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智能电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43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智能电表,其中,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将主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分别用于控制辅助控制单元和继电器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另外,再通过将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实现辅助控制单元对继电器控制单元的控制;最后通过将继电器控制单元与受控的继电器连接,提供了主控单元控制和辅助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控制单元进而实现控制继电器的两条控制路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电能表的主控单元故障或遭到损坏或遭到强电磁场干扰无法实现可靠拉闸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抗干扰能力强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智能电表
本技术涉及电能表
,尤其是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智能电表。
技术介绍
电能表作为用户用电的统计管理设备,其可靠性与否决定了国家经济是否会遭到损失。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电能表所要实现的功能可能不同,有的使用的是预付费电能表,有的使用的是后付费电能表。但是,两种电能表均需要实现可控拉闸功能,避免用户用电使得电能表欠费后不能实现可靠拉闸,且用户不交电费的行为会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现有技术中,电能表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导致电能表无法实现可靠拉闸:1、由于电能表的MCU故障,导致不能实现可靠拉闸;2、用户通过外部手段损坏电能表的MCU,导致不能实现可靠拉闸;3、电能表的MCU收到外部强电磁场干扰,导致不能实现可靠拉闸。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导致的电能表无法实现可靠拉闸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的、抗干扰能力强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包括:主控单元、辅助控制单元和继电器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分别用于控制所述辅助控制单元和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所述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受控的继电器连接,用于控制继电器闭合或断开。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控制单元包括输出转换电路、555芯片及延时输出电路;所述延时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所述555芯片连接,所述555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输出电路;所述输出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延时输出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一PNP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555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555芯片的第八引脚、外接电源连接,所述555芯片的第五引脚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电源地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555芯片的第六引脚、所述555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转换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二PNP三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555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开关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开关输出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输出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包括BL8023D芯片,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BL8023D芯片的A输入端连接,所述BL8023D芯片的B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BL8023D芯片的OA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BL8023D芯片的OB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电表,其包括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通过将主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分别用于控制辅助控制单元和继电器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另外,再通过将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实现辅助控制单元对继电器控制单元的控制;最后通过将继电器控制单元与受控的继电器连接,提供了主控单元控制和辅助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控制单元进而实现控制继电器的两条控制路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电能表的主控单元故障或遭到损坏或遭到强电磁场干扰无法实现可靠拉闸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抗干扰能力强的继电器控制电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的一具体实施例模块框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中辅助控制单元的一具体实施例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中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控制单元的一具体实施例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中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一具体实施例电路图;图5是本技术中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中主控单元的一具体实施例电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由于电能表中的MCU出现故障或收到损坏或收到强电磁场干扰时,会导致MCU无法正常工作,使得当用户用电使得电能表欠费后,MCU不能实现可靠拉闸由此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因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如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主控单元、辅助控制单元和继电器控制单元;其中,主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输出控制信号至辅助控制单元和继电器控制单元以控制其工作状态;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输出控制信号至继电器控制单元以控制其工作状态;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受控的继电器连接,从而控制继电器的闭合或断开。通过上述各功能单元的连接,形成了主控单元控制和辅助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控制单元进而实现控制继电器的两条控制路径,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抗干扰能力强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本实施例中,辅助控制单元包括输出转换电路、555芯片和延时输出电路,其中,延时输出电路分别与主控单元的输出端、555芯片连接,555芯片的输出端与输出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出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中,辅助控制单元还包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辅助控制单元和继电器控制单元;其中:/n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分别用于控制所述辅助控制单元和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n所述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n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受控的继电器连接,用于控制继电器闭合或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辅助控制单元和继电器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分别用于控制所述辅助控制单元和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
所述辅助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
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受控的继电器连接,用于控制继电器闭合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控制单元包括输出转换电路、555芯片及延时输出电路;所述延时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所述555芯片连接,所述555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输出电路;所述输出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输出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一PNP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555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广龙张升辉廖子桂陈卫刚
申请(专利权)人:科陆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