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水雨专利>正文

一种胃管专用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32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胃管专用导丝,包括胃管,胃管内穿设有导丝,导丝前端与摄像头相连接,摄像头分别与固定座和数据线相连接,固定座与中心杆相连通且数据线依次从固定座、中心杆和导丝内穿出,中心杆上设有一拉绳,拉绳从导丝内穿出,中心杆上设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与卡接杆的上端相连接,卡接杆的下端与中心杆活动连接;导丝上设有条形孔,胃管上设有与条形孔相对应的固定槽,卡接杆的一端和支撑弹簧均穿过条形孔后卡接杆的一端活动设置在固定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巧妙,通过摄像头随时监控胃管端部的位置,防止胃管误入气管内,胃管插入胃部到位后,通过摄像头观察胃管是否移位,便于医护人员及时纠正胃管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管专用导丝
本技术涉及医用胃管的
,尤其涉及一种胃管专用导丝。
技术介绍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很多患者需要留置胃管,留置胃管时,一旦胃管经鼻孔插入人体后,外部操作人员难以观察到胃管的到达位置,特别是通过咽喉食管的狭窄处时,容易损伤食管黏膜,甚至导管误入气道,需要拔出胃管再次插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人痛苦;即使胃管置入胃内后,也会出由各种原因造成胃管从胃内脱出,如观察不到会引起误吸的风险。特别是危重症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留置胃管时难度大且有误入气道风险,目前尚没有相关指南及规范给出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标准,重症监护室为了保证患者安全胃管留置后常规通过床旁X线来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方可进行肠内营养,患者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肠内营养同时增加患者的费用及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再加上一些重症患者烦躁或护理过程中引起意外拔管需要再次留置胃管易引起纠纷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胃管插入时容易误入气管内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胃管专用导丝。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胃管专用导丝,包括胃管,胃管内穿设有导丝,所述导丝前端与摄像头相连接,摄像头分别与固定座和数据线相连接,固定座与中心杆相连通且数据线依次从固定座、中心杆和导丝内穿出后与外部显示器相连接,中心杆上设有一拉绳,拉绳从导丝内穿出,中心杆上设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与卡接杆的上端相连接,卡接杆的下端与中心杆活动连接;所述导丝上设有条形孔,胃管上设有与条形孔相对应的固定槽,卡接杆的上端和支撑弹簧均穿过条形孔后卡接杆的上端活动设置在固定槽内。优选地,所述中心杆后侧且在导丝内还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上设有穿线孔,数据线和拉绳均从穿线孔内穿出至外部。优选地,所述卡接杆的上端下部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穿设在支撑弹簧内,卡接杆的下端设有限位底座,中心杆上设有限位腔,限位腔上设有一预留孔,限位底座活动设置在限位腔内且限位底座上部穿过预留孔与卡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摄像头的外径大于导丝的内径且小于胃管的内径。优选地,所述胃管和导丝均为中空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医护人员通过摄像头随时监控胃管端部的位置,防止胃管误入气管内,胃管插入胃部到位后,通过摄像头观察胃管是否移位,便于医护人员及时纠正胃管位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中心杆与卡接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中心杆与固定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胃管,11为固定槽,2为导丝,21为摄像头,22为条形孔,3为中心杆,32为支撑弹簧,33为卡接杆,331为限位底座,332为限位块,34为限位板,35为限位腔,4为拉绳,5为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