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1367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包括保护装置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保护装置主体将接线头包裹住,从而避免接线头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通过伸缩支柱与复位弹簧的配合作用,使得保护装置主体能够与连接头相接处,从而对保护装置起到一个定位的作用,且由于伸缩支柱与复位弹簧均具有伸缩性,故此该结构能够对不同尺寸的接线头都适用;第一密封圈能够防止雨水通过两个安装板的连接处的缝隙渗透到保护装置内部,设计的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三密封圈能够防止雨水从线缆与保护装置主体的连接处缝隙中渗透,设计的两个遇水膨胀条能够在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三密封圈失效的时候进一步的起到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通讯工程电缆保护装置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通讯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讯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讯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本专业学习通讯技术、通讯系统和通讯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讯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讯技术与设备,通讯工程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讯、数字通讯、卫星通讯、光纤通讯、蜂窝通讯、个人通讯、平流层通讯、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随着社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于电缆的使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电缆架设的过程中,长度不够时需要对电缆之间进行连接,连接头的部分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导致电路短路,影响通讯的使用,同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造成人员危险。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包括保护装置主体,所述保护装置主体主要包括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一保护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保护板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伸缩支柱,所述第一伸缩支柱上套接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且所述第一伸缩支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抵片,所述第二保护板内壁上安装有第二伸缩支柱,所述第二伸缩支柱上套接安装有第二复位弹簧,且所述第二伸缩支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抵片,所述保护装置主体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侧设有第一遇水膨胀条,所述保护装置主体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的一侧设有第二遇水膨胀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第二保护板均为内部中空的半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保护板的一侧顶端及底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保护板的一侧顶端及底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销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伸缩支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保护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支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二保护板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装置主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交界处安装有接线头,所述第一抵片和所述第二抵片与所述接线头相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圈、第一遇水膨胀条、第三密封圈和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条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保护板的内壁和所述第二保护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保护装置主体将接线头包裹住,从而避免接线头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解决了传统技术中连接头的部分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导致电路短路,影响通讯的使用的问题。2.在本技术中,通过伸缩支柱与复位弹簧的配合作用,使得保护装置主体能够与连接头相接处,从而对保护装置起到一个定位的作用,且由于伸缩支柱与复位弹簧均具有伸缩性,故此该结构能够对不同尺寸的接线头都适用,大大的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与功能性。3.本技术中,设计第一密封圈能够防止雨水通过两个安装板的连接处的缝隙渗透到保护装置内部,设计的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三密封圈能够防止雨水从线缆与保护装置主体的连接处缝隙中渗透,设计的两个遇水膨胀条能够在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三密封圈失效的时候进一步的起到防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保护主体的连接图;图3为本技术的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图。附图标记:1、保护装置主体;2、第一保护板;201、第一安装板;202、第一安装孔;203、第一密封垫;204、第一固定座;205、第一伸缩支柱;206、第一复位弹簧;207、第一抵片;3、第二保护板;301、第二安装板;302、第二安装孔;303、第二固定座;304、第二伸缩支柱;305、第二复位弹簧;306、第二抵片;4、第二密封圈;5、第一遇水膨胀条;6、第三密封圈;7、第二遇水膨胀条;8、接线头;9、第一线缆;10、第二线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请参阅图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包括保护装置主体1,所述保护装置主体1主要包括第一保护板2和第二保护板3,所述第一保护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垫203,所述第一保护板2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伸缩支柱205,所述第一伸缩支柱205上套接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206,且所述第一伸缩支柱20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抵片207,所述第二保护板3内壁上安装有第二伸缩支柱304,所述第二伸缩支柱304上套接安装有第二复位弹簧305,且所述第二伸缩支柱30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抵片306,所述保护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圈4,所述第二密封圈4的一侧设有第一遇水膨胀条5,所述保护装置主体1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三密封圈6,所述第三密封圈6的一侧设有第二遇水膨胀条7。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所述第一保护板2和所述第二保护板3均为内部中空的半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保护板2的一侧顶端及底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201,所述第一安装板20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02;所述第二保护板3的一侧顶端及底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板301,所述第二安装板30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02,所述第一安装孔202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02通过销栓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支柱20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204,所述第一固定座204与所述第一保护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支柱30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座303,所述第二固定座303与所述第二保护板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保护装置主体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线缆9和第二线缆10,所述第一线缆9和所述第二线缆10交界处安装有接线头8,所述第一抵片207和所述第二抵片306与所述接线头8相接;所述第二密封圈4、第一遇水膨胀条5、第三密封圈6和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条7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保护板2的内壁和所述第二保护板3的内壁固定连接。在具体应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装置主体(1),所述保护装置主体(1)主要包括第一保护板(2)和第二保护板(3),所述第一保护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垫(203),所述第一保护板(2)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伸缩支柱(205),所述第一伸缩支柱(205)上套接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206),且所述第一伸缩支柱(20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抵片(207),所述第二保护板(3)内壁上安装有第二伸缩支柱(304),所述第二伸缩支柱(304)上套接安装有第二复位弹簧(305),且所述第二伸缩支柱(30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抵片(306),所述保护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圈(4),所述第二密封圈(4)的一侧设有第一遇水膨胀条(5),所述保护装置主体(1)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三密封圈(6),所述第三密封圈(6)的一侧设有第二遇水膨胀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装置主体(1),所述保护装置主体(1)主要包括第一保护板(2)和第二保护板(3),所述第一保护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垫(203),所述第一保护板(2)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伸缩支柱(205),所述第一伸缩支柱(205)上套接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206),且所述第一伸缩支柱(20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抵片(207),所述第二保护板(3)内壁上安装有第二伸缩支柱(304),所述第二伸缩支柱(304)上套接安装有第二复位弹簧(305),且所述第二伸缩支柱(30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抵片(306),所述保护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圈(4),所述第二密封圈(4)的一侧设有第一遇水膨胀条(5),所述保护装置主体(1)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第三密封圈(6),所述第三密封圈(6)的一侧设有第二遇水膨胀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板(2)和所述第二保护板(3)均为内部中空的半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保护板(2)的一侧顶端及底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201),所述第一安装板(20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讯工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秋刘为之张德旺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