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1039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衰荡光腔;设于所述衰荡光腔内部的至少一组的腔镜组件和调节组件;以及分别固接于所述衰荡光腔两端的光学视窗;其中,所述衰荡光腔包括:第一腔体;分别沿所述第一腔体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二腔体;以及沿所述第二腔体外端向外延伸的第三腔体;所述腔镜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零部件的组装及维护,通过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的密封,实现衰荡光腔的可靠密封,通过调节组件及腔镜组件的配合,实现腔镜夹持角度的微调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腔密封和腔镜角度调节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
技术介绍
光腔衰荡光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便于实时在线检测等优点,在医学诊断、大气监测等领域可用于检测特定种类痕量气体的含量。衰荡光腔及其组件是光腔衰荡光谱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的密封及正确的腔镜安装角度,是利用光腔衰荡技术准确测量气体含量的重要前提。在装配衰荡光腔及其组件时,往往要求腔镜的安装角度可以微调。因此,设计一种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在保证光腔可靠密封的同时实现腔镜夹持角度的微调,对于利用光腔衰荡光谱技术分析痕量气体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其结构简单,便于零部件的组装及维护,通过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的密封,可实现衰荡光腔的可靠密封,通过调节组件及腔镜组件的配合,可实现腔镜夹持角度的微调,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衰荡光腔;设于所述衰荡光腔内部的至少一组的腔镜组件和调节组件;以及分别固接于所述衰荡光腔两端的光学视窗;其中,所述衰荡光腔包括:第一腔体;分别沿所述第一腔体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二腔体;以及沿所述第二腔体外端向外延伸的第三腔体;所述腔镜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部。优选的是,所述腔镜组件及所述调节组件对称镜像设置。优选的是,所述腔镜组件包括:腔镜垫片;以及卡接于所述腔镜垫片一端的腔镜;其中,所述腔镜垫片的一端开设有圆形卡槽,所述腔镜卡接于所述圆形卡槽内。优选的是,所述腔镜垫片的外周呈圆弧型,且所述腔镜垫片的外周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接触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横截面呈圆形的固定板;以及可活动的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至少3个的调节螺栓;其中,所述固定板的端面开设有至少3个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规则阵列,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接。优选的是,所述调节螺栓包括:呈圆柱状的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的外周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精细螺纹;沿所述螺纹部一端向外延伸的接触部;以及沿所述螺纹部另一端向外延伸调节控制部;其中,所述接触部呈半球型,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腔镜垫片的另一端接触连接,所述调节控制部的外端开设有六边形盲孔。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板螺接与所述第三腔体的内部,且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调节通孔。优选的是,所述光学视窗通过固定螺栓固接于所述衰荡光腔的两端。优选的是,所述光学视窗与所述衰荡光腔的两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腔镜与所述第二腔体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其结构简单,便于零部件的组装及维护,通过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的密封,可实现衰荡光腔的可靠密封,通过调节组件及腔镜组件的配合,可实现腔镜夹持角度的微调,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腔镜组件和调节组件的爆炸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腔镜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腔镜垫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的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参考图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其包括:内部中空的衰荡光腔11;设于所述衰荡光腔11内部的至少一组的腔镜组件12和调节组件13;以及分别固接于所述衰荡光腔11两端的光学视窗14;其中,所述衰荡光腔11包括:第一腔体111;分别沿所述第一腔体111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二腔体112;以及沿所述第二腔体112外端向外延伸的第三腔体113;所述腔镜组件12设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内,所述调节组件13设于所述第三腔体113内部。进一步,所述腔镜组件12及所述调节组件13对称镜像设置。进一步,所述腔镜组件12包括:腔镜垫片121;以及卡接于所述腔镜垫片121一端的腔镜122;其中,所述腔镜垫片121的一端开设有圆形卡槽1211,所述腔镜122卡接于所述圆形卡槽1211内。所述腔镜垫片121的外周呈圆弧型,且所述腔镜垫片121的外周与所述第二腔体112的内壁接触连接。所述腔镜垫片121的外周呈圆弧型,以使得所述腔镜垫片121为回转体,可在所述第二腔体112内沿与所述衰荡光腔11轴线垂直的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便于调节组件13对所述腔镜122进行角度的微调。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13包括:横截面呈圆形的固定板131;以及可活动的与所述固定板131连接的至少3个的调节螺栓132;其中,所述固定板131的端面开设有至少3个的螺纹孔1311,所述螺纹孔1311规则阵列,所述调节螺栓132与所述螺纹孔1311螺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131的端面开设有3个的螺纹孔1311,所述调节螺栓132设有3个。进一步,所述调节螺栓132包括:呈圆柱状的螺纹部1321,所述螺纹部1321的外周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1311相匹配的精细螺纹;沿所述螺纹部1321一端向外延伸的接触部1322;以及沿所述螺纹部1321另一端向外延伸调节控制部1323;其中,所述接触部1322呈半球型,所述接触部1322与所述腔镜垫片121的另一端接触连接,所述调节控制部1323的外端开设有六边形盲孔1324。所述六边形盲孔1324可与内六角扳手配合,便于控制所述调节螺栓132进行横向往复移动,进而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衰荡光腔(11);/n设于所述衰荡光腔(11)内部的至少一组的腔镜组件(12)和调节组件(13);以及/n分别固接于所述衰荡光腔(11)两端的光学视窗(14);/n其中,所述衰荡光腔(11)包括:第一腔体(111);分别沿所述第一腔体(111)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二腔体(112);以及沿所述第二腔体(112)外端向外延伸的第三腔体(113);所述腔镜组件(12)设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内,所述调节组件(13)设于所述第三腔体(113)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衰荡光腔(11);
设于所述衰荡光腔(11)内部的至少一组的腔镜组件(12)和调节组件(13);以及
分别固接于所述衰荡光腔(11)两端的光学视窗(14);
其中,所述衰荡光腔(11)包括:第一腔体(111);分别沿所述第一腔体(111)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二腔体(112);以及沿所述第二腔体(112)外端向外延伸的第三腔体(113);所述腔镜组件(12)设于所述第二腔体(112)内,所述调节组件(13)设于所述第三腔体(113)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镜组件(12)及所述调节组件(13)对称镜像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镜组件(12)包括:腔镜垫片(121);以及卡接于所述腔镜垫片(121)一端的腔镜(122);
其中,所述腔镜垫片(121)的一端开设有圆形卡槽(1211),所述腔镜(122)卡接于所述圆形卡槽(121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镜垫片(121)的外周呈圆弧型,且所述腔镜垫片(121)的外周与所述第二腔体(112)的内壁接触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腔衰荡光谱的光腔密封及腔镜角度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3)包括:横截面呈圆形的固定板(131);以及可活动的与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儒仕孟祥奎崔锦江孙靖冷冰臧志刚马瑶姜琛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