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高度可调型动感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36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型动感单车,属于动感单车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杆、底座、调高组件和车座组件,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架的底端连接有车架,所述车架的顶端设置有调高组件,所述调高组件的上端设置有车座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连接座的内部安装与蜗杆构成啮合结构的蜗轮,贯穿蜗轮的螺纹杆套接在套筒的内部,固定筒内套接有安装在坐凳垫下端的套杆,这种结构能够通过推动调节杆实现对坐凳垫的高度调节,坐凳垫的一端连接有靠座,靠座的外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外周套接有防滑橡胶套的握把,这种结构配合限位板能够在使用者锻炼过久出现疲劳感的时候进行停靠休息的同时还能进行限位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型动感单车
本技术属于动感单车
,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型动感单车。
技术介绍
动感单车,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视觉效果等独特的充满活力的室内自行车训练课程。动感单车是经过科学的实验设计采取人工力学工程的方法,选择适合人体要求,不劳烦腰部,还能使得健身达到最大的效果,和所有的有氧运动一样,动感单车也是在充分激活身体的运动细胞后,在消耗能量的同时达到减脂的目的。一般的动感单车的坐凳只是简单利用套筒结构进行高度调节,这种结构并不能很好的控制高度调节,可能会出现陡然升高或者降低的情况,并且调节之后当骑车者体重过重时坐凳可能会自动下降,另外常见的坐凳并没有设置靠背装置,当使用者运动过久出现疲劳感时还需要离开单车另外再找休息处,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型动感单车,具有调高灵活,提高舒适性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度可调型动感单车,包括支撑杆、底座、调高组件和车座组件,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有支架,且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有把手,且支架的底端连接有车架,所述车架的外侧设置有主转轮,且车架的顶端设置有调高组件,所述调高组件的上端设置有车座组件,所述主转轮的外侧安装有脚蹬,且主转轮的外周缠绕有链条,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固定有车轮,所述车轮的外侧设置有副转轮。优选的,所述调高组件包括固定筒、套筒、蜗轮、连接座、调节杆、蜗杆、插销、螺纹杆和套杆,其中,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安装有蜗轮,且连接座的外顶端固定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部套接有套杆,所述蜗轮的外侧啮合有蜗杆,且蜗轮的内部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周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固定有插销。优选的,所述车座组件包括支撑垫、限位板、握把、转轴、靠座和坐凳垫,其中,所述支撑垫的上端粘接有坐凳垫,所述坐凳垫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板,且坐凳垫远离支撑垫的一端固定有靠座,所述靠座的外侧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靠近靠座的一端贯穿有转轴。优选的,所述主转轮与脚蹬之间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且主转轮与副转轮之间通过缠绕链条构成传动结构,所述车轮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底座的上端,且车轮与副转轮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与蜗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蜗杆与蜗轮之间构成啮合结构,所述蜗轮的内部凿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的外螺纹纹路与螺纹孔的纹路相吻合。优选的,所述螺纹杆通过嵌入套筒内部与套筒构成滑动结构,且螺纹杆与套筒之间通过插销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靠座通过电弧焊焊接在坐凳垫的一端,且靠座与坐凳垫之间构成的角度为一百二十度,所述握把与靠座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握把的外周套接有防滑橡胶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连接座的内部安装与蜗杆构成啮合结构的蜗轮,贯穿蜗轮内部螺纹孔的螺纹杆套接在套筒的内部并通过插销固定,安装在连接座上端的固定筒内套接有安装在坐凳垫下端的套杆,这种结构能够通过推动调节杆进一步实现对坐凳垫的高度调节,调节方便灵活且稳定性好。