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2510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路面材料技术领域。按重量份数计,该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原料包括65‑75份粗集料、25‑35细集料、3‑5份矿粉、1.5‑2.5份基质沥青、3‑5份岩沥青以及重量为沥青重量的3‑5%的自愈合微胶囊。上述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通过在原料中同时使用岩沥青和自愈合微胶囊,可有效提升柔性基层材料的抗车辙性能以及抗裂性能,减少运营过程中的开裂,提高路面的耐久性能。其制备方法可按所需级配混合上述原料,该方法简单,易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材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ATB(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是以一定级配的碎石作骨料,由沥青作为粘结材料经高温拌和、压实后形成的柔性基层材料,相比传统的半刚性水稳碎石基层,其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与水稳定性。相比半刚性水稳碎石基层,ATB由于模量降低,在应用过程中业内普遍对其抗车辙性能有着一定的担忧,以往的车辙只在表面的沥青层产生,而使用ATB后,沥青可能在ATB基层产生。并且,虽然相比水泥稳定碎石,ATB消除了干缩导致的裂缝问题,但是无法解决温度、荷载导致的疲劳开裂的问题,影响路面的耐久性能。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包括提供一种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其能够提升柔性基层材料的抗车辙性能以及抗裂性能,减少运营过程中的开裂,提高路面的耐久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包括提供一种上述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按重量份数计,该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原料包括65-75份粗集料、25-35细集料、3-5份矿粉、1.5-2.5份基质沥青、3-5份岩沥青以及重量为基质沥青重量的3-5%的自愈合微胶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粗集料经沥青路面的铣刨料进行油石分离筛分后所得。其中,粗集料所用的铣刨料包括沥青路面的下面层沥青混合料。<br>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包括AC-25和SUP-25中的至少一种。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粗集料包括粒径为20-30mm的第一粗集料、粒径为10-20mm的第二粗集料以及粒径为5-10mm的第三粗集料。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粗集料中沥青含量不超过1wt%。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粗集料制备过程中的油石分离为干式油石分离。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油石分离采用移动式废旧沥青铣刨料再生设备进行。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细集料经沥青路面的铣刨料进行油石分离筛分后所得。其中,细集料所用的铣刨料包括沥青路面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包括SMA-13、SUP-13、AC-13、SUP-25和AC-25中的至少一种。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筛分后的细集料的粒径不超过5mm。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细集料制备过程中的油石分离为干式油石分离。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油石分离采用移动式废旧沥青铣刨料再生设备进行。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矿粉包括石灰岩矿粉。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质沥青包括70号基质沥青。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岩沥青包括印尼布敦岩沥青。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岩沥青中灰分含量不低于70wt%。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自愈合微胶囊中愈合药剂的含量不低于80wt%。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自愈合微胶囊的粒径为10-20μm。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动稳定度为2680-3257次/mm,优选为2846次/mm。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在300με下的疲劳寿命为125879-215684次,优选为165872次。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例如可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混合原料。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级配满足:通过31.5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100%;且,通过26.5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90-100%;且,通过19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65-85%;且,通过16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55-70%;且,通过13.2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48-68%;且,通过9.5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40-60%;且,通过4.75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25-45%;且,通过2.36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15-40%;且,通过1.18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10-30%;且,通过0.6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8-20%;且,通过0.3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5-15%;且,通过0.15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4-10%;且,通过0.075mm的筛孔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质量百分率为3-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混合包括:将加热至155-165℃的基质沥青、加热至175-185℃的粗集料、加热至140-150℃的细集料与矿粉、岩沥青以及自愈合微胶囊进行干拌,随后与基质沥青湿拌。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后的基质沥青的表观粘度为0.15-0.19Pa·s。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加热时间≥1h。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干拌时间为10-15s。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湿拌时间为45-50s。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原料中同时使用岩沥青和自愈合微胶囊并与集料及基质沥青按本申请提供的配比配合,可有效提升柔性基层材料的抗车辙性能以及抗裂性能,减少运营过程中的开裂,提高路面的耐久性能。其制备方法可直接按所需级配混合各原料,简单易操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本申请提出一种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按重量份数计,该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原料包括65-75份粗集料、25-35细集料、3-5份矿粉、1.5-2.5份基质沥青、3-5份岩沥青以及重量为基质沥青重量的3-5%的自愈合微胶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粗集料主要经沥青路面的铣刨料进行油石分离筛分后所得。其中,粗集料所用的铣刨料主要包括(为)沥青路面的下面层沥青混合料,例如可包括AC-25和SUP-25中的至少一种。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粗集料可包括粒径为20-30mm的第一粗集料、粒径为10-20mm的第二粗集料以及粒径为5-10mm的第三粗集料,通过不同粒径的粗集料配合,不仅便于满足级配要求,同时还有利于质量管控,分档越多,更加方便级配设计与优化。例如在级配设计时,三档集料比两档集料更方便进行级配设计,而且质量更方便管控。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粗集料中沥青含量不超过1wt%,以使粗集料具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原料包括65-75份粗集料、25-35细集料、3-5份矿粉、1.5-2.5份基质沥青、3-5份岩沥青以及重量为所述基质沥青重量的3-5%的自愈合微胶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的原料包括65-75份粗集料、25-35细集料、3-5份矿粉、1.5-2.5份基质沥青、3-5份岩沥青以及重量为所述基质沥青重量的3-5%的自愈合微胶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集料经沥青路面的铣刨料进行油石分离筛分后所得;
其中,所述粗集料所用的铣刨料包括沥青路面的下面层沥青混合料;
优选地,所述下面层沥青混合料包括AC-25和SUP-25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粗集料包括粒径为20-30mm的第一粗集料、粒径为10-20mm的第二粗集料以及粒径为5-10mm的第三粗集料;
优选地,所述粗集料中沥青含量不超过1wt%;
优选地,油石分离为干式油石分离;
优选地,油石分离采用移动式废旧沥青铣刨料再生设备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集料经沥青路面的铣刨料进行油石分离筛分后所得;
其中,所述细集料所用的铣刨料包括沥青路面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
优选地,所述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包括SMA-13、SUP-13、AC-13、SUP-25和AC-25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筛分后的所述细集料的粒径不超过5mm;
优选地,油石分离为干式油石分离;
优选地,油石分离采用移动式废旧沥青铣刨料再生设备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包括石灰岩矿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沥青包括70号基质沥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沥青包括印尼布敦岩沥青;
优选地,所述岩沥青中灰分含量不低于7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愈合微胶囊中愈合药剂的含量不低于80wt%;
优选地,所述自愈合微胶囊的粒径为10-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式再生柔性基层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益佳张苏龙王鹏李华王捷胡乐乐陈广辉张仁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