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组件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332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光学膜与第二光学膜。第一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这些第一微结构以第一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第二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这些第二微结构以第二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30度且小于60度。藉此可以避免显示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组件与显示装置
本揭露是有关于一种光学组件,可以减轻显示不均(mura)的现象。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背光模组中发光源会搭配多张光学膜,这些光学膜可以包括棱镜层、扩散层、导光板等等。一些光学膜中可能会有一些微结构,当上下两层光学膜的微结构相同,例如具有重复的条纹,则会产生莫瑞(moire)效应,进而造成显示不均的现象,如何解决此问题,为此领域技术人员所关心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光学膜与第二光学膜。第一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第一微结构以第一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第二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以第二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6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微结构包括第一突出结构,第一突出结构的两个斜面之间具有第一导角。每个第二微结构包括第二突出结构,第二突出结构的两个斜面之间具有第二导角,第二导角相同于第一导角。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突出结构形成于第一基板之上,第二光学膜包括第二基板,第二突出结构形成于第二基板之上。第一突出结构与第一基板形成的第一高度相同于第二突出结构与第二基板形成的第二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三光学膜,设置于第二光学膜之上,第三光学膜与第一光学膜之间的夹角为0度;第四光学膜,设置于第三光学膜之上,第四光学膜与第一光学膜之间的夹角为45度;第五光学膜,设置于第四光学膜之上,第五光学膜与第一光学膜之间的夹角为105度;以及第六光学膜,设置于第五光学膜之上,其中第六光学膜与第一光学膜之间的夹角为15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光学膜包括蓝光滤光片以及色转换层。色转换层包括磷光粒子,并且色转换层设置于蓝光滤光片之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光学膜还包括一膜片,此膜片包括基板与二维微结构,其中色转换层设置于蓝光滤光片与膜片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光学膜包括第三突出结构与第三基板,第三突出结构形成于第三基板之上,第三突出结构与第三基板形成第三高度,第三高度大于第一高度。以另一个角度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源与光学组件。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光学膜与第二光学膜。第一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第一微结构以第一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第二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以第二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30度且小于6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源包括多个发光二极体,这些发光二极体的发光方向指向光学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二极体的尺寸在75微米至300微米的范围内,且发光二极体包括蓝宝石基板。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光控膜,此光控膜具有二维微结构,光控膜设置于发光源与光学组件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与显示装置的水平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45度。在上述的显示装置与光学组件中,透过旋转一张光学膜可以避免显示不均的现象。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显示装置的部分组件的示意图。[图1B]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光学膜124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光学膜之间夹角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微结构的上视图。[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沿着图3中剖线AA’的第一微结构的剖面图。[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第三光学膜123中二维微结构的剖面图。[图6A]绘示了显示不均现象的示意图。[图6B]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光学组件的上视图。[图7A]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当旋转不同角度时在各波长的光线强度曲线图。[图7B]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不同旋转角度对于亮度与彩度的影响曲线。附图标记:100:显示装置110:发光源111:发光二极体112:发光方向120:光学组件121~126:光学膜130:光控膜131:蓝光滤光片132:色转换层140:膜片141:基板142:二维微结构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D4:第四方向θ:角度210:第一微结构220:第二微结构AA’:剖线301~304:斜面310:顶点410,520:突出结构420,520:基板421,521:下表面导角H1,H2:高度501:微结构710:峰值720,730: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次序或顺位的意思,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图1A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显示装置的部分组件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A,显示装置100包括了发光源110、光控膜130与光学组件120。为了简化起见,在此并没有绘示显示装置100的所有组件,例如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液晶面板等。发光源110包括了多个发光二极体111,这些发光二极体111的发光方向112指向光学组件120。发光二极体111的尺寸可以是毫米等级、微米等级或是奈米等级。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二极体111亦被称为次毫米(mini)发光二极体,次毫米发光二极体的尺寸在75微米至300微米的范围内,且这些发光二极体包括蓝宝石(Sapphire)基板。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源110所发出的是蓝光。光控膜130设置在发光源110与光学组件120之间。一般来说,用来作发光源的发光二极体通常会产生具有朗伯光场分布,在发光面会在高光强度区域之间以相对较小的间距比产生不均匀的亮度。而且,阵列中的每个固态光源对于观察者来说都是可见的,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不希望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控膜130用以改变发光源110发出的光场分布。特别地,光控膜130可以被配置将来自发光源110的入射光的朗伯光场分布改变为蝙蝠翼状分布。光控膜130用以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提供均匀的光源,因为使用次毫米发光二极体作为背光源发光很准直,光线容易集中在中心亮点(centralspot),造成明显亮暗不均。当使用光控膜130,可以降低中心亮点的亮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控膜130是被整合至发光源110之中。光学组件120是用以提供白光源给上层的组件(例如液晶面板)。在此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20包括光学膜121~126,光学膜121~126可包括棱镜层、扩散层、导光板、色转换层、滤光片等,本揭露并不限制这些棱镜层、扩散层、导光板、色转换层、滤光片如何排列。在此实施例中,光学膜121、122是用以提供平场光束(flat-fieldbeam)。光学膜123具有二维微结构。举例来说,光学膜123上包括一基板具有二维微结构,其中有许多扩散粒子分布在二维微结构中,光学膜123提供“圆锥形”光,在所有径向方向上均匀照明,从而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以第一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以及/n第二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以第二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60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以第一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以及
第二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以第二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6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微结构包括第一突出结构,所述第一突出结构的两个斜面之间具有第一导角,
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微结构包括第二突出结构,所述第二突出结构的两个斜面之间具有第二导角,所述第二导角相同于所述第一导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突出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之上,所述第二光学膜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突出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之上,所述第一突出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形成的第一高度相同于所述第二突出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形成的第二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第三光学膜,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膜之上,其中所述第三光学膜与所述第一光学膜之间的夹角为0度;
第四光学膜,设置于所述第三光学膜之上,其中所述第四光学膜与所述第一光学膜之间的夹角为45度;
第五光学膜,设置于所述第四光学膜之上,其中所述第五光学膜与所述第一光学膜之间的夹角为105度;以及
第六光学膜,设置于所述第五光学膜之上,其中所述第六光学膜与所述第一光学膜之间的夹角为15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四光学膜包括:
蓝光滤光片;以及
色转换层,包括磷光粒子,其中所述色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蓝光滤光片之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四光学膜还包括膜片,所述膜片包括基板与二维微结构,其中所述色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蓝光滤光片与所述膜片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三光学膜包括第三突出结构与第三基板,所述第三突出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三基板之上,所述第三突出结构与所述第三基板形成第三高度,所述第三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高度。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源;以及
光学组件,包括:
第一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以第一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以及
第二光学膜,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以第二方向为基准呈现棋盘式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30度且小于60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志贤曾思骏舒童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