2、本技术通过在底端粘接有支撑垫的坐凳垫的一端连接与坐凳垫构成一百二十度角的靠座,靠座的外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外周套接有防滑橡胶套的握把,这种结构配合限位板能够在使用者锻炼过久出现疲劳感的时候进行停靠休息的同时还能进行限位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调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车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支撑杆;3、底座;4、车架;5、主转轮;6、脚蹬;7、固定杆;8、车轮;9、副转轮;10、链条;11、调高组件;111、固定筒;112、套筒;113、蜗轮;114、连接座;115、调节杆;116、蜗杆;117、插销;118、螺纹杆;119、套杆;12、车座组件;121、支撑垫;122、限位板;123、握把;124、转轴;125、靠座;126、坐凳垫;13、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度可调型动感单车,包括支撑杆2、底座3、调高组件11和车座组件12,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有支架1,且支撑杆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3,支架1的顶端安装有把手13,且支架1的底端连接有车架4,车架4的外侧设置有主转轮5,且车架4的顶端设置有调高组件11,调高组件11的上端设置有车座组件12,主转轮5的外侧安装有脚蹬6,且主转轮5的外周缠绕有链条10,底座3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杆7,固定杆7的顶端固定有车轮8,车轮8的外侧设置有副转轮9,为了实现车轮8的转动,主转轮5与脚蹬6之间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且主转轮5与副转轮9之间通过缠绕链条10构成传动结构,车轮8通过固定杆7固定在底座3的上端,且车轮8与副转轮9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调高组件11包括固定筒111、套筒112、蜗轮113、连接座114、调节杆115、蜗杆116、插销117、螺纹杆118和套杆119,其中,连接座114的内部安装有蜗轮113,且连接座114的外顶端固定有固定筒111,固定筒111的内部套接有套杆119,蜗轮113的外侧啮合有蜗杆116,且蜗轮113的内部贯穿有螺纹杆118,蜗杆116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杆115,为了实现对螺纹杆118的高度调节,调节杆115与蜗杆116为一体式结构,蜗杆116与蜗轮113之间构成啮合结构,蜗轮113的内部凿有螺纹孔,螺纹杆118的外螺纹纹路与螺纹孔的纹路相吻合;螺纹杆118外周套接有套筒112,套筒112的外侧固定有插销117,为了对调节后的螺纹杆118进行固定,螺纹杆118通过嵌入套筒112内部与套筒112构成滑动结构,且螺纹杆118与套筒112之间通过插销117连接固定。车座组件12包括支撑垫121、限位板122、握把123、转轴124、靠座125和坐凳垫126,其中,支撑垫121的上端粘接有坐凳垫126,坐凳垫126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板122,且坐凳垫126远离支撑垫121的一端固定有靠座125,靠座125的外侧连接有握把123,握把123靠近靠座125的一端贯穿有转轴124,为了使使用者进行靠背休息的同时还能实现限位保护,靠座125通过电弧焊焊接在坐凳垫126的一端,且靠座125与坐凳垫126之间构成的角度为一百二十度,握把123与靠座125之间通过转轴124转动连接,且握把123的外周套接有防滑橡胶套。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推动调节杆115,与调节杆115为一体式结构的蜗杆116随之移动,进一步带动与蜗杆116构成啮合结构的蜗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可调型动感单车,包括支撑杆(2)、底座(3)、调高组件(11)和车座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有支架(1),且支撑杆(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3),所述支架(1)的顶端安装有把手(13),且支架(1)的底端连接有车架(4),所述车架(4)的外侧设置有主转轮(5),且车架(4)的顶端设置有调高组件(11),所述调高组件(11)的上端设置有车座组件(12),所述主转轮(5)的外侧安装有脚蹬(6),且主转轮(5)的外周缠绕有链条(10),所述底座(3)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顶端固定有车轮(8),所述车轮(8)的外侧设置有副转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型动感单车,包括支撑杆(2)、底座(3)、调高组件(11)和车座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有支架(1),且支撑杆(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3),所述支架(1)的顶端安装有把手(13),且支架(1)的底端连接有车架(4),所述车架(4)的外侧设置有主转轮(5),且车架(4)的顶端设置有调高组件(11),所述调高组件(11)的上端设置有车座组件(12),所述主转轮(5)的外侧安装有脚蹬(6),且主转轮(5)的外周缠绕有链条(10),所述底座(3)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顶端固定有车轮(8),所述车轮(8)的外侧设置有副转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高组件(11)包括固定筒(111)、套筒(112)、蜗轮(113)、连接座(114)、调节杆(115)、蜗杆(116)、插销(117)、螺纹杆(118)和套杆(119),其中,所述连接座(114)的内部安装有蜗轮(113),且连接座(114)的外顶端固定有固定筒(111),所述固定筒(111)的内部套接有套杆(119),所述蜗轮(113)的外侧啮合有蜗杆(116),且蜗轮(113)的内部贯穿有螺纹杆(118),所述蜗杆(116)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杆(115),所述螺纹杆(118)的外周套接有套筒(112),所述套筒(112)的外侧固定有插销(1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组件(12)包括支撑垫(121)、限位板(122)、握把(123)、转轴(124)、靠座(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雨欣梁强陈果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