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250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包括通过风管依次串联的洗涤塔、除雾器、旋风分离器、光催化氧化装置及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风管上设有牵引风机;所述洗涤塔旁设有微气泡发生器,所述微气泡发生器的两端通过循环管连通于所述洗涤塔的不同位置,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洗涤塔内的吸收液在塔底经所述循环泵增压后从塔顶喷淋而下。该治理系统具有净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且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沥青生产行业废气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沥青烟气主要由气、液两相组成,液相部分是十分细微的挥发冷凝物,粒径多在0.1-1.0μm之间,最小的约0.01μm,最大的约10μm,气相是不同气体的混合物。对于这种浓度不高又极为分散的沥青烟零,用常规的方法不可能将其净化,目前得以应用的净化方法有4种类型,即电捕法、吸附法、吸收法和燃烧法。(一)电捕法;该法的优点是收集的沥青呈焦油状且溶于苯或环己烷,可返回生产系统或作燃料使用;缺点是电捕法对烟温要求较高;干式电捕集对气相组分的捕集效率几乎等于零,而湿式静电捕集器虽可捕集气态沥青,但增加了污水处理设备和维修费用;而且长期运行净化效率降低;一次性投资大,占地面积大。(二)吸附法;该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净化效率高,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纵方便无二次污染;缺点是系统阻力大,占地面积大。(三)吸收法;吸收法优点是设备简单、维修方便、系统阻力小,能耗低,运行费用少,缺点是存在二次污染,净化效率不高。(四)燃烧法;该法去除效率较高,缺点是对温度要求高,能耗高,运行费用较高。综上,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的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该治理系统具有净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且运行成本低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包括通过风管依次串联的洗涤塔、除雾器、旋风分离器、光催化氧化装置及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风管上设有牵引风机。具体的,所述洗涤塔旁设有微气泡发生器,所述微气泡发生器的两端通过循环管连通于所述洗涤塔的不同位置,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洗涤塔内的吸收液在塔底经所述循环泵增压后从塔顶喷淋而下。具体的,所述洗涤塔旁还配有加药箱,所述加药箱与所述洗涤塔连通。具体的,所述洗涤塔采用旋流板塔,所述旋流板塔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填料层和旋流板,所述除雾器设置在所述旋流板塔的顶部。具体的,所述光催化氧化装置内装有UV灯管和光触媒过滤网。具体的,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内装有柱状活性炭。具体的,所述风管的尾端与冲天管连接。具体的,所述牵引风机设置在所述冲天管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综合了多种处理结构,有效提高了沥青油烟废气治理效率,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有机废气处理效率高2、系统运行简单,可实现常温处理,并且对废水进行了有效处理,降低了废水排放后的处理难度,处理废水的微气泡发生器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行安全。3、活性炭对臭氧的去除能力也能实现对大气的排放要求,能满足将来越来越严的环保要求。4、该处理系统技术成熟、稳定,运行简单,净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可以运用于大多数沥青由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油烟废气的治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的剖视示意图;其中:1—进风管2—加药箱3—水管一4—洗涤塔5—水管二6—微气泡发生器7—管道一8—旋风分离器9—管道二10—光催化氧化装置11—管道三12—活性炭吸附装置13—管道四14—牵引风机15—管道五16—冲天管17—填料层18—旋流板19—除雾器20—水管三21—水管四22—循环泵23—UV灯管24—光触媒过滤网25—柱状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一种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包括通过风管依次串联的洗涤塔4、除雾器19、旋风分离器8、光催化氧化装置10及活性炭吸附装置12,在风管上设有牵引风机14,风管的尾端与冲天管16连接,牵引风机14设置在冲天管16与活性炭吸附装置12之间。参见图1和图2,具体的,洗涤塔4采用旋流板塔,旋流板塔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一7与旋风分离器8的进风口连通,旋风分离器8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二9与光催化氧化装置10的进风口连通,光催化氧化装置10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三11与活性炭吸附装置12的进风口连通,活性炭吸附装置12的出风口通过管道四13与牵引风机14的吸风口连通,牵引风机14的排风口通过管道五15与冲天管16连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沥青油烟废气由洗涤塔4底端侧部的进风管1进入洗涤塔4,废气与吸收液进行气液两相接触,将悬浮在气体中的颗粒物或油雾在水洗过程中被去除,洗涤塔4处理后的气体经除雾器19脱水除雾后进入旋风分离器8,去除前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油和水,旋风分离器8处理后的气体进入光催化氧化装置10,将气体中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紫外光解的方式,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原有的小分子物质则直接被催化氧化成CO2和H2O,经过前面数级处理,此时的废气已经比较适合进行吸附,此处采用活性炭吸附装置12对废气中残存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去除其中的VOC成分和臭味物质,确保废气能够达标排放。参见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在洗涤塔4旁可以配备微气泡发生器6,洗涤塔4通过水管二5与微气泡发生器6的进水口连通,微气泡发生器6通过水管三20与循环泵22连接,循环泵22通过水管四21回至洗涤塔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吸收液在塔底经循环泵22增压后在塔顶喷淋而下,最后回流至塔底循环使用,洗涤塔4中的水(吸收液)经管道进入微气泡发生器6,微气泡发生器6产生的超微细气泡在“爆裂”后产生瞬时间高压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及高浓氧负离子,实现多种有机废气的高效分解及打断有机物的分子链结构,达到清洁水源,降低废水处理难度的目的。参见图1和图2,需要解释的是,在实际设计中,旋流板塔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填料层17和旋流板18,除雾器19则设置在旋流板塔的顶部,废气在通过旋流板塔内部的旋流板18时,强化了废气与吸收液之间的两相接触,提高了废气的净化效果。在一些可能实施的方案中,在洗涤塔4旁还可以配备加药箱2,加药箱2通过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风管依次串联的洗涤塔、除雾器、旋风分离器、光催化氧化装置及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风管上设有牵引风机;/n所述洗涤塔旁设有微气泡发生器,所述微气泡发生器的两端通过循环管连通于所述洗涤塔的不同位置,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洗涤塔内的吸收液在塔底经所述循环泵增压后从塔顶喷淋而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风管依次串联的洗涤塔、除雾器、旋风分离器、光催化氧化装置及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风管上设有牵引风机;
所述洗涤塔旁设有微气泡发生器,所述微气泡发生器的两端通过循环管连通于所述洗涤塔的不同位置,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洗涤塔内的吸收液在塔底经所述循环泵增压后从塔顶喷淋而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塔旁还配有加药箱,所述加药箱与所述洗涤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油烟废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塔采用旋流板塔,所述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恒杨立贵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