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70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现有面条机的管腔不易清洁,影响使用体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座和料理组件,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挤面腔后端部设有模头组件,食材经搅拌腔和挤面腔后形成面条,模头组件包括前模管和后模管,前模管的后端口直径小于后模管的前端口直径,以使食材由前模管输送至后模管时具有差异化挤压力。在模头组件内设置可拆分的前模管和后模管,前模管和后模管间的衔接处具有差异化直径,以使面团在输送时会受到差异化的挤压力,通过改变面团受力来提升面条品质,模头组件可以通过拆解方式分别对前模管和后模管进行清洁,通过缩短单根管腔长度来提升清洁效果并降低清洁难度,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条机。
技术介绍
现有面条机包括内置主机的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挤面腔前端部开设与所述搅拌腔底部通连的进面口,后端部设有模头组件,所述主机驱使搅拌件和挤面螺杆旋转,食材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条。具体地,模头组件内设有模管,面条加工质量与模管长度呈正比,但较长的模管存在清洁困难的问题,持续恒定的挤压力会导致模管后段因表面能增大而存在面团外排不畅的情况,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在模头组件内设置可拆分的前模管和后模管,既有效提升面条品质,还方便拆分清洁,提升使用体验。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包括内置主机的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挤面腔前端部开设与所述搅拌腔底部通连的进面口,后端部设有模头组件,所述主机驱使搅拌件和挤面螺杆旋转,食材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条,所述模头组件包括轴向拼合通连的前模管和后模管,所述前模管的后端口直径小于后模管的前端口直径,以使食材由前模管输送至后模管时具有差异化挤压力。在模头组件内设置可拆分的前模管和后模管,前模管和后模管间的衔接处具有差异化直径,以使面团在输送时会受到差异化的挤压力,通过改变面团受力来提升面条品质,模头组件可以通过拆解方式分别对前模管和后模管进行清洁,通过缩短单根管腔长度来提升清洁效果并降低清洁难度,提升使用体验。作为优选,所述后模管的前端部开设缓冲腔,来自前模管的食材经缓冲腔聚集后通过后模管定型外排。缓冲腔接收来自前模管的面团并为后模管供料,当面团进入缓冲腔时,面团受到的挤压力会降低,对面团起到揉捏效果,进而提升面条品质。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腔呈前大后小的圆台状,所述缓冲腔的前端口直径大于前模管后端口直径,所述缓冲腔的后端口直径与后模管后端口直径相同。缓冲腔的前端口接收来自前模管的面团,并通过直径变化来降低对面团施加的挤压力,缓冲腔的周向壁呈收口状,对面团起到引导和压紧的作用,确保面团穿越后模管并被压紧定型。作为优选,所述前模管的前端口与挤面腔通连,所述前模管的前端口呈扩口状。前模管通过呈扩口状的前端口接收挤面腔内的面团,对面团进行初次挤压定型。作为优选,所述挤面腔后端部设有环形的模头盖,安装到位后,模头盖与挤面腔后端部螺接锁紧并紧密夹持所述模头组件,以使后模管后端口与外界空间通连。模头盖用于封堵挤面腔后端口,进而对模头组件起到夹持定位的作用,确保面团能在挤面螺杆推动下穿越模头组件形成面条。作为优选,所述模头组件包括可拆装的前模块和后模块,所述前模块上设置所述前模管,所述后模块上设置所述后模管,所述前模块与后模块叠置拼合,以使前模管和后模管密封通连。前模块和后模块匹配贴合,以使前模管和后模管同轴串联,前模块和后模块紧密贴合,确保前模管后后模管间的连接密封性。作为优选,所述前模管以轴线平行方式分置在所述前模块上,所述后模块上设置与所述前模管逐一对应的后模管。为了提升加工效率,前模块上设置多根前模管,后模管上设置多根与前模管逐一对应的后模管,通过增加前模管和后模管的数量来提升加工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后模块的前端面周缘向前延伸形成限位围边,所述前模块自前向后插入限位围边,以使前模管与对应后模管匹配对接。限位围边对前模块起到限位径向限位作用,确保前模管和后模管轴向对齐。作为优选,所述后模块前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后模管的前端口开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前模块后端面设有插接块,所述前模管的后端口开设在所述插接块的后端面上,安装到位后,所述插接块插置在凹槽内。插接块插入凹槽,对前模块起到限位径向限位作用,确保前模管和后模管轴向对齐。作为优选,所述前模块和后模块表面设有光滑涂层。通过减小前模块和后模块的表面摩擦力来减小面团穿越模头组件时的阻力,确保面条表面光滑。