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43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包括壳体、电源充电模块、背夹、磁吸充电头和充电转接头,电源充电模块内置于壳体内,背夹设置在壳体背面,壳体正面设有用于固定手机的滑槽,磁吸充电头设置在壳体下端,充电转接头一端用于插入手机的充电口,另一端用于与磁吸充电头吸合充电。所述充电保护套设有背夹,方便携带,可以挂在皮带上、口袋上等一切可以用夹子外挂的地方;充电转接头不会明显增加手机的重量,使用者保持体验裸机重量和感觉,采用磁吸充电方案,磨损小,使用寿命长,既解决了使用移动电源需要找电源线,分体携带不便的烦恼,又解决了传统充电保护套增加手机重量,造成使用者手疲劳的问题,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手机保护套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其耗电量也逐渐增大,不少人在外出时需要随身携带移动电源(充电宝),移动电源作为储能电源可以随时为手机充电,但是移动电源一般容量大,体积也大,携带不够方便,为此有人将移动电源与手机保护套整合为一体,形成了手机充电保护套,手机充电保护套内置电源充电模块,使用时把手机安装到手机充电保护套内,然后使手机充电保护套的充电头插入手机的充电口内,就可以及时充电了,如专利号为CN201220581141.3、名称为一种多功能手机保护套的中国技术就公开了这样一种手机保护套,但是该手机保护套会增加手机的重量,使用时非常笨重,使用者的手容易疲劳,而且充电头与手机的充电口需要反复插接,会影响充电口的使用寿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手机重量、不影响充电口使用寿命的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包括壳体、电源充电模块、背夹、磁吸充电头和充电转接头,所述电源充电模块内置于壳体内,用于为手机充电,所述背夹设置在壳体背面,所述壳体正面设有用于固定手机的滑槽,所述磁吸充电头设置在壳体下端,并与电源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转接头一端用于插入手机的充电口,另一端用于与磁吸充电头吸合充电。其中,所述电源充电模块上设有充电口,所述壳体侧面设有避让孔,用于露出所述充电口。其中,所述电源充电模块的充电口为安卓MicroUSB2.0接口或TYPE-C接口。其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电源开关和电量指示灯,所述电源开关和电量指示灯均与电源充电模块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源充电模块还包括用于在电源开关打开时自动开始充电,以及在检测到未处于充电状态30S后自动断电的控制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的壳体背面设有背夹,方便携带,可以挂在皮带上、口袋上等一切可以用夹子外挂的地方,随时随地补充手机电量;平时充电转接头就插接在手机的充电口上,由于充电转接头体积小、重量轻,不会明显增加手机的重量,使用者保持体验裸机重量和感觉,需要充电时,只需要把插接有充电转接头的手机装入壳体的滑槽内即可,充电转接头和壳体上的磁吸充电头自然吸合,就可以进行充电了,使用手机时直接把手机从充电保护套内拿出来即可,非常方便,由于采用磁吸充电方案,磨损很小,使用寿命长,尤其是不会对手机的充电口造成大的损伤。本技术既解决了使用移动电源需要找电源线,分体携带不便的烦恼,又解决了传统充电保护套增加手机重量,造成使用者手疲劳的问题,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手机与充电转接头的装配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手机与充电转接头的装配完成后的示意图;图7是把装配有充电转接头的手机插入壳体的滑槽内的动作示意图;图8是把装配有充电转接头的手机插入壳体的滑槽内后的示意图;图9是把装配有充电转接头的手机插入壳体的滑槽内后的侧视图。1、壳体;11、滑槽;2、背夹;3、磁吸充电头;4、充电转接头;5、充电口;6、电源开关;7、电量指示灯;8、手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作为本技术所述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包括壳体1、电源充电模块(内置未示出)、背夹2、磁吸充电头3和充电转接头4,所述电源充电模块内置于壳体1内,用于为手机8充电,所述背夹2设置在壳体1背面,所述壳体1正面设有用于固定手机8的滑槽11,所述磁吸充电头3设置在壳体1下端,并与电源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转接头4一端用于插入手机8的充电口,另一端用于与磁吸充电头3吸合充电。所述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的壳体1背面设有背夹2,方便携带,可以挂在皮带上、口袋上等一切可以用夹子外挂的地方,随时随地补充手机电量;平时充电转接头4就插接在手机8的充电口上,由于充电转接头4体积小、重量轻,不会明显增加手机8的重量,使用者保持体验裸机重量和感觉,需要充电时,只需要把插接有充电转接头4的手机8装入壳体1的滑槽11内即可,充电转接头4和壳体1上的磁吸充电头3自然吸合,就可以进行充电了,使用手机8时直接把手机8从充电保护套内拿出来即可,非常方便,由于采用磁吸充电方案,磨损很小,使用寿命长,尤其是不会对手机8的充电口造成大的损伤。本技术既解决了使用移动电源需要找电源线,分体携带不便的烦恼,又解决了传统充电保护套增加手机重量,造成使用者手疲劳的问题,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值得大力推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充电模块上设有充电口5,所述壳体1侧面设有避让孔,用于露出所述充电口5,当电源充电模块需要补充电量时,外部充电器可以利用数据线给电源充电模块充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充电模块的充电口5为安卓MicroUSB2.0接口或TYPE-C接口,以上接口均为最常见的充电接口,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充电接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电源开关6和电量指示灯7,所述电源开关6和电量指示灯7均与电源充电模块电连接,所以电源开关6用于启动或关闭电源充电模块的充电功能,电量指示灯7用于指示电源充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充电模块还包括用于在电源开关打开时自动开始充电,以及在检测到未处于充电状态30S后自动断电的控制单元。充电与否主要是看用户的意愿,需要充电时,就打开电源开关,不需要充电时就关掉电源开关,当在充电过程中,手机被取出时,为了降低待机时的功耗,控制单元如果在30S检测不到充电,就会自动断电,停止充电,更智能化。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源充电模块、背夹、磁吸充电头和充电转接头,所述电源充电模块内置于壳体内,用于为手机充电,所述背夹设置在壳体背面,所述壳体正面设有用于固定手机的滑槽,所述磁吸充电头设置在壳体下端,并与电源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转接头一端用于插入手机的充电口,另一端用于与磁吸充电头吸合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源充电模块、背夹、磁吸充电头和充电转接头,所述电源充电模块内置于壳体内,用于为手机充电,所述背夹设置在壳体背面,所述壳体正面设有用于固定手机的滑槽,所述磁吸充电头设置在壳体下端,并与电源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转接头一端用于插入手机的充电口,另一端用于与磁吸充电头吸合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背夹磁吸充电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充电模块上设有充电口,所述壳体侧面设有避让孔,用于露出所述充电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思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