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加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46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机加墨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油墨罐,所述油墨罐底部一端安装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设有油泵,所述油泵一端通过出油管与油墨罐相连通,所述油泵另一端设有进油管与油墨槽,所述油泵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与油墨槽相连通,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油墨阀门,所述油墨槽顶部设有轴承、转轴与转动电机,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在轴承内,所述转动电机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油墨槽底部水平安装有钢板,钢板上设有钢钉,钢钉竖直朝上,油墨槽内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垂直贯穿安装在油墨槽内,油墨槽底部一端设有出墨管。通过转轴搅拌较浓的油墨、钢钉扎破油墨气泡、过滤装置过滤油墨中的杂质,提高了后期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机加墨设备
本技术涉及到印刷
,特别是涉及一种印刷机加墨设备。
技术介绍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将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印刷机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传统加墨的途径往往通过人工进行手动加墨,待油墨槽内的原料用完后,又要及时添加油墨,操作繁杂,而且人工进行手动加墨可能会导致灰尘杂质进入油墨槽中,从而污染油墨,影响到印刷油墨滚筒的运转,影响后期印刷质量,给整个印刷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印刷机加墨设备,解决了目前人工进行手动加墨可能会导致灰尘杂质进入油墨槽中,影响后期印刷质量,给整个印刷工作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机加墨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油墨罐,所述油墨罐底部一端安装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设有油泵,所述油泵一端通过出油管与油墨罐相连通,所述油泵另一端设有进油管与油墨槽,所述油泵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与油墨槽相连通,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油墨阀门,所述油墨槽顶部设有轴承、转轴与转动电机,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在轴承内,所述转动电机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所述油墨槽底部水平安装有钢板,所述钢板上设有钢钉,所述钢钉竖直朝上,所述油墨槽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垂直贯穿安装在油墨槽内,所述油墨槽底部一端设有出墨管。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多孔板过滤层、无纺布过滤层、铁杂质过滤层,所述过滤装置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多孔板过滤层、无纺布过滤层、铁杂质过滤层。优选的,所述油墨槽一侧设有透明窗口。优选的,还包括氮气罐,所述氮气罐顶部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进气阀门,所述氮气罐通过进气管与油墨罐连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机加墨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油墨被输送到油墨槽内,开启转动电机,转轴开始对油墨进行搅拌,这样对油墨槽中的油墨进行持续搅拌,使较浓的油墨不会沉淀,使油墨浓度均匀一致,避免在打印时出现同一种色彩的油墨颜色不一致的现象,保证了后期印刷质量,油墨槽底部水平安装有钢板,当流下油墨产生气泡时,油墨经过钢板时,会被竖直朝上的钢钉扎破,避免气泡影响后期印刷质量,过滤装置及时有效的除去了油墨中掺杂的其他杂物,提高了后期印刷质量。2.其中多孔板过滤层可以过滤掉油墨中的大颗粒纸屑,无纺布过滤层可以过滤掉油墨中的小颗粒纸屑,铁杂质过滤层可以过滤掉油墨中的铁杂质,这样保证了油墨的干净,提高了印刷质量。3.通过透明窗口可以看到油墨槽内的油墨剩余量。4.氮气罐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与油墨产生化学反应,延长油墨的使用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印刷机加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座、2-油墨罐、21-出油管、22-油泵、23-进油管、231-油墨阀门、3-油墨槽、31-转动电机、32-轴承、33-转轴、4-钢板、41-钢钉、5-过滤装置、51-多孔板过滤层、52-无纺布过滤层、53-铁杂质过滤层、6-出墨管、7-透明窗口、8-氮气罐、81-进气管、811-进气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仅为了示例说明,不是对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进行限制,任何技术特征均可以跨实施例进行合理的组合。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印刷机加墨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油墨罐2,油墨罐2底部一端安装有出油管21,出油管21上设有油泵22,油泵22一端通过出油管21与油墨罐2相连通,油泵22另一端设有进油管23与油墨槽3,油泵22另一端通过进油管23与油墨槽3相连通,进油管23上设有油墨阀门231,油墨槽3顶部设有转动电机31、轴承32与转轴33,转轴33可转动连接在轴承32内,转动电机31通过轴承32与转轴33连接,油墨槽3底部水平安装有钢板4,钢板4上设有钢钉41,钢钉41竖直朝上,油墨槽3内设有过滤装置5,过滤装置5垂直贯穿安装在油墨槽3内,油墨槽3底部一端设有出墨管6。油墨罐2内的油墨从出油管21流出,通过油泵22流到进油管23,进油管21与油墨槽3相连通,油墨被输送到油墨槽3内,开启转动电机33,转轴32开始对油墨进行搅拌,这样对油墨槽3中的油墨进行持续搅拌,使较浓的油墨不会沉淀,使油墨浓度均匀一致,避免在打印时出现同一种色彩的油墨颜色不一致的现象,保证了后期印刷质量,油墨槽3底部水平安装有钢板4,当流下油墨产生气泡时,油墨经过钢板4时,会被竖直朝上的钢钉41扎破,避免气泡影响后期印刷质量,过滤装置5及时有效的除去了油墨中掺杂的其他杂物,提高了后期印刷质量。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5还包括多孔板过滤层51、无纺布过滤层52、铁杂质过滤层53,过滤装置5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多孔板过滤层51、无纺布过滤层52、铁杂质过滤层53。其中多孔板过滤层51可以过滤掉油墨中的大颗粒纸屑,无纺布过滤层53可以过滤掉油墨中的小颗粒纸屑,铁杂质过滤层53可以过滤掉油墨中的铁杂质,这样保证了油墨的干净,提高了印刷质量。本实施例中,油墨槽3一侧设有透明窗口7。通过透明窗口7可以看到油墨槽3内的油墨剩余量。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氮气罐8,氮气罐8顶部设有进气管81,进气管81上安装有进气阀门811,氮气罐8通过进气管81与油墨罐2连通。进气阀门811控制进气管81的导通与截断,氮气罐8通过进气管81向油墨罐2内充入氮气,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与油墨产生化学反应,延长油墨的使用时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加墨设备,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油墨罐,所述油墨罐底部一端安装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设有油泵,所述油泵一端通过出油管与油墨罐相连通,所述油泵另一端设有进油管与油墨槽,所述油泵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与油墨槽相连通,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油墨阀门,所述油墨槽顶部设有轴承、转轴与转动电机,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在轴承内,所述转动电机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所述油墨槽底部水平安装有钢板,所述钢板上设有钢钉,所述钢钉竖直朝上,所述油墨槽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垂直贯穿安装在油墨槽内,所述油墨槽底部一端设有出墨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加墨设备,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油墨罐,所述油墨罐底部一端安装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设有油泵,所述油泵一端通过出油管与油墨罐相连通,所述油泵另一端设有进油管与油墨槽,所述油泵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与油墨槽相连通,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油墨阀门,所述油墨槽顶部设有轴承、转轴与转动电机,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在轴承内,所述转动电机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所述油墨槽底部水平安装有钢板,所述钢板上设有钢钉,所述钢钉竖直朝上,所述油墨槽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垂直贯穿安装在油墨槽内,所述油墨槽底部一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士顺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市金虹传媒包装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