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注塑制品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353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注塑制品模具,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具,下模具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注塑腔,下模具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顶部安装有横杆,横杆的外侧贯穿至下模具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位杆向外侧转动,直至卡孔脱离横杆,此时可对上模具拆除,这时在复位弹簧恢复形变下推动横杆向上移动,横杆在竖槽内部滑动,通过横杆的移动带动传动板移动,传动板的移动带动顶板对注塑后的模具顶出,达到了辅助顶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塑料注塑制品模具在使用时不具备辅助顶料的功能,往往注塑成型后需要借助外界工具对模具取出,这样会损伤模具,因此降低模具成型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注塑制品模具
本技术涉及塑料制品
,具体为一种塑料注塑制品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工业等用品的统称,包括以塑料为原料的注塑、吸塑等所有工艺的制品,塑胶是一类具有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而在对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注塑模具,但往往注塑成型后需要借助外界工具对模具取出,这样会损伤模具,因此降低模具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注塑制品模具,具备辅助顶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塑料注塑制品模具在使用时不具备辅助顶料的功能,往往注塑成型后需要借助外界工具对模具取出,这样会损伤模具,因此降低模具成型质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辅助顶料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注塑制品模具,包括底座和顶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注塑腔,所述下模具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侧贯穿至下模具的外侧,所述横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顶部贯穿至注塑腔的内腔,所述顶板的两侧均与注塑腔的内壁呈滑动连接,所述下模具的顶部安装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内腔连通有注塑管,所述上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凸模,所述凸模的底部贯穿至注塑腔的内腔,所述上模具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背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内腔与横杆呈卡接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具内壁的顶部嵌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圈处与传动板的表面呈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的内腔与横杆的表面呈卡接连接。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横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具内壁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的内壁与横杆的表面呈滑动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注塑制品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限位杆向外侧转动,直至卡孔脱离横杆,此时可对上模具拆除,这时在复位弹簧恢复形变下推动横杆向上移动,横杆在竖槽内部滑动,通过横杆的移动带动传动板移动,传动板的移动带动顶板对注塑后的模具顶出,达到了辅助顶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塑料注塑制品模具在使用时不具备辅助顶料的功能,往往注塑成型后需要借助外界工具对模具取出,这样会损伤模具,因此降低模具成型质量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密封圈,提高了传动板与下模具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注塑液体会流入下模具内部,避免浪费资源。3、本技术通过竖槽,对横杆的移动起到限位的效果,防止横杆在移动过程中会发生偏移。4、本技术通过卡孔和限位杆,对横杆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在复位弹簧恢复形变下使顶板顶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模具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传动板和密封圈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底座;2、下模具;3、顶板;4、卡孔;5、连接块;6、注塑管;7、凸模;8、上模具;9、注塑腔;10、限位杆;11、横杆;12、竖槽;13、连接板;14、传动板;15、复位弹簧;16、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底座1、下模具2、顶板3、卡孔4、连接块5、注塑管6、凸模7、上模具8、注塑腔9、限位杆10、横杆11、竖槽12、连接板13、传动板14、复位弹簧15和密封圈1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请参阅图1-3,一种塑料注塑制品模具,包括底座1和顶板3,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具2,下模具2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注塑腔9,下模具2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的顶部安装有横杆11,复位弹簧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的顶部与横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横杆11的外侧贯穿至下模具2的外侧,下模具2内壁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竖槽12,竖槽12的内壁与横杆11的表面呈滑动连接,通过竖槽12,对横杆11的移动起到限位的效果,防止横杆11在移动过程中会发生偏移,横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4,传动板14的顶部贯穿至注塑腔9的内腔,下模具2内壁的顶部嵌入有密封圈16,密封圈16的内圈处与传动板14的表面呈滑动连接,通过密封圈16,提高了传动板14与下模具2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注塑液体会流入下模具2内部,避免浪费资源,顶板3的两侧均与注塑腔9的内壁呈滑动连接,下模具2的顶部安装有上模具8,上模具8的内腔连通有注塑管6,上模具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凸模7,凸模7的底部贯穿至注塑腔9的内腔,上模具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背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的内腔与横杆11呈卡接连接,限位杆10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卡孔4,卡孔4的内腔与横杆11的表面呈卡接连接,通过卡孔4和限位杆10,对横杆11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在复位弹簧15恢复形变下使顶板3顶料。在使用时,首先将横杆11向下按动,横杆11在竖槽12内部进行滑动,同时横杆11带动传动板14向下移动,传动板14带动顶板3在注塑腔9内部滑动,同时横杆11的移动使复位弹簧15发生形变,随后将上模具8安装于下模具2的顶部,此时转动限位杆10,限位杆10围绕连接块5转动,将卡孔4与横杆11卡接,对横杆11的位置进行固定,固定后状态如附图1所示状态,随后通过注塑管6将注塑腔9内倒入注塑液体,当注塑成型后,将限位杆10向外侧转动,直至卡孔4脱离横杆11,此时可对上模具8拆除,这时在复位弹簧15恢复形变下推动横杆11向上移动,横杆11在竖槽1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注塑制品模具,包括底座(1)和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具(2),所述下模具(2)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注塑腔(9),所述下模具(2)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5),所述复位弹簧(15)的顶部安装有横杆(11),所述横杆(11)的外侧贯穿至下模具(2)的外侧,所述横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4),所述传动板(14)的顶部贯穿至注塑腔(9)的内腔,所述顶板(3)的两侧均与注塑腔(9)的内壁呈滑动连接,所述下模具(2)的顶部安装有上模具(8),所述上模具(8)的内腔连通有注塑管(6),所述上模具(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凸模(7),所述凸模(7)的底部贯穿至注塑腔(9)的内腔,所述上模具(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背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的内腔与横杆(11)呈卡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注塑制品模具,包括底座(1)和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具(2),所述下模具(2)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注塑腔(9),所述下模具(2)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5),所述复位弹簧(15)的顶部安装有横杆(11),所述横杆(11)的外侧贯穿至下模具(2)的外侧,所述横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4),所述传动板(14)的顶部贯穿至注塑腔(9)的内腔,所述顶板(3)的两侧均与注塑腔(9)的内壁呈滑动连接,所述下模具(2)的顶部安装有上模具(8),所述上模具(8)的内腔连通有注塑管(6),所述上模具(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凸模(7),所述凸模(7)的底部贯穿至注塑腔(9)的内腔,所述上模具(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背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的内腔与横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鑫昌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