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顶部的沥青基防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261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建筑顶部的沥青基防水系统,以建筑顶部作为基面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一胎基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胎基层、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和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沥青35‑65份、改性剂5‑30份、矿物粉15‑30份、交联剂0.01‑0.1份、热稳定剂0.01‑0.1份、粘度调节剂0.01‑0.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施工现场直接成型,交联剂、热稳定剂、粘度调节剂含量依次增加与基层服贴好,防水系统只承受后浇结构的重力挤压,避免了防水卷材造成的内部拉扯力,防水效果更为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顶部的沥青基防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顶部的沥青基防水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业,斜屋顶建筑物的屋面防水施工,往往是要在屋顶基面上,先做一道防水层,在防水层上面再做一道增强层。防水层的材料,一般是沥青基类卷材或者高分子类卷材。实际施工时,由于项目现场的基层平整度问题,卷材与基层难以平顺贴合,而且卷材均存在搭接部位,特别是短边搭接处,由于上表面使用了非揭除隔离层,现实状况中粘结可靠性往往不好,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导致防水失败。CN103174266B公开了一种多彩防水屋面的施工方法,具体公开了在欲做防水的屋面上,铲除杂物,清扫干净,确保无疏松、孔洞、杂物后,均匀地涂抹防水涂料,再在上面贴一层无纺布,然后再涂一层防水涂料,如此反复形成多层结构;所述的防水涂料为水性三元乙丙防水涂料、SBS改性沥青防水涂料;2)当厚度达到需要的厚度时,在最后涂刷的防水涂料未干前,在其表面按照设计好的图案配彩砂,并喷涂;或者在最后涂刷的防水涂料未干前,将彩砂瓦拼装粘结在防水涂料上;所述的彩砂为天然彩砂或人工染色彩砂;3)待防水涂料完全固化,扫去浮砂。该技术方案公开了具体制备防水层的方法,但没有公开其防水涂料的制备及使用,更加没有公开是如何克服防水涂料粘性不足的问题。CN107288225A公开了一种防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基层处理,在基层上涂覆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上铺设第一增强层,第一增强层上涂覆第一沥青胶料层,第一沥青胶料层上铺设第二增强层,第二增强层涂覆第二沥青胶料层。本专利技术的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第一沥青胶料层和第二沥青胶料层均为沥青基类涂料,相容好,可融为一体,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与基层可牢固粘结;第一沥青胶料层和第二沥青胶料层可形成无缝涂膜,解决了传统防水卷材由于搭接而导致整体性较差的问题。但是没有系统的提出防水涂料层和沥青胶料层的化学配比,也没有详细公开具体施工的时候,如何克服现场卷材不平整、粘性不够等问题,以及与化学配比设计相适应的施工工艺,还存在改进的空间。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仍缺乏一种能够广泛应用的沥青基防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顶部的沥青基防水系统,提升现有防水预铺系统中保护层的粘结能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顶部的沥青基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一胎基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胎基层、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和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沥青35-65份、改性剂5-30份、矿物粉15-30份、交联剂0.01-0.1份、热稳定剂0.01-0.1份、粘度调节剂0.01-0.1份,所述改性剂包括SBS、SBR、IIR和SIS。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SBCs)是常用的沥青改性剂,SBCs系列品种中主要有4种类型,即: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型嵌段共聚物(SEPS),SBCs能够有效地改善沥青的温度性能、拉伸性能、弹性、内聚附着性能、混合料的稳定性、耐老化性等。丁苯橡胶(SBR)改性沥青可以提高耐磨性和抗老化性能,本专利技术在改性剂中添加SBR,可以提高产品的低温柔性和粘结性能。在丁基橡胶(IIR)的优点是气密性好、耐热、耐老化,本专利技术在改性剂中添加IIR,可以提高产品的粘结性能和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改性剂采用SBS、SBR、IIR和SIS的混合物。由于改性剂和沥青是物理混合,容易出现各成分相互分离的现象,从而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为改善改性沥青中改性剂与沥青之间的离析现象,本专利技术在所述改性沥青胶料中加入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后改性剂和沥青通过化学键相连,可以极大地提高两者结合的稳定性,改善其耐热性、低温柔性和抗老化性。加入热稳定剂可以实现重复加热后胶料性能保持稳定。在沥青中加入改性剂后会影响沥青的粘度和粘结性能,使其过于黏稠,粘结性能下降,在所述改性沥青胶料中加入粘度调节剂来降低粘度,改善流动性,从而使得单层胶料能够浸透网格胎基,与下层胶料粘结牢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和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的厚度均为0.3-4mm,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和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总厚度为6-8mm。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所述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由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粘度调节剂混合而成,所述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增加量为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质量的10-30%,所述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的粘度调节剂的增加量为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质量的5-20%;所述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增加量为所述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质量的10-30%,所述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的粘度调节剂的增加量为所述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质量的5-20%。