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204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包括工作台,立柱,模具支撑架结构,模具毛坯,铣刀限位架结构,滑动稳定架结构,同步走刀安装架,顶梁,移动框,位移齿轮,位移电机,前后移动气缸,上下移动气缸,旋转电机和控制箱,所述的立柱分别螺栓连接在工作台的四角位置;所述的模具支撑架结构分别螺栓连接在工作台的上部左右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传动轴、主动齿轮、旋转轴和从动齿轮的设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将传动轴上的动力分别传到左右两侧的旋转轴上,旋转轴通过连接头带动铣刀主体旋转,有利于使该设备同时对两个模具毛坯进行加工,保证加工出来的模具内壁形状一致,提高模具毛坯在吹塑加工时的使用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热塑性树脂经挤出或注射成型得到的管状塑料型坯,趁热(或加热到软化状态),置于对开模中,闭模后立即在型坯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塑料型坯吹胀而紧贴在模具内壁上,经冷却脱模,即得到各种中空制品。但是,现有的模具加工系统还存在着吹塑模具左右两侧的模具存在误差导致加工出的成品左右不一致、对模具加工时无法控制铣刀的加工深度和铣刀向下加工时不平稳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模具加工系统吹塑模具左右两侧的模具存在误差导致加工出的成品左右不一致、对模具加工时无法控制铣刀的加工深度和铣刀向下加工时不平稳的问题。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包括工作台,立柱,模具支撑架结构,模具毛坯,铣刀限位架结构,滑动稳定架结构,同步走刀安装架,顶梁,移动框,位移齿轮,位移电机,前后移动气缸,上下移动气缸,旋转电机和控制箱,所述的立柱分别螺栓连接在工作台的四角位置;所述的模具支撑架结构分别螺栓连接在工作台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模具毛坯放置在模具支撑架结构的内侧上部;所述的铣刀限位架结构螺栓连接在工作台的上部左侧;所述的滑动稳定架结构分别套接在立柱的内侧中间位置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同步走刀安装架分别螺栓连接在滑动稳定架结构的内侧;所述的顶梁螺栓连接在立柱的上部;所述的移动框套接在顶梁的中间位置;所述的位移齿轮分别轴接在移动框的内侧上下两部;所述的位移电机螺栓连接在移动框的后端上部,并且输出轴与位移齿轮键连接;所述的前后移动气缸螺栓连接在移动框的下部;所述的上下移动气缸设置在前后移动气缸的前端,并且上部与前后移动气缸的输出轴螺栓连接;所述的旋转电机螺栓连接上下移动气缸的输出轴;所述的控制箱螺栓连接在立柱的右侧下部;所述的同步走刀安装架结构包括上安装架,下安装架,传动轴,主动齿轮,旋转轴,从动齿轮,连接头和铣刀主体,所述的下安装架设置在上安装架的下部;所述的传动轴的下部分别轴接在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主动齿轮键连接在传动轴的下部;所述的旋转轴的上部分别轴接在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从动齿轮轴接在旋转轴的上部;所述的连接头焊接在旋转轴的下部;所述的铣刀主体螺钉连接在连接头的内侧下部。优选的,所述的铣刀限位架结构包括固定管,滑槽,伸缩杆,限位销,限位环,限位螺栓,按钮安装板和弹簧,所述的滑槽开设在固定管的内侧前后两端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杆插接在固定管的内侧;所述的限位销焊接在伸缩杆的下部前后两端;所述的限位环套接在固定管的外侧;所述的限位螺栓螺纹连接在限位环和固定管的连接处;所述的按钮安装板螺钉连接在伸缩杆的上部;所述的弹簧上部螺钉连接在按钮安装板的下部,下部螺钉连接在固定管的上部。优选的,所述的滑动稳定架结构包括套管,横管,耳板,固定螺栓,滑杆和螺栓安装板,所述的横管横向设置在套管的前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耳板分别焊接在横管的上下两部;所述的固定螺栓贯穿耳板分别螺纹连接在套管的前端上下两部;所述的滑杆横向插接在横管的内侧;所述的螺栓安装板焊接在滑杆的左侧。优选的,所述的模具支撑架结构包括顶板,螺纹杆,螺纹管,横向连接架,夹紧架,支架,轴板和夹紧垫,所述的螺纹杆螺栓连接在顶板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管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下部;所述的横向连接架螺栓连接在螺纹管的下部;所述的夹紧架的下部分别轴接在横向连接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架轴接在夹紧架的下部;所述的轴板分别轴接在夹紧架的内侧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夹紧垫胶接在轴板远离夹紧架的一侧。