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接触式涂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71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接触式涂油装置,包括液体传送轴(1)、接触海绵(2)、凸出棱条(3);所述接触海绵(2)包裹于所述液体传送轴(1)外侧,海绵覆盖下的液体传送轴(1)表面具有等间距出液小孔;所述液体传送轴(1)为中空油管,内部设有压力阀门;所述凸出棱条(3)位于接触海绵(2)上,高于接触海绵(2)1‑5mm;所述凸出棱条(3)正对电芯(4)的凹槽(5)位置。采用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凹槽(5)最内部多数无法喷到防锈油,达不到防腐的问题,实现了更有效、全面的将电芯表面涂覆防锈油,大大降低了后续存放过程中,电芯生锈的概率,提升生产优率,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接触式涂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接触式涂油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进步,电池作为新型环保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现今商业化广泛的为液态电池。电解液中含有大量的锂盐添加剂,这些锂盐添加剂遇水分解可转化生成HF,HF对金属具有腐蚀性。电芯生产过程中,裸电芯入壳后开始注液,由于注液机口有残留电解液,此部分电解液滴到电芯外壳上,会腐蚀电芯外壳增大电芯漏夜的危险,使电芯无法继续使用。故而成品电芯都有涂油步骤,将电芯清洗后,喷涂防锈油,防止电芯外壳被腐蚀,延长存储寿命。但现有技术及防锈油效果并不理想,常常出现电芯外壳生锈的情况,尤其是滚槽的槽口位置,90%的生锈电芯在此位置最先开始出现腐蚀点,逐步扩大,迫使此部分电芯直接报废,严重影响产能及浪费资源。而现在使用最多的涂油装置为喷涂,喷头对着电芯表面,以一定速度喷出防锈油。凹槽槽口为瓶型,槽口窄,内部宽,故而喷淋设计对于凹槽最内部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多数无法喷到防锈油,达不到防腐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期望提供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涂油装置,将传统的喷淋装置改为接触式涂覆。涂油装置设计凸出棱条位置,此位置正对电芯槽口,凸出棱条宽度稍大于槽口宽,涂油装置最外层选用海绵类柔软材料,表面致密,不损伤电芯表面,能均匀的涂覆防锈油,凸出棱条材质选用有一定硬度的高压海绵,此位置可接触到凹槽内部,均匀的涂覆防锈油而不损伤电芯表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接触式涂油装置,包括液体传送轴、接触海绵、凸出棱条;所述接触海绵包裹于所述液体传送轴外侧,海绵覆盖下的液体传送轴表面具有等间距出液小孔;所述液体传送轴为中空油管,内部设有压力阀门;所述凸出棱条位于接触海绵上,高于接触海绵1-5mm;所述凸出棱条正对电芯的凹槽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液体传送轴的材质为N8合金、A3碳素结构钢、310S不锈钢、440C钢材、304不锈钢、13Cr不锈钢、铜其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海绵和凸出棱条的材质为聚乙烯、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纳米海绵、纤维素海绵其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海绵的厚度为1-20mm。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式涂油装置转动方向与电芯转动方向相反。更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式涂油装置涂油转速1-90r/min。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括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接触式涂油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凹槽最内部多数无法喷到防锈油,达不到防腐的问题,实现了更有效、全面的将电芯表面涂覆防锈油;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接触式涂油装置,大大降低了后续存放过程中,电芯生锈的概率,提升生产优率,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接触式涂油装置工作示意图;其中,1是液体传送轴,2是接触海绵,3是凸出棱条,4是电芯,5是电芯凹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池接触式涂油装置,包括液体传送轴1、接触海绵2、凸出棱条3;所述接触海绵2包裹于所述液体传送轴1外侧,海绵覆盖下的液体传送轴1表面具有等间距出液小孔;所述液体传送轴1为中空油管,内部设有压力阀门;所述凸出棱条3位于接触海绵2上,比接触海绵2高1-5mm;所述凸出棱条3正对电芯4的凹槽5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液体传送轴1的材质为N8合金、A3碳素结构钢、310S不锈钢、440C钢材、304不锈钢、13Cr不锈钢、铜其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海绵2和凸出棱条3的材质为聚乙烯、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纳米海绵、纤维素海绵其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海绵2的厚度为1-20mm。