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吊装用定型化可调式吊具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2438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吊装用定型化可调式吊具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房屋建筑工程领域,适用于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叠合楼板的施工,亦可适用于其他装配式构件的吊装施工;包括吊装前准备、吊具配件验收、叠合板运输堆放、可调式吊具组装、叠合板起吊、叠合板落位、叠合板标高复核、位置、标高校对、摘钩、现浇层施工等施工步骤,具有吊装精度高、稳定性好、制作简单,同时经济技术效益突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吊装用定型化可调式吊具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吊装用定型化可调式吊具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国长期以来,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钢混结构等混凝土建筑物主要采用现场绑扎梁、板、柱钢筋浇筑混凝土的传统施工方式,产业化程度较低、建筑结构部件品率低。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传统的房屋建造模式正在逐步向工业化建筑模式发展,进一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和装配化,装配式结构为工业化建筑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因其现场作业量小、施工方便、改善现场施工条件、加工精度高且质量易得到保证等优点,近年来逐渐被大家认可和推广,并运用到建筑业各领域。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装配式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系列问题,给该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是在吊装施工方面,已有的专用吊具吊装相比于传统吊点吊装虽有更高的吊装稳定性,但在可调性方面,特别是起吊后的可调性上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有鉴于此,目前亟需专利技术一种吊装精度高、稳定性好、制作简单,同时经济技术效益突出的装配式构件吊装体系。本专利技术通过现场叠合板吊装试验研究、吊具结构比选,提出了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吊装用定型化可调式吊具及其施工方法,并通过多个项目验证,可为装配式结构吊装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吊装精度高、稳定性好、制作简单,同时经济技术效益突出的装配式构件吊装体系及施工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吊装用定型化可调式吊具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吊装前准备:在下层板面上进行测量放线,弹出1000mm的控制线,搭设盘扣式钢管排架支撑体系;2)吊具配件验收:对U型槽钢、工字钢横梁、滑移模组、固定模组以及电动葫芦吊钩、主吊钩等配件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分类保存至室内;3)叠合板运输堆放:叠合板采用平板车运输,在车辆上铺垫木方,并固定牢靠,运至现场采取重叠堆放;4)可调式吊具组装:第一步:在临时胎架上固定好两侧U型钢滑槽至同一水平面,并利用U型钢滑槽顶面的吊耳调整纵横向位置;第二步:将电动葫芦串入工字钢横梁内,并在工字钢横梁两侧安装滑移模组及固定模组;第三步:先将安装固定模组的工字钢横梁滑入U型钢滑槽的正中间,利用插销或焊接完全固定,再在两侧同步将安装滑移模组的工字钢横梁滑入U型钢滑槽内,最后在两端安装封板;5)叠合板起吊:吊装机械上的主吊绳通过主吊钩经分吊绳与可调式吊具上的吊耳连接固定,起吊前根据叠合板尺寸,通过滑移式前、后横梁上的微型电动葫芦调节吊具下吊绳间距,并由吊具下吊绳与预制叠合板上的叠合板预留筋连接,初吊确定平稳后,人工手扶配合继续起吊;如需吊装预制墙板式构件,则先将吊具下吊绳与预制墙板上的墙板预留筋连