胃管专用导丝,包括胃管1,胃管1内穿设有导丝2,胃管1和导丝2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导丝2前端与摄像头21固定连接,摄像头为1488HD史赛克stryker高清医用内镜摄像头,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摄像头21分别与固定座5和数据线相连接,摄像头后部与固定座固定连接且摄像头后部数据线穿过固定座内部,摄像头21的外径大于导丝2的内径且摄像头21的外径小于胃管1的内径便于整体装置的安装,如图3所示,固定座5与中心杆3固定连接,固定座5与中心杆3相连通且数据线依次从固定座11、中心杆3和导丝2内穿出后与外部显示器相连接,中心杆3上设有一拉绳4,拉绳4从导丝2内穿出至外部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如图2所示,中心杆3上固定设有支撑弹簧32,支撑弹簧32与卡接杆33的一端相连接,卡接杆33的一端下部设有限位块332,限位块332穿设在支撑弹簧32内,限位块的形状为山字形,限位块两边穿设在支撑弹簧外侧用于卡住支撑弹簧,限位块上部与中心杆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卡接杆33的另一端与中心杆3活动连接,卡接杆33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底座331,限位底座的形状为T字形,中心杆3上设有限位腔35,限位腔35上设有一预留孔,限位底座下部直径要大于预留孔的直径避免限位底座从限位腔内滑出,限位底座331活动设置在限位腔35内且限位底座331上部穿过预留孔与卡接杆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丝2上设有条形孔22,胃管1上设有与条形孔22相对应的固定槽11,卡接杆33的一端和支撑弹簧32均穿过条形孔22后卡接杆33的上端活动设置在固定槽11内,卡接杆33的一端的形状为椭圆形,固定槽11的形状为半圆形便于卡接杆从固定槽内拉出,减少卡接杆拉动时与固定槽之间的阻力。胃管插入时,将导丝和胃管处于连接状态,摄像头前端处于外漏在胃管出口处,医护人员通过摄像头随时观察胃管的行走路径;胃管插入到位时,通过拉绳4拉动中心杆时,中心杆带动卡接杆,卡接杆的上端受到后部拉力的作用下,卡接杆的一端向下压动弹簧,卡接杆的另一端向上动作,卡接杆呈现一个向内收缩的状态度向后拉脱离固定槽后沿着胃管拉出;此时将导丝抽出并将胃管固定即完成胃管的插入工作。胃管插入后检查胃管是否移位时,将导丝再次套入胃管直至伸出胃管,观察胃管周围即可确定胃管是否异位,导丝再次套入胃管时,手拉拉绳,防止支撑弹簧32和卡接杆33伸出导丝摩擦胃管。所述中心杆3后侧且在导丝2内还设有限位板34,利用限位板对中心杆支撑,保证卡接杆的上端裸漏在导丝外部,防止支撑弹簧32和卡接杆33向内压缩幅度过大通过条形孔滑落至导丝内难以拔出,限位板34上设有穿线孔,数据线和拉绳4均从穿线孔内穿出至外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胃管专用导丝,包括胃管(1),胃管(1)内穿设有导丝(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2)前端与摄像头(21)相连接,摄像头(21)分别与固定座(5)和数据线相连接,固定座(5)与中心杆(3)相连通且数据线依次从固定座(5)、中心杆(3)和导丝(2)内穿出后与外部显示器相连接,中心杆(3)上设有一拉绳(4),拉绳(4)从导丝(2)内穿出,中心杆(3)上设有支撑弹簧(32),支撑弹簧(32)与卡接杆(33)的一端相连接,卡接杆(33)的另一端与中心杆(3)活动连接;所述导丝(2)上设有条形孔(22),胃管(1)上设有与条形孔(22)相对应的固定槽(11),卡接杆(33)的一端和支撑弹簧(32)均穿过条形孔(22)后卡接杆(33)的一端活动设置在固定槽(1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管专用导丝,包括胃管(1),胃管(1)内穿设有导丝(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2)前端与摄像头(21)相连接,摄像头(21)分别与固定座(5)和数据线相连接,固定座(5)与中心杆(3)相连通且数据线依次从固定座(5)、中心杆(3)和导丝(2)内穿出后与外部显示器相连接,中心杆(3)上设有一拉绳(4),拉绳(4)从导丝(2)内穿出,中心杆(3)上设有支撑弹簧(32),支撑弹簧(32)与卡接杆(33)的一端相连接,卡接杆(33)的另一端与中心杆(3)活动连接;所述导丝(2)上设有条形孔(22),胃管(1)上设有与条形孔(22)相对应的固定槽(11),卡接杆(33)的一端和支撑弹簧(32)均穿过条形孔(22)后卡接杆(33)的一端活动设置在固定槽(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专用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3)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雨段冉冉孙科
申请(专利权)人:王水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