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204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体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方法,首先将轴体放置在支撑机构上,用找准机构中的检测杆对轴体中部打孔段进行检测,根据检测信号调控转动机构转动,通过转动机构调整轴体姿态,当调整至轴体预设线水平布置时,轴体维持原姿态被导送进入下一工位,预设线为打孔段按照需求打孔后的孔中心线。该方法可以实现对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的自动找准,并维持轴体原姿态将其转送至下一工位处,符合自动化生产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体加工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通信用零部件,整体呈轴体状,轴体的中部设置有打孔段,打孔段上设置有两个平面a,两平面a之间为圆弧面,平面a的中部需要打通孔,现有的打孔设备能够实现在平面a处的自动打孔的需求,但是对于平面a在夹具上的定位是依靠人工进行判断和定位,不能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线。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自动找准轴体中部打孔位的找准设备,也同样需要一种适用于该设备的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方法,实现轴体加工的全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对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的自动找准,并维持轴体原姿态将其转送至下一工位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方法,首先将轴体放置在支撑机构上,用找准机构中的检测杆对轴体中部打孔段进行检测,根据检测信号调控转动机构转动,通过转动机构调整轴体姿态,当调整至轴体预设线水平布置时,轴体维持原姿态被导送进入下一工位,预设线为打孔段按照需求打孔后的孔中心线。优选地,两根检测杆以轴体轴线为对称线水平对应布置,检测杆一端固定,另一端为检测端,检测打孔段外周面上的各点距轴体轴线之间的距离,在杆身外侧设有一传感器,传感器判断检测杆的姿态变化;自然状态下两检测杆的检测端之间的间距与轴体打孔段两打孔面之间的间距相一致,此时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转动机构停止;当检测杆的姿态发生改变时,传感器检测信号改变,控制转动机构转动。优选地,转动机构抵靠轴体布置,驱动转动机构转动,轴体因受转动机构摩擦力开始自转,达到调整姿态的目的。优选地,轴体在调整好姿态后,先使束料机构上移对轴体进行姿态约束,接着使支撑轴体的支撑单元取消对轴体的支撑,轴体在束料机构的姿态约束下维持原姿态导送,最终被转移至下一工位。优选地,在导送途中,采用两相对布置的约束条板约束轴体的打孔段,两约束条板之间的间距与轴体打孔段两打孔面之间的间距相一致,使轴体在导送途中始终保持预设线水平布置的状态。优选地,导送通道的尺寸与轴体的外轮廓相一致,轴体在导送通道内依靠自身重力进行导送移动。优选地,束料机构约束部下端设置齿条段,驱动与齿条段相啮合的齿轮,使束料机构约束部上移至支撑单元处对轴体进行局部约束并导送。优选地,在支撑单元所在的支撑滑座上设有A楔面,在束料机构约束部的上端设有B楔面,驱动约束部上移,B楔面抵靠A楔面,使支撑单元后退避让,取消对轴体的支撑。优选地,在束料机构的下端设有挡料单元,当约束部上移承接轴体时,控制挡料板关闭,阻挡轴体移出束料机构;当约束部下移时,控制挡料板打开,轴体可以自由移出。优选地,在束料机构的下方设有转料单元,挡料板开启时,转料单元支撑腿处于正束料机构的下方承接轴体;挡料板关闭时,推动支撑腿至旁侧,方便轴体转移至下一工位处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对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的自动找准,并维持轴体原姿态将其转送至下一工位处,符合自动化生产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代加工轴体的结构示意图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的轴测示意图;图4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转动机构的主视图和剖视图;图5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转动机构的轴测示意图;图6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另一种转动单元的轴测示意图;图7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的支撑机构俯视图;图8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的支撑机构轴测示意图;图9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的找准机构示意图;图10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的束料机构机构示意图;图11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的束料机构机构约束部示意图;图12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的束料机构机构挡料单元示意图;图13为轴体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的束料机构机构转料单元示意图。