作为第二个专利技术点,本申请还针对性解决了施工工程中提出的粘度下降和重复加热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改性沥青,是在现场熔化后铺装使用的,因此由于工程进度的原因,胶料往往需要重新加热熔融后进行铺装,所以在二次加热的时候,胶料往往会出现问题。粘度调节剂的作用,是降低胶料的粘度,使得胶料能够更好的渗透,甚至是上层胶料可浸透网格胎基与下层胶料粘结好,结合力更加好。由此,我们可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和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需要更优的交联能力和更好的热稳定性,随着厚度的增加还需要进一步降低粘性提高渗透能力,所以交联剂、热稳定剂、粘度调节剂含量依次增加能够解决实际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施工时只需要添加少部分化学添加剂即可,方便快捷。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胎基层和第二胎基层为网格胎基,所述网格胎基为聚酯毡、玻纤毡、玻纤网格布或棉混合纤维无纺布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作为优选,所述交联剂为硫,所述交联剂的重量基于所述沥青的重量百分比为0.01%-0.1%,所述热稳定剂为二盐基硬脂酸铅、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邻苯二甲酸铅和二盐基亚磷酸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热稳定剂的重量基于所述沥青的重量百分比为0.01%-0.1%,所述粘度调节剂为聚乙烯蜡、聚丙烯蜡、石蜡和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度调节剂重量基于所述沥青的重量百分比为0.01%-0.1%,所述沥青为90#沥青和200#沥青的混合物,所述90#沥青和200#沥青的重量比为(2-10):1,所述矿物粉为滑石粉、碳酸钙、云母粉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加入了硫作为交联剂让沥青中的成分重新发生微交联,但是仅仅使用硫的话效果是不好的,必须要使用热稳定剂,通过加入铅盐使得沥青在高温重新加热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和活性,并且二者之间的比例不能太偏差,硫太多会使部分沥青过分凝固,铅盐太多会降低体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顶部的沥青基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以建筑顶部作为基面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一胎基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胎基层、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其中,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和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沥青35-65份、改性剂5-30份、矿物粉15-30份、交联剂0.01-0.1份、热稳定剂0.01-0.1份、粘度调节剂0.01-0.1份,所述改性剂包括SBS、SBR、IIR和SIS。/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顶部的沥青基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以建筑顶部作为基面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一胎基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胎基层、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其中,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和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成分:沥青35-65份、改性剂5-30份、矿物粉15-30份、交联剂0.01-0.1份、热稳定剂0.01-0.1份、粘度调节剂0.01-0.1份,所述改性剂包括SBS、SBR、IIR和SI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基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和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的厚度均为0.3-4mm,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和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总厚度为6-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基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所述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由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粘度调节剂混合而成,所述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增加量为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质量的10-30%,所述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的粘度调节剂的增加量为所述第一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质量的5-20%;所述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增加量为所述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质量的10-30%,所述第三改性沥青胶料层的粘度调节剂的增加量为所述第二改性沥青胶料层的交联剂、热稳定剂的质量的5-2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沥青基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基层和第二胎基层为网格胎基,所述网格胎基为聚酯毡、玻纤毡、玻纤网格布和棉混合纤维无纺布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沥青基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硫,所述交联剂的重量基于所述沥青的重量百分比为0.01%-0.1%,所述热稳定剂为二盐基硬脂酸铅、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邻苯二甲酸铅和二盐基亚磷酸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热稳定剂的重量基于所述沥青的重量百分比为0.01%-0.1%,所述粘度调节剂为聚乙烯蜡、聚丙烯蜡、石蜡和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度调节剂重量基于所述沥青的重量百分比为0.01%-0.1%,所述沥青为90#沥青和200#沥青的混合物,所述90#沥青和200#沥青的重量比为(2-10):1,所述矿物粉为滑石粉、碳酸钙、云母粉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基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与所述热稳定剂的含量之比为(1-1.5):1,所述SBS、SBR、IIR和SIS之间的重量比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家安蒋继恒周敬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