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板蓝根)、叶为原料提取抗病毒活性物质的方法。提取物的特征是能够被大孔树脂所吸附的化学成分的混合物,提取物中含有clemastanin B和一个具有通式(Ⅰ)结构的活性化合物。用该提取物可作为抗病毒有效部位来制备抗病毒药物的制剂,在提取物中加入适宜的赋形剂,按常规的制备方法制成口服剂型或非口服剂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到提取物中含有的抗病毒活性化合物clemastanin B和具有通式(Ⅰ)结构的活性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以及利用HPLC方法对该物质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作为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的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
,确切地说它是涉及一种从十字花科植物松蓝的根(板蓝根)、叶为原料而提取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以及板蓝根药材中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技术介绍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在现代临床上常用于病毒性疾病及细菌感染疾病,尤其在抗病毒方面疗效确切,众多文献报道板蓝根对于病毒引起的流感、乙型肝炎、单纯疱疹、病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等多种疾病在临床上均有较好的治疗或预防作用(高秀芝。板蓝根药理和临床应用概况.中医药研究,2001,17(12)57-58)。板蓝根是较为广谱的天然抗病毒药物。近年来国外对菘蓝植物的关注在于吲哚类生物碱的抗肿瘤活性上,抗病毒成分的研究则未见报道。国内对板蓝根的成分和药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对化学成分的研究多为醇提取部位,已经分离并鉴定的成分达60种以上(刘云海,秦国伟,丁水平,等.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I).中草药,2001,32(12)1057-1060),但板蓝根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和物质基础仍未得到阐明,目前临床上所应用的板蓝根制剂多为成分不明确的植物粗提取物,疗效和质量都很难得到保证。在2005版的《中国药典》中,板蓝根及其单味药制剂仍然没有含量测定项,板蓝根药材及制剂生产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也急待解决(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2)。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板蓝根抗病毒的提取物即有效部位和活性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和用途,并且建立以活性成分为指标的板蓝根药材及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板蓝根)、叶为原料提取的抗病毒提取物,该提取物中含有活性化合物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一个具有通式(I)结构的活性化合物。抗病毒活性成分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可以利用HPLC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该测定方法可以作为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的标准。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板蓝根提取物,可以开发成为成分明确、疗效肯定的抗病毒新药。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板蓝根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该提取物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即板蓝根、叶为原料所提取的并且能被大孔树脂所吸附的化学成分的混合物,即为板蓝根抗病毒的有效部位;该提取物中含有活性化合物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clemastanin B)和一个具有以下通式(I)结构的活性化合物 其中R1是含有4~6个碳原子的氢芳基或杂芳基,其中的杂原子选自N、O、S;R1也包括被1个或2个下基团分别取代的氢芳基和杂芳基CH3、CH3O、CH2OH、COOH、COOCH3、OH;R2选自以下基团氢、(CH2)nCH3、(n=2~8)、2~6个相互连接的五碳糖或六碳糖基。上述板蓝根的提取物的用途是作为抗病毒有效部位来制备抗病毒药物的制剂,该有效部位可单独或加入适量的赋形剂,用常规的制备方法制成口服剂型或非口服剂型的药物;包括把此提取物添加到药用组合物中或此提取物参与组方的复方制剂;同时也包括该提取物制备保健品、保健食品方面的用途。上述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板蓝根提取物,其提取步骤如下(1)板蓝根药材用热水提取,水提取物经浓缩,用乙醇沉淀得水提醇沉上清液;(2)将上清液浓缩后经大孔树脂吸附,用乙醇冲洗树脂柱、收集洗脱液;(3)将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后得抗病毒有效部位。上述步骤(1)的板蓝根药材为干燥饮片或粉末,用药材量4-20倍量的60~100℃水提取1~4次,每次0.5h~2h,合并提取液后浓缩,在提取液中加入95%的乙醇至乙醇终浓度为30~80%,静置过滤得上清液。上述步骤(2)中将上清液抽滤或离心,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经大孔树脂吸附,用10-90%的乙醇冲洗树脂柱,收集乙醇洗脱液。上述抗病毒提取物中含有的化学成分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可利用HPLC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测定的流动相选用水、甲醇、乙腈等色谱试剂中的一种或一定比例的几种混合;紫外检测波长为200nm~400nm之间。该测定方法可用于以菘蓝属植物为来源的药材和处方中以这些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物制剂或复方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上述抗病毒提取物中含有化学成分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其提取方法为取板蓝根药材干燥饮片或粉末,用10~95%醇水溶液回流提取,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浸膏在水浴加热情况下溶于水中,通过大孔树脂,收集乙醇洗脱部分,减压浓缩,干燥,得粗提物;此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以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纯品作为对照品TLC跟踪检识,与对照品有相同斑点的流份合并,回收溶剂后,经溶剂反复重结晶,得到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重经晶溶剂可选用水、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上述抗病毒提取物中包含有通式(I)结构的活性化合物,其提取方法为板蓝根药材干燥饮片或粉末,用10~95%醇水溶液回流提取,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浸膏在水浴加热情况下溶于水中,通过大孔树脂,收集乙醇洗脱部分,减压浓缩,干燥,得到粗提物,此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收集具有含有此化合物的流分合并,回收溶剂后,经溶剂反复重结晶,重经晶溶剂可选用水、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得到具有通式(I)结构的化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通式(I)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单独应用,或与其它药物的组合物,具有抗病毒药物用途。板蓝根药材中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的测定方法如下(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落叶松脂素-4,4’-二-O-β-D-二葡萄糖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逐步稀释至每1ml含0.02mg的溶液;(2)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板蓝根过40目筛的粉末1g,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60%甲醇定容至25ml,60℃超声提取1h,再加60%甲醇至刻度,用35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上清液过0.45μm微孔滤膜后,得供试品溶液,备用;(3)色谱仪测定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进行测定,即得测定的含量。板蓝根提取物即有效部位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或具有通式(I)结构的活性化合物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和实验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1板蓝根抗病毒提取物即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板蓝根干燥饮片2kg,分别用醇水溶液提取2h、1.5h,滤过,合并两次提取液并浓缩至4kg,滤过。搅拌情况下,于提取液中加入95%乙醇,至乙醇含量60-80%。静置过夜,抽滤,滤液回收溶剂,浓缩至2kg。上述板蓝根提取液反复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分别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精制有效部位17g。实施例2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测定2.1仪器与试剂岛津CBM-10A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板蓝根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该提取物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即板蓝根、叶为原料所提取的并且能被大孔树脂所吸附的化学成分的混合物,即为板蓝根抗病毒的有效部位;该提取物中含有活性化合物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clemastaninB)和一个具有以下通式(Ⅰ)结构的活性化合物:***(Ⅰ)其中:R1是含有4~6个碳原子的氢芳基或杂芳基,其中的杂原子选自N、O、S;R1也包括被1个或2个下述基团分别取代的氢芳基和杂 芳基:CH3、CH3O、CH2OH、COOH、COOCH3、OH;R2选自以下基团:氢、(CH2)nCH3、(n=2~8)、2~6个相互连接的五碳糖或六碳糖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何立巍,孙东东,陈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李祥,何立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