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82532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土壤调理剂由外向内层叠包覆形成有第一物料层、第二物料层、第三物料层和第四物料层,其中,所述第一物料层中含有微生物菌剂;所述第二物料层中含有速溶型有机酸和促根因子;所述第三物料层中含有微溶型酸性物料;所述第四物料层中含有中微量元素和吸水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土壤调理剂具有多层结构,不同层结构所采用的物料特性和功能有所差异,从而使该土壤调理剂由外向内逐层从不同层面改良碱性土壤,且该土壤调理剂的微溶型酸性物料层可以起到缓释效果,确保内核的螯合中微量元素的释放时间符合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达到综合改良碱性土壤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我国是盐碱地大国,盐碱化土地面积位居全球第三,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在内的17个省区,盐碱荒地和影响耕地的盐碱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占中国耕地总面积10%以上。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碱性土壤具有代换性钠离子含量高、强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质地结构差及土壤对磷、钙、硼元素固定作用强等特征,同时,多数内陆盐碱地的水资源严重匮乏,大大加重了盐碱地改良难度。目前,现有土壤改良剂专利对碱性均有一定改良作用,但由于应用环境条件限制、改良技术单一、多种物料简单掺混或造粒,导致营养元素释放时间与作物需求规律不符等,均不能有效的综合改良碱性土壤。因此,目前的土壤调理剂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至少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改良碱性土壤的应用方法,该土壤调理剂具有多层结构,不同层结构所采用的物料特性和功能有所差异,从而使该土壤调理剂由外向内逐层从不同层面改良碱性土壤,且该土壤调理剂的微溶型酸性物料层可以起到缓释效果,确保核心的螯合中微量元素的释放时间符合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达到综合改良碱性土壤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目的。为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土壤调理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土壤调理剂由外向内层叠包覆形成有第一物料层、第二物料层、第三物料层和第四物料层,其中,所述第一物料层中含有微生物菌剂;所述第二物料层中含有速溶型有机酸和促根因子;所述第三物料层中含有微溶型酸性物料;所述第四物料层中含有螯合中微量元素和吸水剂。依据碱性土壤改良原理和不同物料的改良机理,通过逐层包覆方式以形成具有多层结构的土壤调理剂,不同层结构所采用的物料特性和功能有所差异,从而使该土壤调理剂由外向内逐层从不同层面改良碱性土壤,且该土壤调理剂的第三物料层(微溶型酸性物料层)可以起到缓释效果,确保核心的螯合中微量元素的释放时间符合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达到综合改良碱性土壤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目的。具体地,第一物料层中含有微生物菌剂,其可以代谢分泌有机酸类物质,可以解磷溶磷,活化碱性土壤固定的磷元素,起到固氮、解磷溶磷的作用,提高磷元素的有效利用性。第二物料层中含有速溶型有机酸和促根因子,腐植酸促进碱性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结构,非激素类促根因子促进树体萌发毛细新根,增强根系吸收性能,氨基酸呈酸性,降低碱性土壤pH,且氨基酸分子量小、活性高,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第三物料层中含有微溶型酸性物料,该层富含的Ca2+可以置换碱性土壤中的Na+,且硝基腐植酸本身为酸性,降低碱性土壤的pH和碱化度,因其溶解性低,可以达到缓释效果,缓慢释放第四物料层中的螯合中微量元素,以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第四物料层中含有螯合中微量元素和吸水剂,吸水剂易吸潮液化,水分促使钠基膨润土吸水膨胀,崩解土壤调理剂颗粒,确保中微量元素的释放时间符合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且螯合态中微量元素可以减轻碱性土壤对元素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上述土壤调理剂还可以具有下列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微生物菌剂选自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0.5~1.5):(2~4):(1.5~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速溶型有机酸选自改性腐植酸,改性腐植酸的pH值为6~7,所述改性腐植酸是利用磷酸脲将矿源黄腐酸钾进行改性所获得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改性腐植酸是通过下列方式获得的:将所述矿源黄腐酸钾以1:(10~15)的质量比溶于水中,得到第一混合液;将生化黄腐酸钾与磷酸脲以质量比为(2~4):1混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加入到第一混合液中,混匀至溶液的pH值为6~7,得到第二混合液;将所述第二混合液于80~90℃水浴螯合45~60min,将所得料液烘干并粉碎至80~100目,得到所述改性腐植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物料层进一步包括氨基酸物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