优选的,所述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设置在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之间。优选的,所述的传动轴的上部焊接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套接旋转电机输出轴,所述的连接管和旋转电机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有夹紧螺栓。优选的,所述的螺栓安装板分别螺栓连接在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的套管套接在立柱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管螺栓连接在工作台的上部左侧,所述的按钮安装板的上部螺钉连接有限位开关。优选的,所述的顶梁的内侧上下两部分别开设有齿槽,所述的齿槽与位移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控制箱的内侧上部螺钉连接有PLC,控制箱前端下部镶嵌有总开关。优选的,所述的横向连接架由左侧移动杆和右侧移动管组成,所述的支架与工作台的上部焊接。优选的,所述的位移电机、前后移动气缸、上下移动气缸和旋转电机分别电性连接在PLC的输出端,所述的总开关和限位开关分别电性连接在PLC的输入端。优选的,所述的位移电机具体采用型号为LC31118的步进电机,所述的旋转电机采用型号为YE2系列的电机,所述的前后移动气缸和上下移动气缸分别采用型号为SC32系列的气缸,所述的PLC具体采用型号为FX2N-48的PL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传动轴、主动齿轮、旋转轴和从动齿轮的设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将传动轴上的动力分别传到左右两侧的旋转轴上,旋转轴通过连接头带动铣刀主体旋转,有利于使该设备同时对两个模具毛坯进行加工,保证加工出来的模具内壁形状一致,提高模具毛坯在吹塑加工时的使用精度。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连接管和夹紧螺栓的设置,有利于连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和传动轴的上部,将旋转电机产生的动力传导到传动轴的上部,同时对电机进行拆卸维修时,拧松夹紧螺栓,将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从连接管的内侧抽出,不需要将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拆下,对电机进行快速拆卸。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按钮安装板和限位开关的设置,当左侧的滑杆向下移动触碰到限位开关时,PLC控制上下移动气缸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铣刀主体向上移动,有利于防止铣刀主体向下加工时,连接头碰到模具毛坯,造成模具毛坯的表面损坏。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弹簧的设置,弹簧依靠转身弹力向上推动按钮安装板移动,有利于使按钮安装板向下按压之后自动复位,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同时可以连续使用,不影响该设备的下次加工。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限位销、限位环和限位螺栓的设置,拧松限位螺栓,调节限位环在固定管外侧的位置,通过下部的限位销对伸缩杆的活动范围进行调节,进而对限位开关的高度进行调节,有利于方便工作人员控制铣刀主体的加工深度。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套管、横管、滑杆和螺栓安装板的设置,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在移动时,通过螺栓安装板,带动滑杆在横管中移动,套管在立柱上移动,有利于增加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在移动时的稳定性,进而增加铣刀主体在移动时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该设备的加工精度。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横向连接架、夹紧架、轴板和夹紧垫的设置,横向连接架带动夹紧架的下部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包括工作台(1),立柱(2),模具支撑架结构(3),模具毛坯(4),铣刀限位架结构(5),滑动稳定架结构(6),同步走刀安装架(7),顶梁(8),移动框(9),位移齿轮(10),位移电机(11),前后移动气缸(12),上下移动气缸(13),旋转电机(14)和控制箱(15),所述的立柱(2)分别螺栓连接在工作台(1)的四角位置;所述的模具支撑架结构(3)分别螺栓连接在工作台(1)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模具毛坯(4)放置在模具