形态颗粒污泥,这些颗粒污泥在尺寸、密度、质量和数量上都处于低水平状态,并且随着剩余污泥不断排除系统之外,得不到积累,也永远不能成为主体;当系统设置了好氧颗粒污泥水力选择装置之后,排出系统之外的剩余污泥是被选择后的絮状污泥或尺寸小、密度小、质量小的污泥;而留下的回流污泥则是尺度大、密度大、质量大的污泥颗粒,进入曝气池1后经过连续培养,在尺寸、密度、质量会不断增大;这个选择、培养过程连续进行,经过必要的周期以后,变形成了以好氧颗粒污泥为主体的生化系统。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通过连续水力选择后将原有的絮状活性污泥系统改变为好氧颗粒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1)、二沉池(2)、污泥管(3)、布水孔(4)、剩余污泥管(5)、进泥孔(6)、回流污泥管(7)、集泥孔(8)、选择装置壳体(9)及污泥泵(10),所述曝气池(1)的出口与二沉池(2)的入口连接;所述二沉池(2)的底部与污泥管(3)连接;所述污泥管(3)与污泥泵(10)相连接,同时污泥管(3)的一端与二沉池(2)连接,污泥管(3)的另一端穿过选择装置壳体(9)的侧壁延伸至其内部,污泥管(3)位于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的管段末端封死,并在该管段的顶部均匀布置有布水孔(4);所述剩余污泥管(5)的一部分置于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另一部分外露于自然环境中,剩余污泥管(5)位于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的管段末端封死,并在该管段的顶部均匀布置有进泥孔(6);所述回流污泥管(7)的一端与曝气池(1)连接,回流污泥管(7)的另一端穿过选择装置壳体(9)的侧壁延伸至其内部,回流污泥管(7)位于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的管段末端封死,并在该管段的顶部均匀布置有集泥孔(8);所述选择装置壳体(9)、污泥管(3)、布水孔(4)、剩余污泥管(5)、进泥孔(6)、回流污泥管(7)和集泥孔(8)构成好氧颗粒污泥水力选择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生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1)、二沉池(2)、污泥管(3)、布水孔(4)、剩余污泥管(5)、进泥孔(6)、回流污泥管(7)、集泥孔(8)、选择装置壳体(9)及污泥泵(10),所述曝气池(1)的出口与二沉池(2)的入口连接;所述二沉池(2)的底部与污泥管(3)连接;所述污泥管(3)与污泥泵(10)相连接,同时污泥管(3)的一端与二沉池(2)连接,污泥管(3)的另一端穿过选择装置壳体(9)的侧壁延伸至其内部,污泥管(3)位于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的管段末端封死,并在该管段的顶部均匀布置有布水孔(4);所述剩余污泥管(5)的一部分置于选择装置壳体(9)内部,另一部分外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壮,
申请(专利权)人:刘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