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模头组件内设置可拆分的前模管和后模管,前模管和后模管间的衔接处具有差异化直径,以使面团在输送时会受到差异化的挤压力,通过改变面团受力来提升面条品质,模头组件可以通过拆解方式分别对前模管和后模管进行清洁,通过缩短单根管腔长度来提升清洁效果并降低清洁难度,提升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面条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面条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模头组件拆解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面条机拆解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1、机座,2、料理组件,21、搅拌腔,211、搅拌件,22、挤面腔,221、挤面螺杆,222、模头盖,3、模头组件,31、前模块,311、前模管,312、插接块,32、后模块,321、后模管,322、缓冲腔,323、限位围边,32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如图1所示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由内置主机的机座1以及设置在机座1上的料理组件2组成,所述料理组件2包括搅拌腔21和挤面腔22,所述搅拌腔21内设有搅拌件211,所述挤面腔22内设有挤面螺杆221,所述挤面腔22前端部开设与所述搅拌腔21底部通连的进面口,后端部设有模头组件3,所述主机驱使搅拌件211和挤面螺杆221旋转,食材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条,所述模头组件3包括轴向拼合通连的前模管311和后模管321,所述前模管311的后端口直径小于后模管321的前端口直径,以使食材由前模管311输送至后模管321时具有差异化挤压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内设有主机,所述主机包括电机和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分别与搅拌件211和挤面螺杆221对应的两个动力输出端,所述联动组件接收电机轴的旋转驱动力并分别通过两个动力输出端驱使搅拌件211和挤面螺杆221同步转动。搅拌件211和挤面螺杆221的同步转动包括转速同步变化以及转向同步变化,通过控制搅拌件211和挤面螺杆221同步正反转实现食材加工。在使用时,首先,将各种食材放入搅拌腔21中;之后,开启电机,搅拌件211转动并搅拌食材;再后,食材在搅拌件211的辅助作用下落入位于搅拌腔21底部的挤面腔22中并被挤面螺杆221接收;最后,搅拌腔21为挤面螺杆221持续提供食材,挤面螺杆221持续接收并推挤食材至模头组件3处,食材在穿越模头组件3后形成预设截面尺寸的面条。在进行搅拌作业时,电机通过对应的动力输出端驱使搅拌件211转动,搅拌件211对食材进行反复的打散、挤压动作,确保各种食材被搅拌均匀,还确保食材通过反复挤压形成韧性,在此过程中,挤面螺杆221为反向旋转,挤面螺杆221能将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包括内置主机的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挤面腔前端部开设与所述搅拌腔底部通连的进面口,后端部设有模头组件,所述主机驱使搅拌件和挤面螺杆旋转,食材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组件包括轴向拼合通连的前模管和后模管,所述前模管的后端口直径小于后模管的前端口直径,以使食材由前模管输送至后模管时具有差异化挤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包括内置主机的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挤面腔前端部开设与所述搅拌腔底部通连的进面口,后端部设有模头组件,所述主机驱使搅拌件和挤面螺杆旋转,食材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组件包括轴向拼合通连的前模管和后模管,所述前模管的后端口直径小于后模管的前端口直径,以使食材由前模管输送至后模管时具有差异化挤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管的前端部开设缓冲腔,来自前模管的食材经缓冲腔聚集后通过后模管定型外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呈前大后小的圆台状,所述缓冲腔的前端口直径大于前模管后端口直径,所述缓冲腔的后端口直径与后模管后端口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管的前端口与挤面腔通连,所述前模管的前端口呈扩口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面腔后端部设有环形的模头盖,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方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