接,然后通过固定式横梁上的微型电动葫芦进行吊装施工;6)叠合板落位:叠合板采用人工手扶的方式落位,落位后采用铅垂和靠尺进行检测,不合格则进行重新起吊落位,直到通过检验为止;7)叠合板标高复核:落位后对叠合板板底标高进行复核,板底标高差应小于5mm;8)位置、标高校对:叠合板标高复核后对叠合板位置进行校对,对位置误差较小的工况直接采用丝扣人工微调,对于位置误差较大的工况重新起吊,校对后对叠合板板底标高进行二次复核;9)摘钩:吊装专业完成后,经2名负责安放叠合板人员进行同步摘钩作业;10)现浇层施工:预制梁、板安装完毕且检查合格后,进行预制构件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的施工。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U型钢滑槽内壁底部及顶部均设置有垂直于内壁的限位板,U型钢滑槽顶面设置有一对吊耳,每只吊耳与U型钢滑槽端部的距离相等,U型钢滑槽端部设置有封板。优选的,步骤5)所述的主吊钩上部通过主吊绳与吊装机械连接,下部通过分吊绳与可调式吊具上的吊耳相连;可调式吊具由滑移式横梁、固定横梁及U型钢滑槽组成,滑移式横梁及固定横梁上均布设有微型电动葫芦,微型电动葫芦通过吊具下吊绳与叠合板预留筋连接。优选的,所述滑移式横梁分为滑移式前横梁及滑移式后横梁,两者均呈工字钢结构,滑移式横梁腹板上安装有两台微型电动葫芦,滑移式横梁端部嵌入滑移模组内。优选的,所述滑移模组一侧预留有滑移式横梁嵌合槽,滑移式横梁端部通过滑移式横梁嵌合槽嵌入滑移模组内部,所述滑移模组顶面及底面均设有滑轨,并在滑轨内设有滑轮,且所述滑轮宽度与U型钢滑槽内限位板间距相同。优选的,所述固定横梁呈工字钢结构,且固定横梁设置于横梁分滑移式前横梁与滑移式后横梁之间,固定横梁腹板上亦安装有两台微型电动葫芦,固定横梁端部嵌入固定模组内。优选的,所述固定模组一侧预留有固定横梁嵌合槽,固定横梁端部通过固定横梁嵌合槽嵌入固定模组内部,所述固定模组高度与U型钢滑槽内壁高度相等。1、优选的,步骤5)所述的微型电动葫芦通过电动葫芦滑轮架设于滑移式横梁的腹板及固定横梁的底板上,微型电动葫芦底端设置有电动葫芦吊钩。相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2、采用可调式吊具安装预制装配式叠合板,涉及的可调式吊具可控制吊装前的吊点位置及校正吊装中的吊点变化,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效益等诸多施工优势,技术效益显著。3、可调式吊具制作简单、成本低,其主要由两侧U型槽钢和中部工字钢横梁构成,工字钢横梁两端嵌入滑移模组内,滑移模组位于槽钢内,槽钢直接作为滑动空间,两侧横梁为可移动式,中间横梁作为平板类构件的主吊杆固定于槽钢内。4、可调式吊具中部工字钢横梁上直接配备了遥控式电动葫芦,电动葫芦以工字钢翼板作为支撑,可随时调整吊点的横向位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吊钩与可调式吊具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可调式吊具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节点大样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微型电动葫芦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滑移模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吊装施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预制墙板吊装施工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流程图。图中标号说明:1-主吊绳;2-主吊钩;3-分吊绳;4-滑移式后横梁;5-U型钢滑槽;6-固定横梁;7-微型电动葫芦;8-固定模组;9-吊耳;10-限位板;11-滑轮;12-电动葫芦吊钩;13-滑移式前横梁;14-滑移模组;15-滑轨;16-吊具下吊绳;17-预制叠合板;18-叠合板预留筋;19-嵌合槽;20-电动葫芦滑轮;21-预制墙板;22-墙板预留筋;23-封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吊装用定型化可调式吊具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n1)吊装前准备:在下层板面上进行测量放线,弹出1000mm的控制线,搭设盘扣式钢管排架支撑体系;/n2)吊具配件验收:对U型槽钢、工字钢横梁、滑移模组(14)、固定模组(8)以及电动葫芦吊钩(12)、主吊钩(2)配件