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式涂油装置转动方向与电芯转动方向相反。更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式涂油装置涂油转速1-90r/min。进一步地,所述压力阀门用于控制防锈油传送的流量,保证接触海绵2处于满浸液状态且不会溢出防锈油。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海绵2与所述电芯4接触时,通过挤压,所述凸出棱条3可充满凹槽内侧,使滚槽内壁充分涂油。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括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技术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及实施例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电芯来料后,经过超声清洗区,水洗区,干燥区,涂油区,二次干燥区;从干燥区到涂油区,电芯来料为拉带传送,拉带为表面粗糙的滚轮,滚轮转动,电芯靠摩擦力向前流走,电芯进入涂油区。涂油区的接触式涂油装置一直保持转动状态,接触海绵(厚度为20mm)处于满浸液状态,如图1所示,电芯通过接触式涂油装置时,接触海绵与电芯表面接触,防锈油涂覆到电芯表面,此过程中电芯转动方向与接触式涂油装置转动方向相反,以保证电芯表面全部可以覆盖防锈油。凸出棱条是有一定的硬度高压海绵,此高压海绵为硬度为41-55°的硬海绵,密度>45kg/m3,材质为聚氨酯,比接触海绵2高5mm,可以填充满电芯凹槽,保证凹槽内每一个位置都涂覆到防锈油。实施例1:准备100颗18650电芯,表面喷淋浓度1%的HF酸溶液;过超声清洗区,水洗区,干燥区,涂油区,二次干燥区;其中,涂油区设计为三个接触式涂油装置,转速45r/min,生产节拍4个/min干燥后的电芯在25℃环境中,存放30天,记录生锈电芯个数。实施例2准备100颗18650电芯,表面喷淋浓度1%的HF酸溶液;过超声清洗区,水洗区,干燥区,涂油区,二次干燥区;其中,涂油区设计为五个接触式涂油装置,转速45r/min,生产节拍6个/min;干燥后的电芯在25℃环境中,存放30天,记录生锈电芯个数。实施例3准备100颗18650电芯,表面喷淋浓度1%的HF酸溶液;过超声清洗区,水洗区,干燥区,涂油区,二次干燥区;其中,涂油区设计为八个接触式涂油装置,转速45r/min,生产节拍8个/min;干燥后的电芯在25℃环境中,存放30天,记录生锈电芯个数。实施例4准备100颗18650电芯,表面喷淋浓度1%的HF酸溶液;过超声清洗区,水洗区,干燥区,涂油区,二次干燥区;其中,涂油区设计为十个接触式涂油装置,转速45r/min,生产节拍10个/min;干燥后的电芯在25℃环境中,存放30天,记录生锈电芯个数。对比例1:准备100颗18650电芯,表面喷淋浓度1%的HF酸溶液;经过超声清洗区,水洗区,干燥区,涂油区,二次干燥区;其中,涂油区为传统的喷淋是涂覆方式;干燥后的电芯在25℃环境中,存放30天,记录生锈电芯个数。实验结果如下表1:组别对比例1实施例1实施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接触式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传送轴(1)、接触海绵(2)、凸出棱条(3);所述接触海绵(2)包裹于所述液体传送轴(1)外侧,海绵覆盖下的液体传送轴(1)表面具有等间距出液小孔;所述液体传送轴(1)为中空油管,内部设有压力阀门;所述凸出棱条(3)位于接触海绵(2)上,高于接触海绵(2)1-5mm;所述凸出棱条(3)正对电芯(4)的凹槽(5)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接触式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传送轴(1)、接触海绵(2)、凸出棱条(3);所述接触海绵(2)包裹于所述液体传送轴(1)外侧,海绵覆盖下的液体传送轴(1)表面具有等间距出液小孔;所述液体传送轴(1)为中空油管,内部设有压力阀门;所述凸出棱条(3)位于接触海绵(2)上,高于接触海绵(2)1-5mm;所述凸出棱条(3)正对电芯(4)的凹槽(5)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接触式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传送轴(1)的材质为N8合金、A3碳素结构钢、310S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峰吴丽军韩伟李亚辉龙海涛陈亚黄守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