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838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属于表针成型模具领域。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置于下模座的正上方,下模座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竖直设置的导柱,上模座滑动连接在导柱上,下模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下模远离下模座的一侧套设有模芯,上模座靠近模芯的一侧连接有上模,上模的底部开设有针模棱槽,模芯上开设有与上模相配合的挤压槽,模芯的一侧外侧壁连接有冷却液箱,模芯上还开设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与冷却液箱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模与下模分离过程中,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抽入到冷却通道内,对挤压槽进行降温,加快挤压槽的冷却效率,提高成型操作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表针成型模具
,尤其涉及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表针为了更符合流体力学原理,往往设计时表针带中部凸棱,这样表针在转动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更小。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1434798.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金属表针凸棱挤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座、导柱、上模、模芯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固定在所述模座上,所述上模可沿所述导柱上下运动压合在所述下模的上部,所述模芯固定在所述下模上部,待挤压表针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上模设有针模棱槽,所述上模压合在所述下模时,所述待挤压表针被嵌套在所述针模棱槽中,受力形成所需的凸棱。本技术的金属表针凸棱挤压成型模具,通过带针模棱槽和转轴定位配合嵌套实心轴的上模压合,模芯设限位槽,定位挤压效果好,一致性好,效率高,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低”,但仍然存在缺陷,挤压成型后,上模与下模分离后,成型的表针置于挤压槽内,需要等待其自然冷却后取出,或取出后需要等待挤压槽冷却完毕后进行下一次的表针的挤压成型操作,其连续工作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挤压成型模具连续工作性能不良的问题,而提出的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置于下模座的正上方,所述下模座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竖直设置的导柱,所述上模座滑动连接在导柱上,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所述下模远离下模座的一侧套设有模芯,所述上模座靠近模芯的一侧连接有上模,所述上模的底部开设有针模棱槽,所述模芯上开设有与上模相配合的挤压槽,所述模芯的一侧外侧壁连接有冷却液箱,所述模芯上还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与冷却液箱相连通,所述冷却通道远离冷却液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冷却通道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冷却液箱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活塞远离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活塞的一端穿过固定环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压合在所述下模时,此时冷却液完全置于冷却液箱中。优选的,所述下模座上固定连接有下限位环,所述上模座上固定连接有上限位环,所述拉绳远离活塞的一端穿过下限位环与上限位环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上模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上模座通过套筒滑动连接在导柱上。优选的,所述针模棱槽内设有对应待挤压表针的针转轴定位配合的嵌套实心轴。优选的,所述冷却通道置于挤压槽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上模与下模压合过程中,上限位环与下限位环之间的距离变短,拉绳连接的活塞在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将置于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挤入冷却液箱内,上模与下模闭合,实现表针的成型功能。2、该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成型完毕后,滑动上模座,上模与下模分离,上模座带动拉绳拉扯活塞,弹簧伸展,将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抽入到冷却通道内,对挤压槽进行降温,加快挤压槽的冷却效率,提高成型操作的连续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的图1中模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的图4中模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座;2、下模座;3、导柱;4、下模;5、模芯;6、上模;7、针模棱槽;8、挤压槽;9、冷却液箱;10、冷却通道;11、固定环;12、活塞;13、弹簧;14、拉绳;15、下限位环;16、上限位环;17、套筒;18、嵌套实心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5,一种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模座1置于下模座2的正上方,下模座2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竖直设置的导柱3,上模座1滑动连接在导柱3上,下模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4,下模4远离下模座2的一侧套设有模芯5,上模座1靠近模芯5的一侧连接有上模6,上模6的底部开设有针模棱槽7,模芯5上开设有与上模6相配合的挤压槽8,模芯5的一侧外侧壁连接有冷却液箱9,模芯5上还开设有冷却通道10,冷却通道10与冷却液箱9相连通,冷却通道10远离冷却液箱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1,冷却通道10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2,活塞12与冷却液箱9之间连接有弹簧13,活塞12远离弹簧13的一端连接有拉绳14,拉绳14远离活塞12的一端穿过固定环11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上模6压合在下模4时,此时冷却液完全置于冷却液箱9中。下模座2上固定连接有下限位环15,上模座1上固定连接有上限位环16,拉绳14远离活塞12的一端穿过下限位环15与上限位环16固定相连。上模座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7,上模座1通过套筒17滑动连接在导柱3上。针模棱槽7内设有对应待挤压表针的针转轴定位配合的嵌套实心轴18。冷却通道10置于挤压槽8的下方。本技术中,通过挤压槽与带针模棱槽7和嵌套实心轴的上模压合,实现表针的挤压成型功能,上模6与下模4压合过程中,上限位环16与下限位环16之间的距离变短,拉绳14连接的活塞12在弹簧13的回弹力作用下,将置于冷却通道10内的冷却液挤入冷却液箱9内,上模6与下模4闭合,实现表针的成型功能,成型完毕后,滑动上模座1,上模6与下模4分离,上模座1带动拉绳14拉扯活塞12,弹簧13伸展,将冷却液箱9内的冷却液抽入到冷却通道10内,对挤压槽8进行降温,加快挤压槽8的冷却效率,提高成型操作的连续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置于下模座(2)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竖直设置的导柱(3),所述上模座(1)滑动连接在导柱(3)上,所述下模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4),所述下模(4)远离下模座(2)的一侧套设有模芯(5),所述上模座(1)靠近模芯(5)的一侧连接有上模(6),所述上模(6)的底部开设有针模棱槽(7),所述模芯(5)上开设有与上模(6)相配合的挤压槽(8),所述模芯(5)的一侧外侧壁连接有冷却液箱(9),所述模芯(5)上还开设有冷却通道(10),所述冷却通道(10)与冷却液箱(9)相连通,所述冷却通道(10)远离冷却液箱(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1),所述冷却通道(10)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与冷却液箱(9)之间连接有弹簧(13),所述活塞(12)远离弹簧(13)的一端连接有拉绳(14),所述拉绳(14)远离活塞(12)的一端穿过固定环(11)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所述上模(6)压合在所述下模(4)时,冷却液完全置于冷却液箱(9)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面针挤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置于下模座(2)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竖直设置的导柱(3),所述上模座(1)滑动连接在导柱(3)上,所述下模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4),所述下模(4)远离下模座(2)的一侧套设有模芯(5),所述上模座(1)靠近模芯(5)的一侧连接有上模(6),所述上模(6)的底部开设有针模棱槽(7),所述模芯(5)上开设有与上模(6)相配合的挤压槽(8),所述模芯(5)的一侧外侧壁连接有冷却液箱(9),所述模芯(5)上还开设有冷却通道(10),所述冷却通道(10)与冷却液箱(9)相连通,所述冷却通道(10)远离冷却液箱(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1),所述冷却通道(10)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与冷却液箱(9)之间连接有弹簧(13),所述活塞(12)远离弹簧(13)的一端连接有拉绳(14),所述拉绳(14)远离活塞(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华王东平陈炳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聚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