氨基酸物料选自味精下脚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味精下脚料的粒径为80~100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促根因子为非激素类物料,非激素类物料选自海藻精和丁酸二乙氨基乙醇酯,其中海藻精和丁酸二乙氨基乙醇酯的质量比为(2~5):(0.5~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微溶型酸性物料选自石膏和硝基腐植酸,其中石膏和硝基腐植酸的质量比为(2~4):(1~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中微量元素包括:钙、铁、锌和硼,其中钙、铁、锌是以氨基酸或EDTA螯合的形式提供的,硼是以硼酸形式提供的,氨基酸或EDTA螯合的钙、铁、锌和硼酸的质量比为(60~75):(0~10):(0~15):(1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吸水剂选自尿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四物料层中进一步含有钠基膨润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土壤调理剂包括:26.55~51.3重量份的味精下脚料;15~28.5重量份的改性腐植酸;20~30重量份的类包膜材料;0.1~0.2重量份的促根因子;8~12重量份的中微量元素;1~2.5重量份的钠基膨润土;1.5~2.5重量份的尿素粉;以及0.25~0.6重量份的微生物菌剂。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土壤调理剂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制备第四物料层;在所述第四物料层上依次层叠包裹形成第三物料层、第二物料层和第一物料层,以便得到所述土壤调理剂。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所得土壤调理剂具有多层结构,不同层结构所采用的物料特性和功能有所差异,从而使该土壤调理剂由外向内逐层从不同层面改良碱性土壤,且该土壤调理剂的微溶型酸性物料层可以起到缓释效果,确保核心的螯合中微量元素的释放时间符合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达到综合改良碱性土壤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前面土壤调理剂在改良碱性土壤中的应用。如前所述,土壤调理剂具有多层结构,不同层结构所采用的物料特性和功能有所差异,从而使该土壤调理剂由外向内逐层从不同层面改良碱性土壤,且该土壤调理剂的微溶型酸性物料层可以起到缓释效果,确保核心的螯合中微量元素的释放时间符合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达到综合改良碱性土壤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良碱性土壤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向碱性土壤中施加前面所述土壤调理剂。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有助于改良碱性土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当所述碱性土壤pH值为7.5~8.0时,所述土壤调理剂的施用量为10~30kg/亩;当所述碱性土壤pH值为8.0~8.5时,所述土壤调理剂的施用量为30~50kg/亩;当所述碱性土壤pH值大于8.5,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调理剂由外向内层叠包覆形成有第一物料层、第二物料层、第三物料层和第四物料层,/n其中,所述第一物料层中含有微生物菌剂;/n所述第二物料层中含有速溶型有机酸和促根因子;/n所述第三物料层中含有微溶型酸性物料;/n所述第四物料层中含有螯合中微量元素和吸水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调理剂由外向内层叠包覆形成有第一物料层、第二物料层、第三物料层和第四物料层,
其中,所述第一物料层中含有微生物菌剂;
所述第二物料层中含有速溶型有机酸和促根因子;
所述第三物料层中含有微溶型酸性物料;
所述第四物料层中含有螯合中微量元素和吸水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选自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0.5~1.5):(2~4):(1.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速溶型有机酸选自改性腐植酸,所述改性腐植酸的pH值为6~7;
任选地,所述改性腐植酸是利用磷酸脲将矿源黄腐酸钾进行改性所获得的;
任选地,所述改性腐植酸是通过下列方式获得的:
将所述矿源黄腐酸钾以1:(10~15)的质量比溶于水中,得到第一混合液;
将生化黄腐酸钾与磷酸脲以质量比为(2~4):1混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加入到第一混合液中,混匀至溶液的pH值为6~7,得到第二混合液;
将所述第二混合液于80~90℃水浴螯合45~60min,将所得料液烘干并粉碎至80~100目,得到所述改性腐植酸;
任选地,所述第二物料层进一步包括氨基酸物料;
任选地,所述氨基酸物料选自味精下脚料;
任选地,所述味精下脚料的粒径为80~1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根因子为非激素类物料,非激素类物料选自海藻精和丁酸二乙氨基乙醇酯,其中海藻精和丁酸二乙氨基乙醇酯质量比为(2~5):(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溶型酸性物料选自石膏和硝基腐植酸,其中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明张西兴谷峰孙鹰翔王子浩王敏欣毕美超冀定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农业临沂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