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密封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77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密封容器,包括:容器主体;连接体,连接所述容器主体的顶部,连接体具有内部通道,连通开口;盖体,套设于连接体外壁,用于密封开口;连接体包括: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上连接体的直径小于下连接体的直径;且,盖体套设在所述上连接体外壁上;以及,漏斗件,包括连接圈和漏斗;漏斗连接在连接圈的一端,连接圈套设在上连接体上;上连接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一外螺纹,下连接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的间距大于第二外螺纹的间距;盖体的内壁具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配合;连接圈具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相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密封容器
本技术涉及液体密封
,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密封容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体容器,一般包括容器主体和盖体,容器主体顶部具有开口,开口处设置中空连接体,盖体盖在中空连接体上,将液体容器密封,从而保证容器内的液体不漏出。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单纯的将盖体盖紧在开口处时,依然导致液体漏出。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盖体内部设置密封垫圈的方式,来解决防止液体漏出的问题。可是,密封垫圈容易脱落,而且在清洗盖体使,由于密封垫圈的存在,很难清洗。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液体密封容器,不额外采用垫圈,就能解决液体漏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液体密封容器,通过将连接体设置为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将盖体套设在上连接体外壁上,下连接体的顶部抵住所述盖体边缘,从而实现容器的密封,防止漏液,而且倾斜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密封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容纳腔,用于盛装液体;容器主体的顶部具有开口;连接体,连接所述容器主体的顶部,所述连接体具有内部通道,连通所述开口;盖体,套设于所述连接体外壁,用于密封开口;其中,所述连接体包括: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上连接体的直径小于所述下连接体的直径;且,所述盖体套设在所述上连接体外壁上;以及,漏斗件,包括连接圈和漏斗;漏斗连接在连接圈的一端,连接圈套设在上连接体上;其中,所述上连接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下连接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间距;所述盖体的内壁具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配合;所述连接圈具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相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主体内部具有螺纹区和非螺纹区,螺纹区在非螺纹区上部,螺纹区内设置第一内螺纹,非螺纹区中没有螺纹。所述盖体包括盖体主体和盖体边缘;所述下连接体的顶部沿所述连接体侧壁向上设置有第一阻挡件,所述盖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合件,当所述盖体向下套入所述连接体时,旋转所述盖体,直至第一卡合件被所述第一阻挡件阻挡住,而不能反向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件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一导向体,旋转所述盖体,使得所述盖体紧密盖在所述连接体上,继续旋转,使得第一卡合件接触并且沿着第一导向体转动,当超过第一导向体后,第一卡合件不能反向旋转,而被第一导向体卡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螺纹区不高于所述第一阻挡件的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体的侧面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侧壁倾斜的倾斜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体与所述第一支撑体之间的夹角沿着所述倾斜面逐渐增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主体超过所述盖体边缘的部分的高度与所述第一阻挡件的高度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边缘所在平面与所述盖体主体的中心轴垂直且所述盖体边缘沿所述盖体主体向外延伸,在所述盖体改在所述连接体上时,所述盖体边缘接触到所述下连接体的顶部。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连接体为柔性的可变性的。本技术的液体密封容器,采用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盖体套设在上连接体上,盖体边缘抵在下连接体的顶部,实现液体密封容器的密封,进一步的,下连接体为柔性的可变形的,从而使得下连接体的顶部与盖体边缘的接触更加紧密,提高对容器的密封性。此外,还设置了漏斗件,漏斗件直接连接在连接体上,方便使用,可以将连接圈取下,也可以直接将锥状管结构螺旋连接在连接体上。并且盖体与上连接体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机械连接方式,例如螺纹连接。盖体边缘为沿盖体主体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延伸,使得盖体边缘与下连接体的顶部更好的契合,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此外,在下连接体上设置第一阻挡件,盖体边缘设置第一卡合件,利用第一阻挡件件与第一卡合件相互卡合,实现盖体盖紧在上连接体之后的最后一道封锁过程,防止盖体由于触碰等原因自动旋转而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密封容器的三维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漏斗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密封容器的三维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容器主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阻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与容器主体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的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以下结合附图1~10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且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达到辅助说明本实施例的目的。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密封容器,包括:容器主体00,具有容纳腔,用于盛装液体;容器主体的顶部具有开口;连接体01,连接容器主体00的顶部,连接体02具有内部通道,连通开口;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4,盖体02套设于连接体01的外壁,用于密封开口。具体的,连接体01包括:上连接体101和下连接体102;上连接体101的直径小于下连接体102的直径。这里,盖体02套设在上连接体101的外壁上。这里,上连接体101的外侧壁具有第一外螺纹,请结合图6,盖体02的内壁包括盖体主体021和盖体边缘022。这里,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相配合。这里,上连接体101为空心圆柱体。此外,下连接体102为柔性的可变形的,从而提高下连接体102与盖体02以及盖体边缘022之间的紧密结合度。漏斗件03,包括连接圈301和漏斗;漏斗连接在连接圈301的一端,连接圈301套设在下连接体102上;漏斗具有开口结构3011和锥状管结构3012;锥状管结构3012可伸缩;且,连接圈301与漏斗之间采用“Z”型件303连接。具体的,“Z”型件303的一端连接连接圈301,另一端连接漏斗;其中,“Z”型件303包括水平顶部3031和水平底部3032,以及连接水平顶部3031和水平底部3032的竖直梁3033;其中竖直梁3033的侧壁还设置有倾斜件3034;倾斜件3034呈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依附竖直梁3033和水平底部3032。这里,倾斜件3034的底边短于倾斜件3034的竖直长边,且倾斜件3034在竖直梁3033上的水平投影轮廓小于竖直梁3033的水平外轮廓。此外,锥状管结构3012包括:至少两个节管结构;相邻的节管结构中,上部的节管结构套设在下部的节管结构外,依次循环,完成多个节管结构的套设或伸展。请参阅图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容器主体,具有容纳腔,用于盛装液体;容器主体的顶部具有开口;/n连接体,连接所述容器主体的顶部,所述连接体具有内部通道,连通所述开口;/n盖体,套设于所述连接体外壁,用于密封开口;其中,/n所述连接体包括: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上连接体的直径小于所述下连接体的直径;且,所述盖体套设在所述上连接体外壁上;以及,/n漏斗件,包括连接圈和漏斗;漏斗连接在连接圈的一端,连接圈套设在上连接体上;其中,/n所述上连接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下连接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间距;所述盖体的内壁具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配合;所述连接圈具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具有容纳腔,用于盛装液体;容器主体的顶部具有开口;
连接体,连接所述容器主体的顶部,所述连接体具有内部通道,连通所述开口;
盖体,套设于所述连接体外壁,用于密封开口;其中,
所述连接体包括: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上连接体的直径小于所述下连接体的直径;且,所述盖体套设在所述上连接体外壁上;以及,
漏斗件,包括连接圈和漏斗;漏斗连接在连接圈的一端,连接圈套设在上连接体上;其中,
所述上连接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下连接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间距;所述盖体的内壁具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配合;所述连接圈具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主体内部具有螺纹区和非螺纹区,螺纹区在非螺纹区上部,螺纹区内设置第一内螺纹,非螺纹区中没有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盖体主体和盖体边缘;所述下连接体的顶部沿所述连接体侧壁向上设置有第一阻挡件,所述盖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合件,当所述盖体向下套入所述连接体时,旋转所述盖体,直至第一卡合件被所述第一阻挡件阻挡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南泉陆沛霖郑诚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明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