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1159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谋求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能够提高可靠性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透镜驱动装置具备:抖动校正固定部;抖动校正可动部,其能够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摆动;抖动校正用支承部,其以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间隔开的状态支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以及驱动源,其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摆动。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和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中的一者具有沿光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和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中的另一者具有与所述突出部抵接的平坦部。突出部和所述平坦部在抖动校正时相对地滑动。突出部能够沿所述光轴方向弹性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抖动校正用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在智能电话等便携式终端中搭载有小型的照相机模块。在这样的照相机模块中,应用具有自动对焦功能(以下称作“AF功能”,AF:AutoFocus(自动对焦))和抖动校正功能(以下称作“OIS功能”,OIS:OpticalImage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的透镜驱动装置,该自动对焦功能是自动地进行拍摄被摄体时的调焦的功能,该抖动校正功能是光学校正拍摄时产生的抖动(振动)而减轻图像的模糊的功能(例如专利文献1、2)。具有自动对焦功能和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用于使透镜部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自动对焦用驱动部(以下称作“AF用驱动部”)和用于使透镜部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摆动的抖动校正用驱动部(以下称作“OIS用驱动部”)。在专利文献1、2中,在AF用驱动部和OIS用驱动部应用了音圈马达(VCM)。OIS用驱动部具备在抖动校正时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摆动的抖动校正可动部(以下称作“OIS可动部”)。OIS可动部借助抖动校正用支承部(以下称作“OIS用支承部”)支承于抖动校正固定部(以下称作“OIS固定部”)。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由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吊线(日文:サスペンションワイヤー)来构成OIS用支承部,OIS可动部被保持为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OIS固定部间隔开的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055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777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为了实现智能电话等照相机搭载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对透镜驱动装置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与此相伴,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线支承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谋求了吊线的细线化、将吊线固定的构件(以下,称作“线固定构件”)的薄壁化。然而,随着吊线的细线化、线固定构件的薄壁化的发展,它们的刚性降低,因此存在以下忧虑:由于透镜驱动装置的姿势的变化、对焦时的透镜的移位等,OIS可动部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移位或相对于光轴倾斜而使AF功能、OIS功能的性能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谋求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能够提高可靠性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具备:抖动校正固定部;抖动校正可动部,其能够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摆动;抖动校正用支承部,其以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间隔开的状态支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以及驱动源,其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摆动,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和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中的一者具有沿光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和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中的另一者具有与所述突出部抵接的平坦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平坦部在抖动校正时相对地滑动,所述突出部能够沿所述光轴方向弹性移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模块具备:上述透镜驱动装置;所述透镜部,其安装于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以及拍摄部,其对通过所述透镜部成像的被摄体像进行拍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相机搭载装置,其是信息设备或输送设备,该照相机搭载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照相机搭载装置具备:上述照相机模块;以及图像处理部,其对由所述照相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谋求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能够提高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A、图1B是表示搭载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模块的智能电话的图。图2是照相机模块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照相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OIS可动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OIS可动部的剖视图。图8是OIS可动部的仰视图。图9是OIS固定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OIS固定部的俯视图。图11A、图11B是表示突出部与平坦部的接触状态的图。图12A、图12B是表示突出部的移位状态的图。图13是表示突出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14是表示突出部的又一个例子的图。图15A、图15B是表示悬臂梁式的突出部的图。图16A、图16B是表示作为搭载车载用照相机模块的照相机搭载装置的汽车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A、图1B是表示搭载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模块A的智能电话M(照相机搭载装置)的图。图1A是智能电话M的主视图,图1B是智能电话M的后视图。智能电话M例如搭载照相机模块A作为背面摄像机OC。照相机模块A具备AF功能和OIS功能,能够自动地进行对被摄体拍摄时的调焦,并且能够光学校正拍摄时产生的抖动(振动)而拍摄出不模糊的图像。图2是照相机模块A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照相机模块A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正交坐标系(X,Y,Z)来进行说明。后述的图中,也用共同的正交坐标系(X,Y,Z)进行表示。以在用智能电话M进行实际拍摄的情况下,X方向成为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Y方向成为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Z方向成为前后方向的方式搭载照相机模块A。即,Z方向是光轴方向,图中上侧是光轴方向受光侧,下侧是光轴方向成像侧。另外,将与Z轴正交的X方向和Y方向称作“光轴正交方向”,将XY面称作“光轴正交面”。如图2、图3所示,照相机模块A具备实现AF功能和OIS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将透镜收容于圆筒形状的透镜筒而成的透镜部2、对通过透镜部2成像的被摄体像进行拍摄的拍摄部(省略图示)、以及覆盖整体的罩3等。此外,在图3中,省略了透镜部2。罩3是从光轴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具有矩形形状的有盖四方筒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罩3在俯视时具有正方形形状。罩3在光轴方向受光侧的面(以下,称作“上表面”)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3a。透镜部2从开口3a面向外部。罩3例如通过粘接固定于透镜驱动装置1的OIS固定部20的底座21(参照图9)。拍摄部(省略图示)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1的光轴方向成像侧。拍摄部(省略图示)例如具有图像传感器基板和安装于图像传感器基板的拍摄元件。拍摄元件例如由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构成。拍摄元件对通过透镜部2成像的被摄体像进行拍摄。透镜驱动装置1搭载于图像传感器基板(省略图示),并与其机械连接且电连接。进行透镜驱动装置1的驱动控制的控制部既可以设于图像传感器基板,也可以设于搭载照相机模块A的照相机搭载设备(在本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具备:抖动校正固定部;抖动校正可动部,其能够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摆动;抖动校正用支承部,其以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间隔开的状态支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以及驱动源,其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摆动,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和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中的一者具有沿光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n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和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中的另一者具有与所述突出部抵接的平坦部,/n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平坦部在抖动校正时相对地滑动,/n所述突出部能够沿所述光轴方向弹性移位。/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07 JP 2018-040489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具备:抖动校正固定部;抖动校正可动部,其能够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摆动;抖动校正用支承部,其以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间隔开的状态支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以及驱动源,其使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摆动,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和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中的一者具有沿光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抖动校正固定部和所述抖动校正可动部中的另一者具有与所述突出部抵接的平坦部,
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平坦部在抖动校正时相对地滑动,
所述突出部能够沿所述光轴方向弹性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被相对于所述平坦部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平坦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滑动面被实施低摩擦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摩擦处理是使PTFE粒子分散的镀Ni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透镜驱动装置具备保持所述突出部的保持构件,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两端支承式的梁部或悬臂式的梁部,
所述突出部配置于所述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透镜驱动装置具备:
保持构件,其保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沼真祐大坂智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