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分类保存至室内;/n3)叠合板运输堆放:叠合板采用平板车运输,在车辆上铺垫木方,并固定牢靠,运至现场采取重叠堆放;/n4)可调式吊具组装:/n第一步:在临时胎架上固定好两侧U型钢滑槽(5)至同一水平面,并利用U型钢滑槽(5)顶面的吊耳(9)调整纵横向位置;/n第二步:将电动葫芦串入工字钢横梁内,并在工字钢横梁两侧安装滑移模组(14)及固定模组(8);/n第三步:先将安装固定模组(8)的工字钢横梁滑入U型钢滑槽(5)的正中间,利用插销或焊接完全固定,再在两侧同步将安装滑移模组(14)的工字钢横梁滑入U型钢滑槽(5)内,最后在两端安装封板(23);/n5)叠合板起吊:吊装机械上的主吊绳(1)通过主吊钩(2)经分吊绳(3)与可调式吊具上的吊耳(9)连接固定,起吊前根据叠合板尺寸,通过滑移式前、后横梁上的微型电动葫芦(7)调节吊具下吊绳(16)间距,并由吊具下吊绳(16)与预制叠合板(17)上的叠合板预留筋(18)连接,初吊确定平稳后,人工手扶配合继续起吊;如需吊装预制墙板(21)式构件,则先将吊具下吊绳(16)与预制墙板(21)上的墙板预留筋(22)连接,然后通过固定式横梁上的微型电动葫芦(7)进行吊装施工;/n6)叠合板落位:叠合板采用人工手扶的方式落位,落位后采用铅垂和靠尺进行检测,不合格则进行重新起吊落位,直到通过检验为止;/n7)叠合板标高复核:落位后对叠合板板底标高进行复核,板底标高差应小于5mm;/n8)位置、标高校对:叠合板标高复核后对叠合板位置进行校对,对位置误差较小的工况直接采用丝扣人工微调,对于位置误差较大的工况重新起吊,校对后对叠合板板底标高进行二次复核;/n9)摘钩:吊装专业完成后,经2名负责安放叠合板人员进行同步摘钩作业;/n10)现浇层施工:预制梁、板安装完毕且检查合格后,进行预制构件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的施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吊装用定型化可调式吊具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吊装前准备:在下层板面上进行测量放线,弹出1000mm的控制线,搭设盘扣式钢管排架支撑体系;
2)吊具配件验收:对U型槽钢、工字钢横梁、滑移模组(14)、固定模组(8)以及电动葫芦吊钩(12)、主吊钩(2)配件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分类保存至室内;
3)叠合板运输堆放:叠合板采用平板车运输,在车辆上铺垫木方,并固定牢靠,运至现场采取重叠堆放;
4)可调式吊具组装:
第一步:在临时胎架上固定好两侧U型钢滑槽(5)至同一水平面,并利用U型钢滑槽(5)顶面的吊耳(9)调整纵横向位置;
第二步:将电动葫芦串入工字钢横梁内,并在工字钢横梁两侧安装滑移模组(14)及固定模组(8);
第三步:先将安装固定模组(8)的工字钢横梁滑入U型钢滑槽(5)的正中间,利用插销或焊接完全固定,再在两侧同步将安装滑移模组(14)的工字钢横梁滑入U型钢滑槽(5)内,最后在两端安装封板(23);
5)叠合板起吊:吊装机械上的主吊绳(1)通过主吊钩(2)经分吊绳(3)与可调式吊具上的吊耳(9)连接固定,起吊前根据叠合板尺寸,通过滑移式前、后横梁上的微型电动葫芦(7)调节吊具下吊绳(16)间距,并由吊具下吊绳(16)与预制叠合板(17)上的叠合板预留筋(18)连接,初吊确定平稳后,人工手扶配合继续起吊;如需吊装预制墙板(21)式构件,则先将吊具下吊绳(16)与预制墙板(21)上的墙板预留筋(22)连接,然后通过固定式横梁上的微型电动葫芦(7)进行吊装施工;
6)叠合板落位:叠合板采用人工手扶的方式落位,落位后采用铅垂和靠尺进行检测,不合格则进行重新起吊落位,直到通过检验为止;
7)叠合板标高复核:落位后对叠合板板底标高进行复核,板底标高差应小于5mm;
8)位置、标高校对:叠合板标高复核后对叠合板位置进行校对,对位置误差较小的工况直接采用丝扣人工微调,对于位置误差较大的工况重新起吊,校对后对叠合板板底标高进行二次复核;
9)摘钩:吊装专业完成后,经2名负责安放叠合板人员进行同步摘钩作业;
10)现浇层施工:预制梁、板安装完毕且检查合格后,进行预制构件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吊装用定型化可调式吊具,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U型钢滑槽(5)内壁底部及顶部均设置有垂直于内壁的限位板(10),U型钢滑槽(5)顶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重秋尹华松连亮亮马国昌于海许仁雅杨建文张维龙张泽毓程彬王乾李家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