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有纵长状主体的绝缘座体、安装于绝缘座体上若干个导电端子以及分别安装于绝缘座体两端的固定装置,所述绝缘座体设有若干个导电端子固定的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正立U型结构部以及与正立U型结构部并列连接的倒立U型结构部,所述两U型结构部具有共同弹臂,该共同弹臂在收容槽内向外侧倾斜,所述正立U型结构部其开口槽宽度上下相同,所述倒立U型结构部开口槽下端宽度小于上端宽度,这样使正立U型结构部在导电端子收容槽内向外侧倾斜,于此,导电端子受到外力挤压时,由于正立U型结构部向外侧倾斜,共同弹臂快速在导电端子固持部上形成支撑点,以防止导电端子U型结构部受挤压而变形失去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对板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板对板连接器(boardtoboardconnector)用以将两个PCB板连接一起实现讯号传输,一般的板对板连接器都是以配对,包括有一插座与插头所构成,彼此连接以呈电性连接。由于板对板连接器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上,其电子产品一直朝向轻、薄、小方向发展,板对板连接器也必须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在不影响产品功能情况下,其板对板连接器各尺寸尽可能缩小,在将板对板连接器安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前,其需要对板对板连接器进行电气测试,而现行板对板连接器插头插入插座时,其插头端子插入插座接合时,插座端子采用完全包容于插头端子,相关现行技术的板对板连接器请参见中国专利号ZL200410039258.9一案,请参见该案图4至图6所示,插头50插入插座30,其插头50端子环形接触部57完全嵌接在插座30端子U型接触部内,其在U型接触部上左右侧分别向内形成第1弯曲36部和第2弯曲部38,使在U型接触部上端入口较窄,其在进行电气检测好后,插头30拔出需要很大力量,相关作业人员往往强行拔出,而强行拔出所使用的力量不均衡,这样可能会破坏插座导电端子,以影响连接器正式投入使用效果。不利于市场竞争力;同时该板对板连接器其纵长方向较长,不利于产品轻、薄、短小发展趋势。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有纵长状主体的绝缘座体、安装于绝缘座体上若干个导电端子以及分别安装于绝缘座体两端的固定装置,所述绝缘座体设有若干个导电端子固定的收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正立U型结构部以及与正立U型结构部并列连接的倒立U型结构部,所述两U型结构部具有共同弹臂,该共同弹臂斜向倾斜,使正立U型结构部导电端子在收容槽内向外侧倾斜,导电端子受挤压后其共同弹臂底端可以快速形成支撑点。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立U型结构部具有宽度上下相同的开口槽,于正立U型结构部外臂上端向导电端子收容槽外突设有接触部;所述倒立U型结构部具有下端宽度小于上端宽度的开口槽,使之连接的共同弹臂向外侧倾斜。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共同弹臂由上向端子收容槽内壁面方向斜向延伸连接于正立U型结构部。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电端子具有向绝缘座体外延伸的焊接脚,该焊接脚向内折弯延伸设有第一固持部,于第一固持部垂直向上折设有第二固持部,该第二固持部连接前所述双U型结构部。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座体下表面设有沟槽,所述第一固持部固定在沟槽内;所述第二固持部固定在导电端子收容槽内,所述沟槽与收容槽相贯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体上表面设有供插头插入嵌接纵长插槽,所述插槽中央向上延伸突设有供插头嵌接的凸台,所述若干个导电端子固定的收容槽设于该凸台两侧。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绝缘座体固定部侧面开设有供固定装置安装的开口,该开口内具有供固定装置固定的横槽,一对定位柱相向设于固定部下表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装置中具有与横槽相配合的横臂,于该横臂下边缘向下延伸设有一过渡部,该过渡部二侧分别设有与横槽相干涉固定的倒刺;于所述的过渡部向外侧弯折有提供电路板焊接固定的贴片,该贴片具有吃锡结构的开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导电端子双U型结构的共同弹臂在收容槽内向外倾斜,使导电端子接触部同样向外侧倾斜,导电端子受力后可使共同弹臂底端快速抵接在第二固持部上以形成支撑点,以防止导电端子双U型结构部受挤压而变形失去弹性,快速恢复弹性以提升连接器利用率;同时,本实作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其在横向尺寸缩小,以符合电子产品轻薄小方向发展。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休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组装后的立体图。图4是图3府视平面图。图5是图4在A-A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板对板连接器,1绝缘座体10主体11凸台101插槽111收容槽112沟槽12固定部121开口122横槽13定位柱2导电端子21焊接脚22第一固持部23第二固持部24倒立的U型结构部241、251开口槽25正立的U型结构部252接触部26共同弹臂27支撑点3固定装置31横臂32过渡部321倒刺33贴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结构,该板对板连接器100表面安装于电路板上,其包括有沿纵长状方向延伸的绝缘座体1、安装于绝缘座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安装于绝缘座体1两端连接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固定装置3。前所述的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有纵长状主体的绝缘座体、安装于绝缘座体上若干个导电端子以及分别安装于绝缘座体两端的固定装置,所述绝缘座体设有若干个导电端子固定的收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正立U型结构部以及与正立U型结构部并列连接的倒立U型结构部,所述正立U型结构部和倒立U型结构部具有共同弹臂,该共同弹臂斜向倾斜,使正立U型结构部导电端子在收容槽内向外端倾斜,导电端子受挤压后其共同弹臂底端可以快速形成支撑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有纵长状主体的绝缘座体、安装于绝缘座体上若干个导电端子以及分别安装于绝缘座体两端的固定装置,所述绝缘座体设有若干个导电端子固定的收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正立U型结构部以及与正立U型结构部并列连接的倒立U型结构部,所述正立U型结构部和倒立U型结构部具有共同弹臂,该共同弹臂斜向倾斜,使正立U型结构部导电端子在收容槽内向外端倾斜,导电端子受挤压后其共同弹臂底端可以快速形成支撑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立U型结构部具有宽度上下相同的开口槽,于正立U型结构部外臂上端向导电端子收容槽外突设有接触部;所述倒立U型结构部具有下端宽度小于上端宽度的开口槽,使之连接的共同弹臂向外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同弹臂由上向端子收容槽内壁面方向斜向延伸连接于正立U型结构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端子具有向绝缘座体外延伸的焊接脚,该焊接脚向内折弯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钟,何鎏,张学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方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