支撑架结构(3)的内侧上部;所述的铣刀限位架结构(5)螺栓连接在工作台(1)的上部左侧;所述的滑动稳定架结构(6)分别套接在立柱(2)的内侧中间位置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同步走刀安装架(7)分别螺栓连接在滑动稳定架结构(6)的内侧;所述的顶梁(8)螺栓连接在立柱(2)的上部;所述的移动框(9)套接在顶梁(8)的中间位置;所述的位移齿轮(10)分别轴接在移动框(9)的内侧上下两部;所述的位移电机(11)螺栓连接在移动框(9)的后端上部,并且输出轴与位移齿轮(10)键连接;所述的前后移动气缸(12)螺栓连接在移动框(9)的下部;所述的上下移动气缸(13)设置在前后移动气缸(12)的前端,并且上部与前后移动气缸(12)的输出轴螺栓连接;所述的旋转电机(14)螺栓连接上下移动气缸(13)的输出轴;所述的控制箱(15)螺栓连接在立柱(2)的右侧下部;所述的同步走刀安装架结构(7)包括上安装架(71),下安装架(72),传动轴(73),主动齿轮(74),旋转轴(75),从动齿轮(76),连接头(77)和铣刀主体(78),所述的下安装架(72)设置在上安装架(71)的下部;所述的传动轴(73)的下部分别轴接在上安装架(71)和下安装架(72)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主动齿轮(74)键连接在传动轴(73)的下部;所述的旋转轴(75)的上部分别轴接在上安装架(71)和下安装架(72)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从动齿轮(76)轴接在旋转轴(75)的上部;所述的连接头(77)焊接在旋转轴(75)的下部;所述的铣刀主体(78)螺钉连接在连接头(77)的内侧下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包括工作台(1),立柱(2),模具支撑架结构(3),模具毛坯(4),铣刀限位架结构(5),滑动稳定架结构(6),同步走刀安装架(7),顶梁(8),移动框(9),位移齿轮(10),位移电机(11),前后移动气缸(12),上下移动气缸(13),旋转电机(14)和控制箱(15),所述的立柱(2)分别螺栓连接在工作台(1)的四角位置;所述的模具支撑架结构(3)分别螺栓连接在工作台(1)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模具毛坯(4)放置在模具支撑架结构(3)的内侧上部;所述的铣刀限位架结构(5)螺栓连接在工作台(1)的上部左侧;所述的滑动稳定架结构(6)分别套接在立柱(2)的内侧中间位置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同步走刀安装架(7)分别螺栓连接在滑动稳定架结构(6)的内侧;所述的顶梁(8)螺栓连接在立柱(2)的上部;所述的移动框(9)套接在顶梁(8)的中间位置;所述的位移齿轮(10)分别轴接在移动框(9)的内侧上下两部;所述的位移电机(11)螺栓连接在移动框(9)的后端上部,并且输出轴与位移齿轮(10)键连接;所述的前后移动气缸(12)螺栓连接在移动框(9)的下部;所述的上下移动气缸(13)设置在前后移动气缸(12)的前端,并且上部与前后移动气缸(12)的输出轴螺栓连接;所述的旋转电机(14)螺栓连接上下移动气缸(13)的输出轴;所述的控制箱(15)螺栓连接在立柱(2)的右侧下部;所述的同步走刀安装架结构(7)包括上安装架(71),下安装架(72),传动轴(73),主动齿轮(74),旋转轴(75),从动齿轮(76),连接头(77)和铣刀主体(78),所述的下安装架(72)设置在上安装架(71)的下部;所述的传动轴(73)的下部分别轴接在上安装架(71)和下安装架(72)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主动齿轮(74)键连接在传动轴(73)的下部;所述的旋转轴(75)的上部分别轴接在上安装架(71)和下安装架(72)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从动齿轮(76)轴接在旋转轴(75)的上部;所述的连接头(77)焊接在旋转轴(75)的下部;所述的铣刀主体(78)螺钉连接在连接头(77)的内侧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模具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铣刀限位架结构(5)包括固定管(51),滑槽(52),伸缩杆(53),限位销(54),限位环(55),限位螺栓(56),按钮安装板(57)和弹簧(58),所述的滑槽(52)开设在固定管(51)的内侧前后两端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杆(53)插接在固定管(51)的内侧;所述的限位销(54)焊接在伸缩杆(53)的下部前后两端;所述的限位环(55)套接在固定管(51)的外侧;所述的限位螺栓(56)螺纹连接在限位环(55)和固定管(51)的连接处;所述的按钮安装板(57)螺钉连接在伸缩杆(53)的上部;所述的弹簧(58)上部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佃亮王华李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万隆精铸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