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1000-支撑机构、1100-支撑单元、1200-支撑调节单元、1210-支撑架、1220-支撑滑座、1230-A弹簧1230、1240-驱动部、1241-A楔面、2000-转动机构、2100-驱动轴、2200-驱动轮、2300-B转轴、2400-翻转件、2500-A滑座、2600-A丝杆、3000-找准机构、3100-检测杆、3200-传感器、3300-A转轴、4000-束料机构、4100-导送部、4200-约束部、4210-约束条板、4211-B楔面、4212-条板本体、4213-厚度板体、4214-齿条段、4220-约束安装座、4221-调节齿轮、4222-滑套、4300-转料单元、4310-支撑腿、4400-挡料单元、4410-挡片、4420-调节轴、5000-轴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图1至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体5000中部的打孔位用找准设备,包括用于对轴体5000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1000、调节支撑机构1000上的轴体5000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2000、以及对打孔位进行找准定位的找准机构3000,找准机构3000与支撑机构1000上的轴体5000的打孔段对应布置,找准机构3000对打孔段外周面上的各点距轴体5000轴线的间距进行检测,转动机构2000依据找准机构3000检测的结果调节轴4420体进行转动使得打孔段上预设线调整至预设姿态,预设线为与打孔段按照需求打孔后的孔中心线相关的线条。该设备可以实现对轴体5000中部的打孔位的自动找准,避免了人工操作,符合自动化生产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如图7、图8所示,支撑机构1000由相对布置的A、B支撑单元1100构成,A、B支撑单元1100与支撑调节单元1200相连接,支撑调节单元1200调节A、B支撑单元1100相互靠近对轴体5000进行支撑,支撑调节单元1200调节A、B支撑单元1100相互远离形成供轴体5000从支撑单元1100移出的出料口,A、B支撑单元1100分别由支撑辊组成,支撑辊与轴体5000平行布置。支撑辊的设置便于轴体5000自转调整姿态。由于后续需要轴体5000下移导送,所以设置支撑调节单元1200调节支撑单元1100可以相互靠近/远离。如图6所示,预设线与孔中心线平行或重合布置,转动机构2000依据找准机构3000检测的结果调节轴4420体进行转动使得预设线水平布置。使预设线水平布置方便后续轴体5000的导送。如图9所示,找准机构3000包括检测杆3100,检测杆3100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体中部打孔位找准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轴体放置在支撑机构上,用找准机构中的检测杆对轴体中部打孔段进行检测,根据检测信号调控转动机构转动,通过转动机构调整轴体姿态,当调整至轴体预设线水平布置时,轴体维持原姿态被导送进入下一工位,预设线为打孔段按照需求打孔后的孔中心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体中部打孔位找准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轴体放置在支撑机构上,用找准机构中的检测杆对轴体中部打孔段进行检测,根据检测信号调控转动机构转动,通过转动机构调整轴体姿态,当调整至轴体预设线水平布置时,轴体维持原姿态被导送进入下一工位,预设线为打孔段按照需求打孔后的孔中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体中部打孔位找准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根检测杆以轴体轴线为对称线水平对应布置,检测杆一端固定,另一端为检测端,检测打孔段外周面上的各点距轴体轴线之间的距离,在杆身外侧设有一传感器,传感器判断检测杆的姿态变化;自然状态下两检测杆的检测端之间的间距与轴体打孔段两打孔面之间的间距相一致,此时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转动机构停止;当检测杆的姿态发生改变时,传感器检测信号改变,控制转动机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体中部打孔位找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动机构抵靠轴体布置,驱动转动机构转动,轴体因受转动机构摩擦力开始自转,达到调整姿态的目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体中部打孔位找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轴体在调整好姿态后,先使束料机构上移对轴体进行姿态约束,接着使支撑轴体的支撑单元取消对轴体的支撑,轴体在束料机构的姿态约束下维持原姿态导送,最终被转移至下一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体中部打孔位找准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李方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中巨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