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装置以及电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1514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驱动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以及电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主控单元、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以及功率单元;主控单元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提供第一频率信号和第二频率信号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均连接功率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频率信号后提供预热信号到功率单元,并在接收到第二频率信号后提供驱动信号到功率单元;功率单元还连接负载单元,用于根据预热信号为负载单元预热,并根据驱动信号驱动负载单元;其中,第一频率信号高于第二频率信号。本进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负载单元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装置以及电器装置
本技术属于驱动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装置以及电器装置。
技术介绍
UV灯是紫外线灯管的简称,UV是紫外线(Ultra-VioletRay)的英文缩写。这种灯管主要是用来利用紫外线的特性进行光化反应、产品固化、杀菌消毒、医疗检验等。现有用于UV灯的驱动电路为磁环电感自激反馈驱动电路,采用纯硬件方式驱动UV灯,但是,在UV灯刚启动的时候,其没有经过预热过程,温度较低,则需要较大的驱动电压,在长久使用多次启动之后,会造成UV灯的损坏,进而使得UV灯的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UV灯使用寿命低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包括主控单元、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以及功率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提供第一频率信号和第二频率信号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均连接所述功率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频率信号后提供预热信号到所述功率单元,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频率信号后提供驱动信号到所述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还连接负载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热信号为所述负载单元预热,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所述负载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信号高于所述第二频率信号。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功率单元,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供电端。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功率单元,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供电端。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一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更进一步地,所述功率单元包括变压器以及振荡模块,所述变压器的原边设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变压器的副边设有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线圈另一端连接供电端,所述第二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线圈另一端连接供电端,所述第三线圈连接所述振荡模块。更进一步地,所述振荡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电感,所述第一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线圈一端,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单元,所述电感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线圈另一端,所述电感另一端连接所述负载单元。更进一步地,所述功率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负载单元。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器装置,包括负载单元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器装置,所述负载单元连接所述功率单元。更进一步地,所述负载单元为UV灯。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主控单元、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功率单元,主控单元首先提供第一频率信号到第一驱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并通过第一驱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交替工作,以提供预热信号到功率单元,使得功率单元对负载单元进行预热。然后主控单元发送第二频率信号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再通过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交替工作,以提供驱动信号给功率单元,使得功率单元驱动负载单元进行工作。这样可以实现负载单元(比如,UV灯)由预热到工作的过程,减少负载单元的损坏,提高负载单元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装置的电路图。1、主控单元;2、第一驱动单元;3、功率单元;4、负载单元;5、第二驱动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通过设置主控单元、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功率单元,主控单元首先提供第一频率信号到第一驱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并通过第一驱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交替工作,以提供预热信号到功率单元,使得功率单元对负载单元进行预热。然后主控单元发送第二频率信号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再通过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交替工作,以提供驱动信号给功率单元,使得功率单元驱动负载单元进行工作。这样可以实现负载单元(比如,UV灯)由预热到工作的过程,减少负载单元的损坏,提高负载单元的使用寿命。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装置的电路图。该驱动装置包括主控单元1、第一驱动单元2、第二驱动单元5以及功率单元3。主控单元1分别连接第一驱动单元2和第二驱动单元5,用于提供第一频率信号和第二频率信号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其中,主控单元1可以为MCU,用于输出第一频率信号以及第二频率信号以及用于控制和处理各个单元之间的信号,进而实现控制各个单元配合驱动负载单元4工作。主控单元1可以设置有至少两路PWM接口,且每路PWM接口均能够产生PWM信号的。第一频率信号以及第二频率信号均为PWM信号,第一频率信号可以用PWM1信号来表示,第二频率信号可以用PWM2信号来表示。并且第一频率信号为高频率脉冲,大小可以为100kHz。第二频率信号为低频率脉冲,大小可以为35kHz。第一频率信号由主控单元1输出,并分别从不同的PWM接口输出,具体为第一频率信号从PWM1接口输出给第一驱动单元2,从PWM2接口输出给第二驱动单元5。当负载单元预热好了之后,第二频率信号由主控单元1输出,并分别从不同的PWM接口输出,具体为第二频率信号从PWM1接口输出给第一驱动单元2,从PWM2接口输出给第二驱动单元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单元2对应连接主控单元1中的PWM1接口,第二驱动单元5对应连接主控单元1中的PWM2接口。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均连接所述功率单元3,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频率信号后提供预热信号到所述功率单元3,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频率信号后提供驱动信号到所述功率单元3。所述功率单元3还连接负载单元4,用于根据所述预热信号为所述负载单元4预热,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所述负载单元4;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信号高于所述第二频率信号,这样第一频率信号用于给负载单元4预热,第二频率信号用于给启动负载单元4工作。第一驱动单元2以及第二驱动单元5在接收到第一频率信号后产生预热信号,并传输给功率单元3,使得功率单元3工作,以给负载单元4预热。当负载单元4预热完成后,第一驱动单元2以及第二驱动单元5在接收到第二频率信号后产生驱动信号,并传输给功率单元3,使得功率单元3工作,以驱动负载单元4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以及功率单元;/n所述主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提供第一频率信号和第二频率信号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n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均连接所述功率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频率信号后提供预热信号到所述功率单元,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频率信号后提供驱动信号到所述功率单元;/n所述功率单元还连接负载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热信号为所述负载单元预热,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所述负载单元;/n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信号高于所述第二频率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以及功率单元;
所述主控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提供第一频率信号和第二频率信号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均连接所述功率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频率信号后提供预热信号到所述功率单元,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频率信号后提供驱动信号到所述功率单元;
所述功率单元还连接负载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热信号为所述负载单元预热,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所述负载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信号高于所述第二频率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功率单元,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供电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